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3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67篇
安全科学   477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82篇
综合类   684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185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研究了新型混凝剂BMT对城市污水进行强化混凝处理的效果,并与常用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城市污水原水COD低于500mg/L和最佳工况下,经BMT处理后的出水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并具备替代PAC的能力。  相似文献   
92.
高效菌藻塘系统对农村污水中磷的强化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高效菌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除磷效果及其强化措施。高效菌藻塘和水生生物塘HRT分别为8 d和4 d,进水总磷浓度为1.7~17.1 mg/L,出水总磷浓度全年平均值为3.33 mg/L,高效菌藻塘系统的除磷能力欠佳。通过降低水生生物塘内水深、采用废弃石膏作为填料构建了新型复合水生生物塘,HRT=1.6 d条件下,复合水生生物塘出水总磷可保持在1 mg/L以下,可达到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3.
积极强化法的运用对幼儿的合理行为起着短暂而积极的作用,但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对于幼儿成长的方面,同时又存在着诸多内隐的消极作用:强化物的选择错误对幼儿价值观起着一定的误导作用,积极强化法会影响幼儿原有的积极爱好和行为。积极强化法的作用只是短暂的,对幼儿的合理行为没有一定的保证。对此,我进行了具体的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94.
《江苏劳动保护》2011,(1):56-56
近日,灌南县安监局采取有力措旌,确保冬季全县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根据国务院和江苏省、连云港市政府关于做好冬季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灌南县安监局狠抓落实,认真组织开展非煤矿山安全大检查。通过深入企业现场帮助企业检查指导,在安全大检查工作中,围绕隐患排查治理、顶板治理、瓦斯治理、水害防治等工作,全面组织推进。  相似文献   
95.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强化混凝改善再生水景观湖水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通过投加助凝剂以强化混凝沉淀过程,从而达到去除再生水景观水中的藻类。以PAC为混凝剂,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为预氧化助凝剂,通过烧杯实验确定PPC、PAC同时投加,最佳投量分别为1 mg/L、60 mg/L。生产性实验中,机械加速澄清池强化混凝对TP、叶绿素、藻密度的去除率分别为54%、32.3%和35.4%,湖水中TP、TN逐渐降低分别由4.9 mg/L、23 mg/L降至0.72 mg/L、10.3 mg/L。PPC提高了混凝沉淀对藻类的去除效果,改善了再生水景观湖水质,降低水中氮磷营养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96.
采用原位强化生物修复技术对某区块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为期16个月的生物修复,考察了处置后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学特性以及石油烃组成的纵向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修复后各土层的石油烃去除率是表层土IN-3(50.42%)中层土IN-2(23.54%)底层土IN-1(10.51%);IN-1处于缺氧环境,存在硫酸盐还原和反硝化作用,使得土壤pH值从7.86±0.03降低至7.27±0.03,土壤总氮从2.53±0.13 g/kg降低至0.77±0.04 g/kg;厌氧菌的种群数量是IN-1(10.43±0.71×104CFU/g)IN-3(6.74±0.39×104CFU/g)IN-2(5.15±0.42×104CFU/g),放线菌数量与石油烃含量显著负相关(r=-0.989,p=0.0110.05);IN-3对饱和份和芳香份的降解率最高,分别达到了70.27%和54.52%,远高于IN-2和IN-1;模拟蒸馏结果表明,IN-3正构烷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去除,缺氧的IN-1对正构烷烃去除得较少;厌氧菌数量与胶质和沥青质去除率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对于污染源较为分散的污染区域,采用原位生物强化修复时可以考虑引入厌氧修复。  相似文献   
97.
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静  毛竞 《青海环境》2012,23(2):96-100
本文针对睢宁县桃岚化工园区污水的水质特点,对化工废水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及应用,采用改进型的具有生物脱氮除磷功能的二级强化生物处理工艺,确保了园区污水处理厂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98.
循环式超声强化光催化降解双酚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种循环式超声强化光催化反应器,以TiO2作为光催化剂,研究了超声功率、TiO2加入量、循环液流速和空气流量对双酚A(BPA)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与光催化过程在循环式超声强化光催化反应器中实现了较好的协同效应;在初始BPA质量浓度为20.0mg/L、超声功率为600W、TiO2加入量为7g/L、循环液流速为4.05×10-2m/s、空气流量为200mL/min的条件下,反应150min后,BPA降解率可达90.5%,溶液中剩余BPA质量浓度仅为1.8mg/L,反应240min后TOC去除率可达84.5%。  相似文献   
99.
人工浮床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修复技术,主要依靠植物、微生物和水生动物的共同作用实现对水体的净化,具有不占用土地、不消耗能源、成本低、管理简单等优点,在地表水修复和污水净化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然而,受植物生长速度和温度的影响,其在应用中仍存在净化能力差、适用范围有限等缺陷.优势植物筛选与植物刈割、微生物强化技术和水生动物强化法等途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人工浮床中植物、微生物和水生动物在污染物去除中的耦合过程、微生物活性及影响因素和人工浮床的设计、构建及日常管理标准的制定等研究尚不深入,是限制人工浮床技术进一步推广的主要因素,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00.
对情境意识的定义、活动机制、测量方法及强化方法等进行了述评。分析了关于情境意识研究的问题及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