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9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251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应用小波分析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首先,利用静态小波分解将原始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序列分解为不同频段的小波系数序列;其次,将重要的气象因子和各尺度上的小波系数序列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最后,对输出的各序列预测值重构,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使用该模型对重庆市主城区某国控监测站点的PM_(10)浓度预测,结果表明,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该预测模型的推广能力强、预测精密度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12.
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引起区域气候不稳定,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和持续性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威胁.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法探讨1950~2019年中国季节平均最高气温(AMT)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线性相关、偏线性相关以及小波分析揭示中国各季节AMT与大气环流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各季节AMT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春、夏、秋和冬季AMT上升幅度分别为1.21、0.08、1.81和0.25℃,其突变时间主要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2)空间分布上,除夏季以外,其它季节AMT平均变化率由南向北逐渐增加,但其增加程度各不相同,其中春冬季节东北和西北地区变化速率最快.(3)各季节AMT与大气环流因子间存在复杂关系,其能量强度在不同时频域上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太平洋年代际涛动与夏季AMT呈显著负相关,北大西洋涛动对夏秋冬季AMT变化产生较大程度正向驱动,北极振荡对各季节AMT均具有明显正向驱动作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因年份不同对春夏季AMT的短期变化存在显著正向或负向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制定科学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  相似文献   
513.
文章以博斯腾湖西岸湖滨绿洲土壤重金属Cr、Ni、Zn为研究对象,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连续小波变换,优选高光谱数据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特征波段,构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高光谱反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连续小波变换后,土壤重金属Cr含量相关性由0.24提高到0.45;土壤重金属Ni含量相关性由0.31提高到0.45;土壤重金属Zn含量相关性由0.31提高到0.51;(2)土壤重金属Cr、Ni、Zn含量的高光谱特征波段主要位于400~900、1 400~1 600、2 000~2 200 nm。(3)连续小波变换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模型精度最优,其土壤金属Cr含量的建模集和验证集的R2分别为0.91和0.84,均方根误差(RMSE)为2.40和3.91;土壤金属Ni含量的建模集和验证集的R2分别为0.91和0.84,均方根误差(RMSE)为2.40和3.91;土壤金属Ni含量的建模集和验证集的R2分别为0.88和0.82,RMSE为1.64和2.43;土壤重金属Zn含量的建模集和验证集的R2分别为0.88和0.82,RMSE为1.64和2.43;土壤重金属Zn含量的建模集和验证集的R2别为0.90和0.81,RMSE为5.20和5.93;连续小波变换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比最小二乘和支持向量机2种模型,适合研究区土壤重金属Cr、Ni、Zn含量的反演。  相似文献   
514.
管道腐蚀深度是腐蚀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准确预测管道腐蚀深度变化规律对于保障管道的安全运行意义重大。针对传统GM(1, 1)模型背景值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多项式变换结合背景值优化的改进灰色模型,通过实例对比分析了改进模型和传统模型预测精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当建模样本数为7时,传统模型、改进模型一(采用二次多项式变换方法所建模型)、改进模型二(采用二次多项式变换结合背景值优化方法所建模型)预测所得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5.33%、4.00%和3.731%,因此改进模型二的预测精度高于改进模型一和传统灰色模型;当建模样本数分别为8和9时,改进模型二的预测精度仍最高,因此采用的背景值优化方法有助于提升改进模型一的预测精度;改进模型用于预测管道腐蚀深度完全可行,且所用方法具有计算简单、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515.
516.
为了及时检测输油管道泄漏缺陷以减少输油泄漏事故的发生,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WPT)能量谱和希尔伯特变换(Hilbert)的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改变阀门开度模拟不同泄漏程度的管道泄漏;其次,选取小波包阈值对采集的信号去噪,获得实际有效信号,并用WPT能量谱变换将有效信号分解为频段能量谱,过滤掉不含泄漏信息的频段,保留有效频段;最后,利用Hilbert进行有效频段的谱分析,提取泄漏源信息,实现对管道泄漏工况的诊断分类。结果表明:输油管道泄漏检测平均误差在3%以内,诊断准确率达到95%,与直接Hilbert变换方法以及单纯WPT能量谱分析法相比,定位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17.
为分析北京市大气污染物PM_(2.5)质量浓度的时间序列周期性,采用Morlet小波变换对PM_(2.5)质量浓度进行分析,利用小波方差估计该市PM_(2.5)日均质量浓度的主周期,并通过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北京市PM_(2.5)日均质量浓度主周期为180 d左右,为后续大气污染物PM_(2.5)时间序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18.
根据2015—2020年中国近1500个监测站点PM2.5小时浓度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小波分析方法,探索了中国PM2.5浓度与异常的时空演化及其与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M2.5污染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性,空间上存在明显集聚特征. PM2.5浓度较高的站点通常位于华北地区,其次是华中、华东北部,而PM2.5浓度较低的站点通常位于青藏、华南南部和西南南部地区,特别是华南沿海区域.两个ENSO期间,夏季,全国各区域厄尔尼诺年(2015年和2018年)PM2.5平均浓度高于拉尼娜年(2017年和2020年);冬季,北方大部分区域,除ENSO II内蒙古和青藏地区以外,厄尔尼诺年PM2.5平均浓度也高于拉尼娜年,但华南和西南地区的结果相反,表明ENSO对我国冬季南北方PM2.5污染的影响可能相反.回归分析表明,华北、华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