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7篇
安全科学   9篇
综合类   148篇
基础理论   73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2 毫秒
231.
二氧化氯杀灭小球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二氧化氯投加量、小球藻的初始浓度、pH、有机物和氨氮含量对ClO2杀灭来自于水库水的小球藻的影响,考察了ClO2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时去除小球藻的效果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ClO2在投加量1.1 mg/L下,接触10 min,小球藻的杀灭率为71.93%。小球藻的杀灭率随着ClO2投加量的增大和藻初始浓度的升高而提高,随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氨氮含量对小球藻杀灭的效果影响很小。在酸性条件和碱性条件下,小球藻的杀灭率均随pH升高而急剧下降,而在中性至弱碱性区间内,藻的杀灭率随pH升高而缓慢下降。对于某以小球藻为优势藻的供水水库源水,ClO2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藻的去除率高达98.47%。除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二氧化氯投加量为0.5 mg/L,聚合氯化铝为5 mg/L,二氧化氯与混凝剂同时投加。  相似文献   
232.
研究地钱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效应,筛选出廉价、高效、低毒的抑藻剂,对比分析了地钱与研究较为广泛的大麦秸秆对小球藻生长抑制效果的差异.结果显示,在0.5g/L地钱浸提液中培养120h后小球藻生长的抑制率达到88.17%,而0.5g/L大麦秸秆浸提液的抑制率只有66.28%.可见,在相同浓度条件下地钱浸提液的抑藻效果优于大麦秸秆浸提液;高浓度的25g/L地钱浸提液降低了小球藻的光合活性,而低浓度的1g/L浸提液对小球藻光合活性的影响不显著;通过对比乙醇和去离子水浸提液对小球藻抑制效果,说明对小球藻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地钱浸提液中的有机化感组分;地钱浸提液的抑藻效果与杨梅素、芹菜素和木犀草素这3种单一黄酮类化感物质相似.  相似文献   
233.
采用小球藻作为双室光合藻微生物燃料电池(PAMFC)的阴极以提供电子受体,实现污水处理和能量回收的双重目的.研究生物阴极接种方式和光照条件对生物产电性能和餐厨沼液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循环伏安法(CV)研究PAMFC电极极化和产电机制.结果表明:微藻生物膜阴极PAMFC污染物去除和产电性能表现优于对照组,COD,TN和TP去除率最高可达82.4%,54.5%和82.3%,开路电压和最大功率密度分别达603.0mV和41.5mW/m2.污染物去除主要在阳极发生,但阴极能够还原去除来自阳极的铵根离子,且阴极反应产生氧气作为阳极的电子受体,增大系统电流,提高了阳极处理效率.持续光照下,PAMFC产电性能和污染物去除率略高于间歇光照,但是间歇光照可以避免阳极基质不足时阴极光饱和和氧饱和情况,更符合连续运行要求.PAMFC阴极的CV曲线显示,具有微藻阴极的实验组输出电压更大,还原峰更高,功率密度更强,但需注意长期运行时微藻生物膜增厚影响氧传质效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4.
在天然水体中筛选得到1株能高速异养生长的藻株WLZ-H.用扫描电镜对藻株进行细胞形态分析,并结合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确定藻株WLZ-H属于小球藻属(Chlorella sorokiniana).对藻株WLZ-H 进行环境因子单因素试验,发现KNO3和葡萄糖浓度对藻株WLZ-H生长影响显著;过高的温度会降...  相似文献   
235.
低浓度有机磷萃取剂P204促进普通小球藻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赞  翁建华 《环境化学》1998,17(2):120-126
本文以普通小球藻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有机磷萃取剂P204的低浓度(〈EC50)时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普通小球藻的生长量、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碱性磷酸酶活力等都有明显的增长,表明在低浓度时,P204对普通小球藻的生长有明显的刺激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36.
本文以普通小球藻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有机磷萃取剂P204在低浓度(小球藻的生长量、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碱性磷酸酶活力等都有明显的增长,表明在低浓度时,P204对普通小球藻的生长有明显的刺激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37.
利用城市污水培养能源微藻可以实现水质净化和生物质生产的耦合,备受关注。生物质生产效率较低是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混合培养是提高微藻生物质产率的一种潜在方法。为筛选出城市二级出水条件下合适的能源微藻混合藻种,考察了二级出水条件下3株高含油脂藻种栅藻LX1(Scenedesmussp. LX1)、椭圆小球藻YJ1(Chlorella ellipsoidea YJ1)和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slis)单一藻种和两两混合培养时的生长特性,比较了各微藻单一藻种及两两混合培养时的生长特性参数及生物质产量。研究结果表明,3种微藻的两两混合组合均能在二级出水条件下正常生长,各微藻干物质量浓度在第10天左右均能达到100 mg·L^-1左右。与栅藻LX1和椭圆小球藻YJ1相比,雨生红球藻在两两混合培养条件下表现出更高的藻细胞干物质量浓度增长趋势。3种微藻的内禀生长速率均显著高于各自的单一培养,栅藻 LX1和雨生红球藻混合培养时分别达到最高内禀增长速率(分别为1.36 d^-1、0.97 d^-1)。栅藻LX1与雨生红球藻混合培养时比生长速率分别为0.59 d^-1和0.42 d^-1,分别比栅藻LX1和雨生红球藻的单一藻种培养提高了36%、9.0%。与单一藻种相比,混合培养促进了微藻的生物质产量,栅藻LX1和雨生红球藻混合藻种的生物质产量(277 mg·L^-1)分别比栅藻LX1、雨生红球藻的单一藻种培养提高了64%和42%。栅藻LX1与雨生红球藻藻种组合具备作为二级出水条件下能源微藻培养合适混合藻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238.
小球藻(Chlorella protothecoides)胞内多糖和油脂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旨在最大程度地提高其高价值代谢产物的综合利用价值.结果显示,在先提取小球藻胞内多糖、后提取油脂的情况下,不仅胞内多糖可以得到充分的提取,油脂的损失量也很小.当提取介质的pH为14时,胞内多糖提取量最高,剩余的油脂含量也最高,油脂损失最少.对胞内多糖提取条件进行正交优化,料液比为主要影响因素,超声时间、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为次要因素,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m/V),超声时间20 min,提取时间180 min,提取温度7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胞内多糖含量为4.72%,剩余的油脂含量为41.18%.胞内多糖提取前后小球藻的脂肪酸组成基本上没有变化.小球藻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为C16和C1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占总脂肪酸含量的80%以上.图2表5参21  相似文献   
239.
唑类杀菌剂因其广谱性和稳定性会残留在水环境中,从而危害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健康.目前对唑类杀菌剂的毒性研究大多集中在急性毒性,对其致毒机理知之甚少.本研究将三唑醇、三唑酮、克霉唑和氯咪巴唑4种常见的唑类杀菌剂作为目标污染物,以蛋白核小球藻作为指示生物,研究4种唑类杀菌剂暴露96 h后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和生理变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4种目标污染物浓度越高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抑制程度越强,在50%效应下,96 h时毒性大小为:氯咪巴唑>克霉唑>三唑醇>三唑酮.其毒性机制可能与活性氧(ROS)的持续积累有关,随着污染物浓度升高,ROS含量不断增加,其中刺激作用最明显的是克霉唑,ROS的增加促进丙二醛(MDA)的大量产生,从而使绿藻产生氧化损伤,激发了不同水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同时,它们对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合成也存在明显的抑制,破坏了绿藻的光合机制,最终造成藻细胞凋亡.研究结果为评估唑类杀菌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40.
研究了小球藻引发水中环丙沙星的光降解、相同条件下藻液光致产生的自由基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环丙沙星的光降解率和自由基的产量随着藻浓度和藻破碎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藻液破碎时间大于20min时,环丙沙星降解率和自由基产量的增幅均减缓;小球藻超声功率为100W时,环丙沙星光降解率可达93.4%,此时自由基的产量也最大为313.4μmol/L,再增加破碎功率对两者均产生抑制作用.不管小球藻液的条件如何变化,其光致产生的自由基量和引发环丙沙星的光降解量均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