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1.
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通过环保公众参与可以弥补政府和市场在环境保护中的不足,减少农业环境管理的费用。为了探讨影响农村公众参与的主要因子,为提高农村公众参与水平提供政策依据,用问卷的形式对无锡市大浦镇550人进行调查。问卷设计8个项目,共计24个问题,收集了农村公众环境意识和公众参与情况的相关数据。对调查结果运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提取了5个影响农村公众参与最为显著的因子,根据偏回归系数的大小,依次为环保知识水平、环保关注程度、文化程度、环保法律意识、污染感受程度建立了逐步回归方程,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和大浦镇实际情况,提出把提高大浦镇居民环保知识水平、环保关注程度、环保法律意识以及加强公众对污染的感受程度作为近期提高公众参与水平的快速、有效的方法,为解决该镇农业非点源污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2.
选取了咖啡因、氯霉素、卡马西平、磺胺甲噁唑和三氯生等5种PPCPs,在实验室条件下,近似模拟了自然河流的水/沉积物界面,应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考察了温度、pH值、有机质含量和流速对PPCPs吸附比例的影响;利用多元回归方程拟合实验数据得到PPCPs吸附模型,并利用独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以建立适用于自然河流的PPCPs吸附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咖啡因和卡马西平的吸附过程是放热反应,而磺胺甲噁唑、氯霉素和三氯生的吸附为吸热反应;pH值的升高对磺胺甲噁唑和三氯生的吸附能力产生抑制,但能促进咖啡因吸附,而对氯霉素和卡马西平的影响不大;有机质含量、流速和初始浓度对5种PPCPs的吸附比例变化趋势影响一致,随着各因素浓度或速度升高,PPCPs的吸附比例均随之增大,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另外,吸附模型结果表明,5种PPCPs的吸附比例拟合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均达到0.8以上;独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拟合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均达到0.8以上;因此,多元回归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环境因素与PPCPs吸附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所考察的环境因素浓度范围内,多元回归方程较好地预测了PPCPs在自然河流沉积物中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对2004年海州湾圆筛藻等藻类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分析,得出磷酸盐、亚硝酸盐、硝酸盐、水温与藻类细胞数量间为单调相关,并且磷酸盐为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pH值、气压、化学需氧量、盐度、氨盐和藻类细胞数量间为线性相关,氨盐为藻类吸收无机氮的主要形式.另外,以环境因子为自变量,藻类细胞数量为因变量,建立了回归模型,该模型可为监测该藻类细胞数量变化和赤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4.
利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考察了成都地区PM10的变化趋势及不同气象要素对PM10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成都地区PM10逐年递减,月际尺度上呈典型的“U”型分布。PM10质量浓度的变化与最大风速、降水量及气压、日照时数、平均风速的变化负相关,与气温及相对湿度的变化正相关。不同季节影响PM10变化的典型气象因子不同,冬、春季最大风速影响最大,夏、秋季平均风速影响最大。通过建立PM10变化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为成都地区PM10变化的预测及管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5.
周红艳  张文阳  李娜 《四川环境》2012,31(3):111-115
在中温且控制pH值条件下,对脂肪类单基质和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进行混合厌氧消化试验。基于多元回归原理和BP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对其建立产气量预测模型。由实验数据计算得出:两个阶段多元回归模型的预测平均准确率分别为75.69%和79.29%;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平均准确率为79.05%。通过对比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可知,两种模型都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但BP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更高,更适用于混合厌氧消化产气量预测。  相似文献   
116.
作为反映大气气溶胶垂直分布的重要参量,气溶胶标高被广泛应用于气溶胶反演及模型订正研究中.为研究气溶胶标高时空变化规律并构建其简易计算模型,基于2009~2016年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及MODIS卫星反演数据,利用Peterson模型及多元回归分析对冀中南平原区气溶胶标高进行了估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气溶胶标高夏季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