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2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752篇
安全科学   245篇
废物处理   193篇
环保管理   704篇
综合类   3437篇
基础理论   251篇
污染及防治   678篇
评价与监测   90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393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71.
Temporal changes of dominant microbial populations in groundwater in response to the leachate from Shanghai Laogang Landfill were investigated.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redox-relevant species in groundwater suggested that the dominating redox process had changed from denitrification to methane-production/sulfate-reduction due to landfilling. Dominant microbial populations were determined using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 analyses of 16S rRNA gene libraries, which were further studied by sequencing and phylogenetic analys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bvious shifts of dominant microbial populations had occurred in groundwater in response to the pollution of leachate. The closest relatives of some dominant clones are accordant with the dominating redox processes determined by hydrochemical analyses, based on the GenBank‘s indications on the ability to perform redox reactions.  相似文献   
972.
IntroductionWiththedepletionofspaceforlandfillingofmunicipalsolidwasteandtherisingpricesforrawmaterials ,moreandmorefluidizedbedincineratorshavebeenusedtotreatMSWduetotheprimaryadvantagesofhygieniccontrol,volumereductionandenergyrecovery .BecausetheMSWhas…  相似文献   
973.
灰色理论在城市生活垃圾量预测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依据武汉市1993~2002年的垃圾清运量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的预测方法,建立了GM(1,1)模型,预测武汉市到2010年垃圾产生量的水平。根据关联度的大小对影响垃圾产生量e的主要因素进行排序,并分析影响垃圾产量的三大主要因素,对于加强垃圾管理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74.
吴丽  廖利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6):66-67,98
提出了基于预测有效度一致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最优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在组合预测之前利用Kendall一致性检验法对参加组合的单项预测模型值的拟合精度进行一致性检验,在通过检验之后再利用方差倒数法求解最优组合权重,建立组合预测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表明其预测精度高于参加组合的各单项模型预测值,在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预测工作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5.
通过对杨府山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实地调查,重点调查了距垃圾场外边缘以南500m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与国家环保局给出的土壤背景值比较,发现对人类健康有较大影响的Pb,Mn,Cu,Cd的浓度值均大大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污染指数分别达到了5.9959,2.0974,4.2021,2.4864,9.2204,其中镉的污染最为严重,并讨论了天然黏土屏障在污染质运移过程中的控制作用,及今后屏障材料的发展方向。该研究结果对该地区进行环境治理的必要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6.
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分子量的分布及在MBR系统中的变化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陈少华  刘俊新 《环境化学》2005,24(2):153-157
利用凝胶层析方法分析了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分子量的分布情况,并考察了利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垃圾渗滤液系统中有机污染物分子量的分布以及水溶性腐殖质(AHS)含量的变化.研究发现,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分子量大于6000的大分子物质和分子量小于1500的小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主要是水溶性腐殖质,而小分子物质主要由挥发性有机酸及水溶性腐殖质组成.大分子的AHS难以被微生物降解,但能被微滤膜截留.大部分小分子的AHS既难以被微生物降解,又不能被膜截留,是构成MBR处理出水COD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977.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蒸发处理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一种难于处理的废水。本文首先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指出蒸发处理垃圾渗滤液是一类有发展前景的工艺 ,然后综述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蒸发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78.
垃圾焚烧飞灰烧结过程重金属迁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对垃圾焚烧飞灰烧结处理过程6种重金属(Cd、Pb、Cu、Ni、Cr和Zn)迁移特性开展系统实验研究,烧结实验在高温箱式电炉上进行,着重考察烧结温度、时间、制样压力等条件对重金属残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r残留率随温度升高而显著提高,Cu、Zn残留率随温度升高有所波动;烧结时间对Cu残留率影响显著,对其它5种金属影响不明显;在一定范围内,6种重金属残留率随制样压力增大而提高;Cd、Pb易于挥发,而Cu、Ni、Cr和Zn不易挥发;烧结温度、时间、制样压力对各种重金属残留率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烧结处理可以固化大部分重金属,同时飞灰中重金属在烧结过程中的残留率因种类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79.
垃圾填埋场细菌种群空间分布及组成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CR-DGGE技术对垃圾填埋场细菌种群垂直分布及组成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场细菌种群组成波动较大,某些种群对环境因子的变化十分敏感.在填埋年龄已达3a的取样点,细菌种群的多样性随着垃圾填埋深度的增加而呈现“多—少—多”的变化趋势。各种群间相对密度也呈现由不均一到均一的变化规律,部分层次优势种和非优势种发生较大变化.填埋深度4.0m至6.25m左右的区域是填埋场微生物区系组成发生变化的过渡区,该区域细菌种群的多样性较小,亲缘关系相差比较大的种交叉在一起,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从时间因素来看,填埋场同层次微生物群落组成随时间延长,种群构成趋于稳定.表层垃圾1~2a内,细菌种群处于交替更叠的阶段,日趋发育成熟.8.25m以下层次的细菌种群主要受填埋深度影响,与填埋时间关系较小。  相似文献   
980.
垃圾筛上物热解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型外热式固定床热解炉实验台上,开展了垃圾筛上物在550℃至750℃范围内热解特性的实验研究,并进行系统能量的分析.得到了热解炉内不同部位物料的温度变化和不同热解终温下的热解产气速度、产气量及其它产物产量.结果表明.热解炉内各部位温度先升高后趋于稳定.产气速度在20min左右达到最大,且最大产气速度、热解液体量、产气量随终温升高而增加,残炭量则随终温升高而减少.其中750℃下热解得到产物:127.765g热解液,102.101L热解气和220.18g残炭.700℃下能量平衡分析表明:热解气和残炭的热值较高.垃圾热解产物经过处理后作为燃料应用在热解过程中可以减少外界能量的消耗.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