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221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浅水湖泊水动力过程对藻型湖区水体生物光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2010年7月底至8月初对太湖藻型湖区梅梁湾沿岸带水域不同风速条件下水下光场的原位连续高频观测,通过对水下辐照度、光束衰减系数、吸收系数、相关理化参数及气象水文参数的测定与分析,揭示了该区域水体的生物光学特性变化及其与水动力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总颗粒物吸收系数ap(440)、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ad(440)、浮游植物吸收系数aph(440)及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吸收系数aCDOM(440)在小风(30 min内平均风速<3 m.s-1)、中风(3 m.s-1<风速<5 m.s-1)和大风(风速>5 m.s-1)作用下分别为3.97、3.97、6.58 m-1;1.69、2.17、4.20 m-1;2.28、1.80、1.33 m-1;1.05、1.04、1.08 m-1,其中变幅最大的为非色素颗粒物,CDOM吸收系数在不同风速条件下差别不大.水体各组分在PAR波段积分值的贡献率的变化规律为:小风速下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贡献最大(达42.5%),随着风速的增大,CDOM、浮游植物、纯水吸收系数的贡献率均有降低的趋势,而非色素颗粒物的贡献率则显著增大,分别为33.0%、41.7%、52.0%.PAR漫射衰减系数与10min平均风速呈显著线性相关,风速引起的沉积物再悬浮对PAR漫射衰减系数的影响显著,从小风到大风,PAR漫射衰减系数增加了80.0%,对应真光层深度降低了42.2%.PAR漫射衰减系数、750 nm波长处的光束衰减系数、总悬浮物浓度与风速、波高、波切应力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又以PAR漫射衰减系数的相关性最为显著.高频观测结果揭示了浅水湖泊藻型湖区水动力过程通过引起沉积物再悬浮、浮游植物的混合及迁移显著改变水体生物光学特性短期变化.  相似文献   
112.
浅谈高悬浮物废水处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现场实践经验,指出了目前处理高悬浮物废水存在的悬浮物浓度与有机药剂用量不成比例等矛盾.通过分析混凝理论的研究历程,总结出高浓度范围下的絮凝作用机理为包裹机理,目前该机理仅处于定性描述阶段,对其进行定量描述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动力学发展过程,了解到以悬浮物浓度为研究对象的动力学模型较多,但特别针对高悬浮物范围下的絮凝动力学方程尚无人研究.并针对高悬浮物废水的处理,提出了今后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3.
针对目前注聚油田污水处理流程存在的设备脏堵严重、处理不达标的问题,提出利用微气泡旋流气浮选设备进行含聚污水的处理。文中对微气泡旋流气浮选设备的原理、工艺流程进行阐述,通过联调,设备处理效果良好,除油率平均为86.12%,COD平均去除率20%,悬浮物去除率为94.7%,罐内浮选出污油泥自动导出,避免了设备的堵塞。  相似文献   
114.
太湖悬浮物磷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螫合剂分级提取法研究太湖5个湖区悬浮物和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特征,该方法把磷的形态分为水提取弱吸附态磷(Ex-P)、铁结合态磷(Fe-P)、钙结合态磷(Ga-P)、酸提取有机磷(OrgPac)、碱提取有机磷(Org-Palk)和残渣态磷(Res-P),并对不同形态的磷在沉积物和悬浮物质中的迁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悬浮物和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差异很大,悬浮物中磷的主要形态为铁结合态磷和有机态磷,二者的相对含量之和约为80%,而表层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形态是有机态磷,相对含量为50%;悬浮物中铁结合态磷的绝对含量平均值为1 271 mg/kg,表层沉积物中则为190 mg/kg;悬浮物中铁结合态磷相对含量平均值是沉积物中的2.7倍.大量铁结合态磷在悬浮物的沉降过程中可能完成了形态的转化,成为藻类生长的磷营养源.  相似文献   
115.
松花江哈尔滨段总悬浮物浓度高光谱估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总悬浮物浓度影响水体的光场分布,进而影响初级生产力。2012年7月14—15日,在松花江哈尔滨段选取11个断面共33个样点,利用野外高光谱仪(ASD Field Spec Pro)进行反射光谱测量和同步水样采集分析,通过研究总悬浮物质量浓度与其高光谱反射率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单波段反射率、反射率比值法和一阶微分法分别建立了总悬浮物浓度的高光谱估测模型。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决定系数都在0.90左右,均可以用于总悬浮物的定量遥感监测,其中一阶微分模型为反演的最佳模型。  相似文献   
116.
刘忠华  李云梅  檀静  郭宇龙  周莉  刘阁 《环境科学》2012,33(9):3000-3008
悬浮物浓度是水体重要的水质参数.本研究利用太湖春季、秋季和巢湖夏季多期野外实测数据,通过对生物光学模型进行合理的简化构建适用于太湖、巢湖水体总悬浮物浓度反演的半分析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MERIS和环境一号卫星高光谱卫星影像上以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①针对太湖和巢湖水体,总悬浮物浓度最优反演波段范围为730~832nm(氧气吸收带除外);②针对MERIS数据,波段10(中心波长754 nm)和波段12(中心波长779 nm)均适用于太湖总悬浮物浓度反演,而波段11(中心波长761 nm)由于氧气吸收带的影响不适用于总悬浮物浓度反演;③针对太湖MERIS数据,模型反演结果的相对误差基本上呈现出随距离卫星过境时间增大而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卫星过境时间正负3 h内测量的样点,模型反演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在50%以内,而时间差超过3 h,相对误差则逐渐增大到50%以上;④环境一号卫星高光谱数据17个波段(B83~B99)均能够对巢湖总悬浮物浓度进行较好的反演,其反演效果要好于MERIS数据在太湖的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117.
以黄浦江、淀山湖底泥为沉积悬浮物的代表,研究静态条件下天然水体中悬浮物的沉降机理。结果表明,黄浦江底泥的有机质含量大于淀山湖底泥;底泥颗粒十分细小,且表面不均匀;两种底泥悬浮物的沉降类型均属于絮凝沉降,黄浦江底泥的沉降速度较淀山湖底泥快,有机质在絮凝过程中起着粘连架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8.
北京密云水库富营养化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实质上是分层水库的水动力生态水质模拟模型。模型预测了水库水位、水温、悬浮物,可溶解磷、颗粒磷、总磷、消光系数、浮游植物和透明度等参数的月平均值或部分月平均值。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119.
通过在丰水期对贵州省某流域城市河段悬浮物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运用单因子指数法、生态风险评价法、因子分析法,初步探讨了该河段Cu、Zn、Pb、Hg、Cd、Cr、Ni及As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及主要来源。检测结果显示,沉积物和悬浮物中Hg、Cd、Zn、Pb、As的平均含量较高,是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的1.02~16.97倍。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在沉积物中,Zn、Pb、As为轻度污染,Hg和Cd为重度污染;在悬浮物中,Cu、Pb、As为轻度污染,Zn为中度污染,Hg和Cd为重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Hg和Cd的生态风险最大,为主要污染元素。研究区沉积物样品综合生态风险指数(RI)介于183.27~1 393.96,平均值为912.06,总体处于严重生态风险等级;悬浮物样品RI值介于341.53~612.38,平均值为436.85,总体处于重度生态风险等级。其中,沉积物样品重金属平均生态风险等级高于悬浮物样品,支流样品重金属生态风险等级总体上低于干流下游样品。根据因子分析法分析结果,初步推测沉积物及悬浮物Hg、Cd、Cr、Ni含量主要受工...  相似文献   
120.
采用滤膜过滤微波干燥技术,建立了水中悬浮物的快速测定方法。以0.45μm硝酸乙酸纤维素(CN-CA)滤膜为过滤介质,采用变功率连续加热模式,空白湿滤膜在10 min内恒重(900 W/5 min+500 W/5 min),附有悬浮物的湿滤膜在13 min内恒重(900 W/8 min+500 W/5 min)。选择不同质量浓度的高岭土标准样品和不同类别的实际样品进行方法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为5 m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7.1%,相对误差为2.0%~5.0%,采用该方法与采用标准方法《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GB 11901—89)测定实际样品的结果吻合。该方法显著缩短了水中悬浮物测定的分析时间,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够满足分析要求,可用于地表水及一般工业排放废水中悬浮物质量浓度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