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8篇
  免费   687篇
  国内免费   1174篇
安全科学   212篇
废物处理   74篇
环保管理   500篇
综合类   4528篇
基础理论   555篇
污染及防治   300篇
评价与监测   875篇
社会与环境   48篇
灾害及防治   47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65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90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烟尘测试中选择采样断面及确定测点数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毓丹  姚俊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2):147-148
在进行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时,采样断面的选择和采样点数目的确定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测定烟气流量和采取尘粒样品时,应尽可能将采样位置放在烟囱或管道气流平稳的管段中.这是选择采样断面的基本原则。关于测点数的确定,目前的国家标准方法C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和GB168—9l锅炉烟尘测试方法都有规定,但二者并不相同,目前对测点数难于作出严格统一的规定。本文结合实际监测工作,对采样断面和测点的确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2.
从1999年5月1日起,广西首府南宁市禁止使用含硫量在1%以上的高硫煤,此前已实施了停止二冲程摩托车的入户审批;广西重要工业城市——柳州市也已对污染严重的酸雨问题采取了治理措施,从广西主要新闻媒体公布的“广西主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周报”数据看,各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由年初的三等(轻污染)升至二等(良)甚至一等(优),北海、桂林两市的污染指数均保持在50API(污染指数)以下的水平,即空气质量为优.广西为减缓大气污染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们应该看到,  相似文献   
153.
通过2000~2004五年全省环境空气颗粒物监测结果的评价,对全省近五年主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54.
灰色聚类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55.
大气沉降可以分湿沉降和干沉降两种过程。其中,湿沉降速率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定,而干沉降速率和大气成份的雨除情况的测定就不够准确了。虽然干沉降速率有较大的误差,但大气气溶胶的无机化学构成却是已弄清楚了的。拿美国东部地区来说,气溶胶的主要成份是含有大量水的不纯净硫酸  相似文献   
156.
在大气环境中,化合物的气态/粒子态组成比例系数KP=(F/TSR)/A,式中F(ng/M^3)是化合物的粒子缔合浓度,A(ng/M^3)是化合物的气态浓度,TSP(μg/M^3)是总悬浮微粒的浓度。KP是温度(T,K)的函数,其表达式为logKP=mp/T+bp,利用日本大孤城区的数据,在相对湿度对KP值的影响,由此确定出比例系的测定值(logKP)与计算值(mp/T+bp)之间的残差为cpRH+  相似文献   
157.
燃煤中硫份是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介绍了实验中采用库仑滴定法测定煤中全硫份的方法及质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8.
主成份分析法在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介绍了主成份分析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基本原理,并对某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与其它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主成份分析法的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9.
有机气溶胶的来源与形成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谢绍东  于淼  姜明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1933-1939
介绍了有机气溶胶来源与形成的研究现状,从有机气溶胶的化学组成特征、一次有机气溶胶的来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机制论述其研究进展.一次有机气溶胶主要来源于烹调油烟、机动车排放、生物质燃烧、工业或民用燃油锅炉释放出的有机物,还有道路扬尘、沥青、刹车尘、轮胎屑、室外香烟烟雾、以及高等植物蜡、细菌活动和草本植物等.大气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可通过物理和化学吸附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可通过气相化学反应转化为低挥发性的物质并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其主要前体物是芳香族化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以及烯烃、烷烃、环烷烃、萜烯和生物排放的非饱和氧化物.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