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7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92篇
安全科学   242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200篇
综合类   1033篇
基础理论   122篇
污染及防治   209篇
评价与监测   169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我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是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了“十一五”以来,我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在核与辐射监管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总结了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经验,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完善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合理化建议.研究指出,作为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初步具备了对我国省会城市和主要地级城市的辐射环境质量状况的实时监测能力.但由于我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于2008年底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依然存在点位数量和代表性不够、自动化程度不够高、软件系统功能不成熟、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比较突出,缺乏质量控制技术、运行维护难度大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第一,增加自动监测站数量,点位布设更有针对性;第二,增加自动监测站的类型;第三,加强软件系统的分析和控制能力;第四,完善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和质保体系;第五,完善运行维护体系;第六,增强国际学习和交流.  相似文献   
92.
从2007年至2011年在深圳市进行了天然γ辐射空气吸收计量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天然辐射外照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的变化范围为(4.87 ~17.68)×10^ 8Gy/h,平均值为10.00 ×10^ 8Gy/h,与广东省平均水平相当,稍高于全国平均值,属于正常天然本底范围;天然辐射外照射致深圳市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0.22 ~ 1.08) mSv,低于广东省与全国的平均水平;集体有效剂量当量54.32×10^2man· Sv.  相似文献   
93.
介绍1992年~2012年,对浙江省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水平的监测结果。1992~2002年秦山核电基地周围环境2.5 km范围内高压电离室连续监测系统测得的环境γ辐射剂量率年均值范围为63~119 n Gy/h,平均值为95 n Gy/h,接近于核电厂运行前的平均本底值(93 n Gy/h)。2002~2012年周围环境5km范围内高压电离室连续监测系统测得的环境γ辐射剂量率年均值范围为90~116n Gy/h,平均值为102 n Gy/h,低于同期杭州对照点监测平均值(107 n Gy/h)。1992~2012年周围环境50 km范围内测得的陆地瞬时环境γ辐射剂量率(已扣除宇宙射线响应值)年均值测量范围为52.7~69.9 n Gy/h,平均值为62.1 n Gy/h,与运行前本底调查值和对照点监测值相比,处于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94.
采用微波消解法对固体废物浸出液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钡的含量,检出限为2.04mg/L,加标回收率为94.5%,精密度为4.85%-6.81%。  相似文献   
95.
正从2007年河南省环境保护厅设置投诉举报平台以来,环境投诉案件不断增加。据统计,从2007年至2013年7年间环境污染投诉超过了4 000件,几乎每天都有投诉。投诉的环境污染案件涵盖水、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和辐射等,以2009年和2013年的投诉数量最多。2007年和2008年共受理有关环境污染的投诉为673件,投诉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各类"五小"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上,此外就是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在投诉案件中频  相似文献   
96.
紫外辐射对小分子有机酸化学凝聚性作用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烧杯实验系统考察了紫外辐射对脂肪羧酸类和酚酸类小分子有机酸的化学凝聚性的作用途径.结果表明,溶液pH对柠檬酸、草酸、酒石酸和丁二酸等脂肪羧酸类有机物的混凝性能影响较小.紫外辐射处理后,脂肪羧酸类小分子有机物的混凝去除率均高于未经紫外辐射处理的水样.进一步研究表明,紫外辐射过程中发生了光化学反应,使得脂肪羧酸的表面负电性降低,进而提高了其化学凝聚性.与脂肪类小分子有机酸不同,苯酚、水杨酸和苯甲酸的化学凝聚性较差,且受紫外辐射过程的影响小.单宁酸的混凝性能较好,pH=6时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0%以上,这可能与其分子中脂肪酸碳链结构的存在以及单宁酸分子较大,易与PACl的水解产物发生吸附电中和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7.
改性活性碳纤维电芬顿降解苯酚废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楠  田耀金  杨广平  谢鑫源 《环境科学》2014,35(7):2627-2632
采用微波改性、硝酸改性、磷酸改性及氨水改性等方法改性活性碳纤维(ACF-0),依次标记为ACF-1、ACF-2、ACF-3和ACF-4.以改性前后的活性碳纤维为阴极,电芬顿催化处理苯酚模拟废水,考察不同的改性方法对H2O2生成量、COD去除率、苯酚去除率及其中间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改性活性碳纤维的吸附性能及电催化活性最优,相比未改性活性碳纤维,经微波或酸碱改性后的活性碳纤维反应体系中,H2O2生成量均有所增加.苯酚在各电芬顿催化体系中的去除率大小依次是:ACF-1>ACF-3>ACF-4>ACF-2>ACF-0;COD去除率大小依次是:ACF-1>ACF-4>ACF-3>ACF-2>ACF-0,说明微波及酸碱改性有利于提高活性碳纤维的催化性能.此外,苯酚降解中间产物的生成也会受到改性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微波及其组合工艺强化污泥厌氧消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提高剩余污泥的厌氧消化效能和脱水性能,考察了微波及其组合污泥预处理工艺的强化污泥厌氧消化效果,同时考察了预处理-厌氧消化过程的污泥理化特征及其脱水性能.结果表明,微波及其组合工艺可以强化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其中微波-过氧化氢-碱(0.2)的强化效果最为显著,不仅30 d累计产甲烷量比对照组增加了13.34%,而且产甲烷速率也得到了提升.与单独微波处理相比,过氧化氢、碱的投加显著提高了溶解性COD的释放量,这表明微波、过氧化氢、碱之间的协同作用能有效破碎污泥,进而强化厌氧消化效果;微波-酸预处理后的污泥具有良好的脱水性能,毛细吸水时间(CST)只有9.85 s,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与其表面电性、粒径分布的变化密切相关;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的污泥经过厌氧消化后,污泥脱水性能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99.
双组分VOCs的催化氧化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了微波加热与管式炉加热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甲苯与氯苯的催化氧化性能,并对双组分VOCs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VOCs的竞争吸附使得双组分中甲苯和氯苯的转化率比单组分降低3%~12%;微波的"热点效应"与"非热效应"使得VOCs转化效率明显优于管式炉加热,尤其是氯苯的转化率提高了31%~38%;微波加热降低了氧化反应温度和处理能耗.动力学分析表明,微波加热下甲苯和氯苯的反应活化能比管式炉加热下减少了2146 J·mol-1和1450J·mol-1,微波加热下氯苯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是管式炉加热的35倍,甲苯的反应速率常数提高了6倍.  相似文献   
100.
<正>提到核辐射问题,人们首先会想到原子弹、核泄漏……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有所接触。以下就来列举几种情况。医疗检查中的辐射伤害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CT、造影等检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事实上,这些检查都是有创性的,还可能给病人带来永久性伤害。所以,在选择检查方法时一定不要贪大求全,用X射线可以检查的疾病,就不需要做CT检查,只有当X射线检查无法确诊时,才考虑用CT做针对性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