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9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541篇
安全科学   35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77篇
综合类   1322篇
基础理论   593篇
污染及防治   86篇
评价与监测   53篇
社会与环境   283篇
灾害及防治   153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大跨穹顶屋盖的风荷载会受到周围建筑群的影响,然而目前的规范中给出的风荷载并没有考虑此影响因素, 本文研究了周围建筑群的建筑布置形式和建筑面积密度对大跨穹顶屋盖的风致干扰效应及其作用规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中的雷诺时均方法定常计算屋面平均风压,其中采用指数率风速剖面定义平均风速,采用重组化群 k?ε 湍流模型模拟湍流特性,并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通过在数值风洞中建立大跨穹顶结构与干扰建筑群的组合模型,考虑五种建筑布置形式、四种建筑面积密度和 0°~360°风向角, 分析穹顶屋面各区域在典型风向下和最不利风向下的风压系数和干扰因子,研究不同的建筑布置形式和建筑面积密度引起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当来流上游和下游均有干扰建筑时屋面风压急剧缩减,当来流两侧有干扰建筑时屋面风压显著放大;考虑建筑布置形式,穹顶结构相对的两侧有干扰建筑是最不利布置形式,其中屋面的中心区域和紧邻干扰建筑的区域是干扰效应最剧烈的屋面区域,在结构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干扰效应的程度与建筑面积密度成正比,屋面区域风压的“放大效应”和“缩减效应”均会随建筑面积密度的增大而加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大跨穹顶结构的抗风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12.
913.
914.
土地集约利用和碳排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约束条件,解构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解读空间互动视角下1995—2018年我国省际层面土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效应特征。结果表明:①地均碳排放存在显著负向互动影响,省际之间碳减排呈现零和博弈的特点,表现为邻省的地均碳排放每下降1个百分点,将导致本省地均碳排放上升0.232个百分点。②土地集约利用与地均碳排放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因多数省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尚未跨越“倒U型”曲线拐点,直接效应表现为本省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促进本省的地均碳排放量增加,土地集约利用抑制邻省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将有利于发挥土地集约利用碳减排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同时区域联动机制对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15.
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的关键要素。以173个城市为案例,结合制度基础观与资源基础观理论,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和必要条件分析法(NCA)探究了制度环境和资源投入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协调联动关系,剖析了驱动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多重并发因果机制和多元路径。结果发现:(1)单一的制度环境或资源投入均无法有效激励城市绿色技术创新,需要二者联动匹配才能促进绿色技术创新。(2)产生高绿色技术创新的组态路径包括5种:媒体关注—外资—人才投入驱动型、环境规制—资源投入驱动型、公众—媒体关注—内资投入驱动型、公众关注—内资—人才投入驱动型和多要素复合驱动型。  相似文献   
916.
有关清洁电力是否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有两种不同观点,本文分析了产生争议的原因,并基于机理分析,选取1998—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研究清洁电力发展对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①二氧化碳排放在省域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②清洁电力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呈倒U形关系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③进一步地通过效应分解发现,清洁电力发展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间接效应,均需要达到一定的门槛值之后才会对区域二氧化碳排放产生促减效用。最后,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清洁电力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改变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17.
刘晗  邓琳 《环境化学》2022,(4):1182-1192
卤代硝基甲烷(HNMs)是饮用水消毒过程中常见的一类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相比已受监管的消毒副产物(DBPs)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本文简述了HNMs在水中分布特点和来源,并从致突变性、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等方面总结了其毒性效应和毒性机制,以期引起广大人群对HNMs的关注,为饮用水安全保障和HNMs控制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18.
黑碳气溶胶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观  刘伟  刘志红  张洋 《灾害学》2015,(2):205-214
黑碳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空气质量中的双重作用,黑碳已经成为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分析了黑碳气溶胶的来源和源强分布,结果表明工业源和居民生活消费源是大气中黑碳气溶胶最主要的贡献者,全球黑碳排放空间分布不均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相一致;总结了黑碳气溶胶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重点探讨了黑碳对气候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黑碳气溶胶既可以通过直接气候效应改变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又可以通过云反射效应、地表下垫面改变效应以及作为云凝结核间接影响区域或全球气候;随后对黑碳气溶胶的典型测量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介绍了黑碳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黑碳气溶胶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19.
轻骨料混凝土由于其轻质高强及保温隔热性能好等优点,越来越多被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构。从细观角度出发,将混凝土材料看作由骨料颗粒、砂浆基质及界面过渡区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建立了考虑混凝土材料非均质性影响的二维细观数值分析模型,模拟研究了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压缩和劈拉破坏行为及尺寸效应的异同,并揭示两者破坏机理。结果表明:轻骨料混凝土压缩及劈拉破坏均造成骨料颗粒的断裂,而普通混凝土破坏时骨料很少破坏;轻骨料混凝土由于脆性较强,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有更加明显的压缩强度尺寸效应现象;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存在相似的劈拉强度尺寸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920.
大跨空间枢纽结构是重要的城市生命线工程,地震作用下一旦发生破坏将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与传统大跨空间结构不同,大跨空间枢纽结构除上部屋盖结构外,还建有刚度较大的下部结构,整体结构形式复杂。因此针对大跨空间枢纽结构的特点,选取了典型的大跨空间网架枢纽结构和管桁架枢纽结构,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了下部结构对大跨空间枢纽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相比仅考虑屋盖结构,考虑下部结构时大跨空间枢纽结构自振频率相比仅考虑屋盖结构时明显降低,结构前十阶自振频率最大相差约20.2%。此外,考虑下部结构会使大跨空间枢纽结构屋盖的动力响应明显增大,屋盖节点的三向加速度响应相比仅考虑屋盖结构时增大约15.8%~248.6%,节点三向相对位移响应增大约3.8%~453.1%,杆件应力增大约0.1%~125.1%,因此在设计时有必要对大跨空间枢纽结构进行整体结构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