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崇明岛能在21世纪的深度开发和对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同步进行了大气,水质,土壤和生物等方面质量现状评价及滩涂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科学论点。  相似文献   
42.
叙述了崇明县水环境质量现状大部分河道水质处于3~4类,南部水质优于北部,大河水质好于小河.分析了水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3.
刘书俊 《环境保护》2007,(3B):62-65
崇明岛地处我国最大河流长江的入海口,作为世界上特大型河口的岛屿湿地,是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的第三大岛屿,是唯一由泥沙堆积而成的冲积岛,也是“上海最后一块真正的生态净土”。上海“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按照环境优先、生态优先,统筹岛区产业发展的要求,实施产业发展的生态保护。这就是说在崇明岛产业发展过程中,要遵循生态规律,应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对崇明岛生态环境采取一定的对策及措施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44.
45.
近60年来崇明岛东部淤涨速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明岛作为我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其形成发育与长江来水来沙息息相关。历史上就有崇明岛围垦筑堤的记载,近60年来崇明岛东部地区所筑大堤主要有54大堤、64大堤、68大堤、92大堤和98大堤。选取正东、东北、东南不同方向的4个断面,以大堤位置代表所筑年份海岸线位置,对崇明岛东部淤涨速率及滩地淤涨面积变化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近60年来崇明岛东部整体淤涨速率约为200 m/a,淤涨面积年均增长率为2.80 km~2/a;(2)不同断面上淤涨速率存在差别,其中正东方向断面上淤涨最快;(3)不同时段崇明岛东部各断面淤涨速率存在快慢变化。各断面上,20世纪90年代的淤涨速率均最大。对比发现,20世纪50~80年代崇明岛东部淤涨速率的变化趋势,与同期长江年入海泥沙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20世纪90年代,由于围垦强度加大,两者变化趋势不一致。以海堤研究岸线变迁的工作尚不多见,此方法将为研究长时间尺度的岸线变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6.
上海崇明岛风景旅游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负氧离子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并反映空气质量清新度。国家和上海市将崇明岛定位为生态岛,为明确其风景旅游区空气清新程度,体现生态岛环境效益,文章主要研究该区域空气中对人体健康有益小粒径负氧离子的分布特征。通过相关资料调研分析,确定监测研究对人体有益、离子迁移率≥0.15 cm2(/V·s)的中小空气负离子。通过对崇明岛东滩、明珠湖、森林公园3个风景旅游区12个测点进行负离子监测,研究负离子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11年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在3181 763个/cm3之间;区域总体分布规律为:明珠湖草地>东滩栈桥>明珠湖森林>森林公园花卉基地>东滩大堤>森林公园观光果园>森林公园入口>森林公园度假村;正离子普遍大于负离子,且临近水域、周边植被茂盛、人为活动少的区域负离子浓度相对较高。基于研究结论,针对区域特点,提出平原区域后续开展负离子监测研究的建议,为政府部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7.
选取上海市崇明岛为采样区域,研究1974—2010年5个年代的由长江泥沙冲刷淤积而成的长江口围填海土壤中PBDEs的质量比分布、组成特征,并对其进行来源解析。于2012年10月在选取的5个年代区域分别采用五点梅花网格布点法采集表层(0~15 cm)和深层(100 cm)土壤,样品经索氏提取和层析净化处理后,采用GC-MS定量定性方法检测。结果表明,12种PBDEs目标化合物全部被检出,表层和深层土壤中∑12PBDEs质量比范围分别为8.008~27.783 ng/g、7.032~12.506 ng/g,主要是低溴代PBDEs。此外,其污染水平随年代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最后基于因子分析法解析其来源,围填海土壤样品中最主要的污染源是PBDE-17、47、66和28;而且结合土壤污染质量比及组分特征分析得到,表层土壤与下一年代的围填海深层土壤的污染水平和来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8.
回顾崇明岛生态环境预警监测评估体系的主要建设情况和取得的成果;通过分析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监测指标的适用性、敏感点位的监测、输入性污染源调查、预警功能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今后体系建设的监测建议和对策,加强人员培养,调整监测指标,增加监测点位,适时修改方案并开展调查研究,完善预警监测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49.
崇明岛印象     
潘骞 《绿色视野》2010,(9):20-21
<正>7月初,由于要写一篇关于崇明生态建设的稿件,上了崇明岛,这是我第一次上崇明岛。此前,崇明岛在我的脑海里就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没有什么直观感觉。读中学时,从地理教科书上就知道了在长江口有一个很大的冲积岛,面积1000多平方  相似文献   
50.
崇明岛开发的自然秉赋与制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2l世纪世界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历史背景下,有着自然优势的崇明岛开发成为上海现代化发展第三次飞跃的战略性目标之一。从长江口和崇明岛发育自然和人工控制后自然适应演变规律的历史和现状,探讨实现崇明岛开发的自然秉赋与制约因素,近两千年来长江河口自然演变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弯道侧向环流及其对泥沙的输运对河口沙坝和汉道发育演变以及流域内众多大型工程对河口环流结构的影响研究,将是对长江口综合治理的理论前提,更是崇明岛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开发的基础。而且,风能、湿地生态功能和岛内沟河网的自然生态功能、湿地生态功能和岛内沟河网的自然生态功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实现崇明岛的零污染开发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