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3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1137篇
安全科学   158篇
废物处理   66篇
环保管理   114篇
综合类   2052篇
基础理论   469篇
污染及防治   503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室温下用紫外光对假单胞菌进行2min诱变。分别用驯化后紫外诱变和未诱变假单胞菌处理不同浓度的间甲酚水样,对比分析其在降解能力、降解速率、微生物呼吸率、酶活性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诱变假单胞菌和未诱变假单胞菌能完全降解400mg/L以下的间甲酚水样,降解过程中脱氢酶始终保持较高活性。诱变假单胞菌降解相同浓度间甲酚的速率明显高于未诱变假单胞菌,假单胞菌经诱变后其降解间甲酚的能力、对间甲酚的耐受性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2.
经过富集、分离优选出高效石油降解菌L-1,根据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为琼氏不动杆菌;采用单因素花盆实验模拟微生物原位修复并对其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将高效石油降解菌应用于修复石油污染土壤,适宜接种量、表面活性剂浓度、CNP比、翻耕频率分别为15%、0.1%、100∶10∶1和1 d 1次;在该降解条件下修复28 d,可达到16.80%的石油降解率,远远高于土著微生物6.92%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103.
对渤海4个重点监测排污口(北塘、大蒲河、弥河和虞河)邻近海域异养细菌的组成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到的各排污口邻近海域的细菌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个细菌类群,其中变形菌门的细菌最丰富。各排污口的优势菌有所不同,北塘、弥河2个采样点的优势菌分别为Bacillus sp.、Pseudoalteromonas sp.,大蒲河采样点的优势菌为Vibrio sp.和Oceanospirillum sp.,虞河采样点的优势菌为 Shewanella sp.和 Bacillus sp.。多维尺度分析表明,北塘和虞河采样点的细菌种群特征较相近,细菌种群分布特征可能与排污口的海洋环境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4.
吴霞  谢悦波 《环境工程学报》2014,8(8):3331-3336
在无截污和清除内源的情况下,对深圳市甘坑河采用梅花式接种法将本源微生物菌剂分两次直接接入河流水体及底泥中。结果表明,第1次接种后的4 d内各项水质指标都不稳定,4 d后,悬浮物、COD、TP和NH3-N等浓度下降,水质明显改善;但从第8天开始,COD、NH3-N和TP的去除率同时下降,本源微生物的处理效率开始降低,需进行第2次接种;第2次接种后,DO浓度提升至2.0 mg/L以上,COD、TP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保持在40%、30%和40%以上。结果表明,直接投菌法在城市重污染河道治理中可以初步消除河道的黑臭现象,修复水质。  相似文献   
105.
废水反硝化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反硝化除磷机理及工艺.重点介绍了反硝化聚磷菌的微生物学特性和除磷特性,以及不同种类的反硝化除磷工艺,并对反硝化除磷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6.
从胜利油田回注水中筛选得到一株硫酸盐还原菌,命名为zsz1209。经过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zsz1209为梭菌属(Clostridium)。实验研究了zsz109的生理特性,并对通过调节环境pH来抑制菌株zsz1209生长繁殖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菌株zsz1209的理想碳源为乙酸钠,在30~60℃之间可较好地生长;SOi浓度低至50mg/L时,生长未受到明显抑制。当培养环境pH高至8.5~9.0或低至3.5~4.0时,检测菌株zsz1209对SO4^2-和碳源(COD)的利用情况,发现zsz1209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结果表明利用改变环境pH来抑制微生物对油田的腐蚀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7.
恶臭假单胞菌降解苯酚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LY1)利用苯酚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时的生长动力学特性。通过对该菌株在不同温度、pH和初始苯酚浓度下的生长和降解情况的研究,可知该菌株在温度为25℃左右、pH为中性和偏碱性的条件下具有更高的降解活性。细菌的生长动力学过程符合基质抑制型的Haldane方程,可利用该...  相似文献   
108.
采用臭氧氧化—包埋菌流化床生物处理组合工艺对煤气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臭氧的质量浓度20 mg/L、臭氧进气流量1.5 L/min、臭氧通气时间30 min、包埋菌流化床水力停留时间24 h时,臭氧氧化工序的COD去除率达到30.0%~40.0%,总酚去除率达到100.0%;包埋菌流化床工序的COD去除率达到60.0%以上,氨氮的去除率大于95.0%;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60 mg/L,ρ(氨氮)<1.0 mg/L,ρ(总酚)未检出,色度小于50倍,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9.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挂膜启动实现短程硝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温条件下(20~25℃),以模拟的人工配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在初期挂膜的基础上,笔者运用两种不同的挂膜方式即重新加入新泥和不加新泥而加大进水COD浓度来实现生物膜的快速启动。实验表明,2种挂膜启动通过14 d的培养与富集,NH4+-N与COD的处理效果都能分别达到85%和75%以上。将剩余污泥排尽后,采用第1种挂膜方式的反应器通过连续间歇曝气,达到了比较好的短程硝化效果。调整溶解氧,并且通过先下降后上升曝气量的方式,能进一步提高亚氮的出水。最终在DO为3.6 mg/L时,亚氮的积累率能达到平均74%左右,达到了比较好的亚硝化效果。而第2种挂膜方式培养的生物膜则以好氧反硝化菌为主,去除的氨氮由同化作用和培养的好氧反硝化菌去除,以后者为主。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为了实现短程硝化,第1种挂膜方式比第2种更具有优越性,有利于硝化菌种的生长和亚氮的积累,而第2种方式则有利于培养好氧反硝化菌。  相似文献   
110.
1,4-二氯苯降解菌的分离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某污水处理曝气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能够以1,4-二氯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DEB-1,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sp.)。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降解温度为32℃、最适降解pH为7.8,24 h对100 mg/L的1,4-二氯苯的降解率达94.5%。菌株DEB-1的降解谱较广,对5种氯苯类物质具有较高的降解率。并进一步研究了DEB-1的1,4-二氯苯降解酶粗酶液的性质,其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8.5。对处理含氯代芳香化合物的有机废水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