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3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86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7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李凯  王晓东  黄廷林  李舒  刘双 《环境科学》2019,40(1):185-191
利用激发-发射矩阵(EEM)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深水型水源水库热分层期溶解性有机物(DOM)性质及其膜污染特性随水深的变化.结果表明,水体热分层导致DOM质量浓度和性质也表现出分层特征.变温层受光化学降解影响较大,DOM质量浓度较低,同时受藻类等浮游植物分泌的内源有机物影响,DOM芳香度较低,类富里酸有机物(C1组分)和类腐殖酸有机物(C2组分)荧光强度较低,但类色氨酸有机物(C3组分)荧光强度较高;斜温层DOM受径流输入影响较大,DOM质量浓度和芳香度较高,C1和C2组分荧光强度较高.膜污染方面,变温层DOM造成的总污染最大,但可逆性较好,斜温层和等温层DOM造成的总污染较低,但可逆性较差;对超滤过程中不同荧光组分迁移的分析表明,超滤膜对C3组分截留率较高,但反冲洗对被截留的C3组分去除效果较好,而被膜截留的C1和C2组分较难被反冲洗去除.  相似文献   
172.
173.
湖北东湖、梁子湖和洪湖颗粒物吸收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2007年9月底和10月初湖北东湖、梁子湖、洪湖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吸收系数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3个湖泊水体中颗粒物吸收系数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总颗粒物吸收表现出明显浮游植物吸收特征,反映颗粒物中浮游植物贡献比较高;东湖和梁子湖吸收系数显著大于洪湖,表明东湖和梁子湖水下光场条件不如洪湖。武汉东湖各点颗粒物吸收系数变化不大,而梁子湖和洪湖各点则存在较大空间差异。3个湖泊非藻类颗粒物吸收光谱谱型一致,随波长增加大致按指数规律衰减。武汉东湖、梁子湖、洪湖指数函数斜率平均值分别为12.31±0.32 μm-1、1196±084 μm-1、1198±168 μm-1。浮游植物特征波长的吸收系数与浮游植物色素浓度具有显著性正相关,可以通过色素浓度测定反推浮游植物吸收系数。总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与总悬浮物、有机颗粒物、无机颗粒物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浮游植物吸收系数与有机颗粒物也有很好的线性相关,证明有机颗粒物主要以浮游植物为主。  相似文献   
174.
采集不同苦丁茶树的根、茎、叶及对应的土壤样品,经过清洗、烘干、研磨等预处理后,采用高压密封罐加热消解,加入磷酸氢二铵作为基体改进剂,通过氘灯扣除背景,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样品中的铅,铅浓度在0.000—60.000ng.ml-1时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检出限为0.200ng.ml-1,方法精密度RSD5%,回收率93%—107%.用上述方法研究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铅的分布表明,各种苦丁茶树及土壤中铅的分布具有类似规律,即土壤中铅含量远高于茶树中,茶树的地下部分含量分布为:吸收根主根,地上部分为:枯叶茎老叶嫩叶,其中嫩叶中铅含量远低于限量指标(Pb≤5.0μg.g-1),对茶叶服用的安全性有利.  相似文献   
175.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技术,测定出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seng)的根、茎、叶及其栖息土壤中Cu的含量,并对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Cu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探讨苦丁茶树对Cu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栖息土壤中Cu的含量不同时,苦丁茶树巾Cu的含量表现出吸收根〉嫩叶〉茎〉主根;茶树对Cu的吸收存在饱和特性,表现为随土壤Cu含量升高,茶树对Cu的富集系数和传输效率降低,使得根际土壤中Cu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同时对土壤剖面不同深度Cu含量研究表明:苦丁茶栖息土壤中Cu含量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的垂直分布趋势。本研究旨在认清Cu迁移到苦丁茶树的内在规律,以利于进一步研究其迁移的调控,使苦丁茶产品中元素处在安全有效的利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6.
为使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金属元素准确可靠,对各测定程序和环节采取了消除干扰、测平行双样、测加标回收率、对照分析等措施。测定数据经统计分析,加标回收率在87.3%~115.2%范围内,平行双样相对偏差在12.3%以下,标准土样重复测定变异系数除镉(Cd)外均在5.9%以下,达到了分析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7.
应用乙二胺代替丙胺,巧妙地合成了 BHTTT 试剂,产率由48%提高到65%,截至目前为止,尚未见报道。研究了 Co(Ⅱ)-BHTTT—吐温-80显色配位体系的特性。在 pH5.0~9.5范围内,显色体系光谱吸收峰(λmax)为385nm,试剂空白λmax 为225nm,对比度(Δλ)较高,Δλ=160nm。摩尔吸光系数ε_(385)=2.35×10~5L.ml~(-1).cm~(-1).在低浓度吐温80和 DL-半胱胺酸盐酸盐存在下(具有相当高的选择性),Co(Ⅱ)与BHTTT 组成比为1∶2.在0.5~10ug/50ml 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检出最低浓度0.005mg/L,测定上限为0.5mgCo/L.此方法已成功地应用到测定玫瑰花、当归根、人发、环境水样和钢铁中痕量钴.  相似文献   
178.
紫外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化学需氧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娜  罗彬  廖激  但德忠 《四川环境》2006,25(1):84-87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COD是一种不用化学试剂、对样品无须加热消解、快速、简洁、元二次污染的绿色技术。本文对此技术的原理、相关概念、特点、进展、技术难点及应用前景作了较全面的评述。  相似文献   
179.
环境分析是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的主要应用领域,该技术在国内外发展很快。本文评述了近年来AAS在环境形态分析及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80.
采用NaOH碱提法提取和纯化了海洋沉积物中的腐殖酸,研究了腐殖酸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考察了pH、盐度和溶解有机质对腐殖酸吸光度的影响。结果显示,pH对腐殖酸的吸光度有显著的影响,在pH<6.5的酸性和pH>8.5的碱性条件下吸光度随pH的增大而增强,但pH在6.5~8.5范围内对吸光度的影响不大。盐度和溶解有机质对腐殖酸的吸光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