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6篇
  免费   516篇
  国内免费   738篇
安全科学   206篇
废物处理   62篇
环保管理   434篇
综合类   3578篇
基础理论   440篇
污染及防治   198篇
评价与监测   642篇
社会与环境   45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85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61.
沧州市郊大气PM10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霞  王剑  刘伟  徐美  张文育 《环境化学》2013,(8):1588-1589
可吸入颗粒物(PM10)危害人体健康,降低大气能见度,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沧州属于环京津、环渤海开放一线地区,全国第三座化工城,以石油化工、管道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要支撑,影响沧州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为PM10.研究沧州市PM10浓度变化特征,对于指导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京津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09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沧州市郊PM10监测数据,分析了PM10浓度变化特征和风向、风速对PM10浓度的影响,以期为沧州市PM10的预报和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2.
大气颗粒物吸湿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大气颗粒物吸湿性是反映颗粒物理化性质的重要指标,吸湿性研究对深入了解颗粒物的环境和健康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了国外近年来大气颗粒物吸湿性研究进展:①典型的大气颗粒物吸湿性分析方法为H-TDMA(吸湿性串联差分电迁移率粒径分析仪)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②大气颗粒物吸湿性呈单峰、双峰甚至多峰分布;根据Gf(吸湿性生长因子)随粒径变化的模式,可将大气颗粒物分为强吸湿性和弱吸湿性2类,也可分为纯不溶性、混合不溶性、混合可溶性和纯可溶性4类. ③城市背景点颗粒物的Gf比城市观测点高;城市观测点的颗粒物Gf分布呈夏季高、冬季低,白天高、晚上低的特征. ④颗粒物吸湿性与其化学组成和形态密切相关,纯可溶性盐颗粒物的Gf通常较高. ⑤柴油燃烧源新排放的颗粒物属于弱吸湿性颗粒物,Gf非常小,但在其表面老化后或随燃料中硫含量的增加Gf会明显变大. ⑥生物质燃烧排放颗粒物的Gf相对较高,但存在区域差异性. 针对国内大气颗粒物吸湿性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63.
广州市大气环境演变过程及其控制要素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为广州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提供理论依据,首先采用传统的空气污染负荷方法对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广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主控因素进行提取解译。在得到4个大气环境控制公因子的基础上,分析了广州市大气环境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广州市大气环境质量与广州市的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从2001年开始广州市大气污染程度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2005年为拐点大气环境质量逐渐好转;广州市的大气污染已转变成复合型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964.
冯旭  杨桂香  宋晓红 《环境化学》2013,(7):1424-1425
大气颗粒物中,粒径小于2.5μm的细粒子,被称为细颗粒物(俗称为PM2.5).细颗粒物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深入到肺部的气体交换器官,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细颗粒物中铅、锰、镉、锑、锶、砷、镍、硫酸盐、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含量较高,而且这些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健康危害极大.2011年11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PM2.5年平均浓度和24 h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 mg.m-3和0.075 mg.m-3.对大气PM2.5中有害元素进行检测,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可能对健康造成的危害进行防治,同时各元素含量的变化对于PM2.5的来源分析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提示.本文参考GB/T 11739,使用ICP-AES法测定了大气细颗粒物样品中有害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965.
为比较北京城区与远郊区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组成特征,2012年4月,利用Andersen分级撞击式采样器同时在2个采样点进行大气颗粒物分级采样,样品采用离子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城区和上甸子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总浓度分别为(83.7±48.9)μg·m-3和(75.5±52.9)μg·m-3,NO-3、SO2-4和NH+4是最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分别占总离子浓度的81.2%和84.2%.粒径分布显示,Mg2+和Ca2+在5.8~9.0μm的粒径范围出现峰值,Na+、NH+4、Cl-在0.43~1.1μm和4.7~9.0μm的粒径范围出现双峰,K+、NO-3和SO2-4在0.65~2.1μm的粒径范围出现峰值.后向轨迹簇分析表明,气团来自南方时,城区和上甸子二次离子浓度分别为(92.4±40.0)μg·m-3和(95.0±35.4)μg·m-3,来自其他方向时,分别为(24.0±10.8)μg·m-3和(13.3±10.6)μg·m-3.  相似文献   
966.
为了指导高CO2浓度条件下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合理施氮、创建油菜高产高效以及进一步探明油菜氮代谢的调节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微区试验,研究2个油菜品种(沪油15-33号和742-2)在2个CO2浓度水平(自然CO2摩尔分数400μmol·mol-1和高CO2摩尔分数(800±20)μmol·mol-1)和2个氮素水平(施氮与不施氮)条件下,氮素同化酶(NR和GS)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以及油菜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氮素累积量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高CO2浓度会提高NR和GS活性;在氮素处理的影响方面,NR活性的变化与油菜的品种和生育时期不同有关: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品种A在各时期的施氮处理的酶活性高于不施氮处理;品种B只在抽薹期的施氮处理低于不施氮处理,其他时期则升高;对于GS酶活性,在自然CO2浓度条件下施氮会提高GS酶活性,高CO2浓度条件下施氮则降低其活性(苗期除外)。CO2浓度升高会降低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盛花期除外);在正常CO2浓度下,增施氮肥会提高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而在高CO2浓度下,增施氮肥会降低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CO2浓度升高和增施氮肥都会提高油菜地上部干物质量与氮素累积量,油菜干物质量与氮素累积量总体上与上述测定指标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67.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空气质量监测布点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规定,结合某石化焦化扩建案例实践,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布点原则与技术要点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在环评中执行的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68.
大气重金属引发交叉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重金属污染在国内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需要引起相当的重视.大气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可沉降于水体或土壤,也可和其它污染物质发生反应,造成交叉污染.交叉污染不但改变了大气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性,而且有可能增强其毒性,是需要密切关注的对象.本文综述分析了影响大气中重金属污染引起交叉污染的因素及其形式特点等问题,并对相关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9.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5):F0002-F0002
正黄浩云,男,1971年出生,硕士,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规划研究室主任、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市清洁生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天津市工程咨询协会会员、天津市政府采购中心评标专家、环境科学学会会员,多年从事科研、环境保护规划编制、规划和区域环评、重  相似文献   
970.
青岛大气气溶胶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的来源及环境效应,利用安德森采样器连续采集青岛近海2008年1~12月大气颗粒物分级样品,用离子色谱法分析其中主要的水溶性离子,并讨论其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NH4+、K+、Cl-、NO3-、PO43-、SO42-主要存在于粒径小于2.1μm的细粒子中,Na+、Mg2+、Ca2+、F-则主要存在于粒径大于2.1μm的粗粒子中.各离子的粒径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NH4+、K+和SO42-四季均主要分布于细粒子中,而Mg2+和Ca2+则主要分布在粗粒子中,两者均在3.3~4.7μm出现峰值;Na+在春、夏、秋3个季节主要存在于粗粒子中,集中分布在3.3~7.0μm粒径范围内,而在冬季则集中分布于0.43~1.1μm且细粒子含量高于粗粒子;春季Cl-在粗粒子中分布较多,尤以2.1~3.3μm范围内的最为突出,而其他3个季节均是细粒子比例明显偏高;NO3-春、夏两季在粗、细粒子中的含量各占50%,秋、冬季节均为细粒子占多数;PO43-夏季只出现在0.65~1.1μm以及>11μm的粒径范围内,粗粒子占95%,其他3个季节则是细粒子含量较高;春季F-在3.3~4.7μm出现峰值,夏季各粒径均未检出,而秋、冬两季粗、细粒子各占50%.K+、NH4+、F-、Cl-、NO3-、SO42-和PO43-受供暖期燃煤取暖的影响较大.K+和NH4+在供暖期和非供暖期峰值均出现在0.43~0.65μm粒径范围;F-供暖期在0.43~0.65μm和3.3~4.7μm粒径段出现峰值;供暖期Cl-的峰值出现在0.43~0.65μm粒径段,而在非供暖期,则出现在2.1~3.3μm的粗粒径段;SO42-和NO3-在供暖期和非供暖期的峰值均出现在0.43~0.65μm和3.3~4.7μm粒径段;供暖期PO43-的最大峰值出现在0.43~0.65μm粒径段,而在非供暖期其最大峰值出现在3.3~4.7μm粒径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