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7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693篇
安全科学   97篇
废物处理   98篇
环保管理   138篇
综合类   1420篇
基础理论   180篇
污染及防治   211篇
评价与监测   27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内循环活性污泥法工艺污水处理设施调试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抗生素制药厂内循环活性污泥法工艺污水处理设施现场运行调试情况,指出污水调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在大气环境中,化合物的气态/粒子态组成比例系数KP=(F/TSR)/A,式中F(ng/M^3)是化合物的粒子缔合浓度,A(ng/M^3)是化合物的气态浓度,TSP(μg/M^3)是总悬浮微粒的浓度。KP是温度(T,K)的函数,其表达式为logKP=mp/T+bp,利用日本大孤城区的数据,在相对湿度对KP值的影响,由此确定出比例系的测定值(logKP)与计算值(mp/T+bp)之间的残差为cpRH+  相似文献   
23.
有机气溶胶的来源与形成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谢绍东  于淼  姜明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1933-1939
介绍了有机气溶胶来源与形成的研究现状,从有机气溶胶的化学组成特征、一次有机气溶胶的来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机制论述其研究进展.一次有机气溶胶主要来源于烹调油烟、机动车排放、生物质燃烧、工业或民用燃油锅炉释放出的有机物,还有道路扬尘、沥青、刹车尘、轮胎屑、室外香烟烟雾、以及高等植物蜡、细菌活动和草本植物等.大气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可通过物理和化学吸附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可通过气相化学反应转化为低挥发性的物质并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其主要前体物是芳香族化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以及烯烃、烷烃、环烷烃、萜烯和生物排放的非饱和氧化物.  相似文献   
24.
Given the key role of 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to tropospheric chemistry and regional air quality, it is important to generate accurateVOCs emission inventories. However, only a less fraction of plant species, in temperate grassland of Inner Mongolia,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 A taxonomic methodology, which assigns VOCs measurements to unmeasured species, is an applicable and inexpensive alternation for extensive VOCs emission survey, although data are needed for additional plant families and genera to further validate the taxonomic approach in grassland vegetation. In this experiment, VOCs emission rates of 178 plant species were measured with a portable photoionization detector( PI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most of genera and some families have consistent feature of their VOCs emission, especially for isoprene, and provide the basic premise of taxonomic methodology to develop VOCs emission inventories for temperate grassland. Then, the taxonomic methodology was introduced into assigning emission rate to other 96 species, which no measured emission rates available here. A systematical emission inventory of temperate grassland vegetation in Inner Mongolia was provided and further evidence that taxonomy relationship can serve as a useful guide for generalizing the emissions behavior of many, but not all, plant families and genera to grassland vegetation.  相似文献   
25.
本文着重综述废气的生物处理技术,介绍其特性、优缺点和应用范围。挥发性有机和无机物及臭味,可在生物滤池、生物洗涤器和生物滴滤池中,经吸收或吸附和生物分解而有效地去除。其应用范围可扩大到较高浓度和流量,并可扩大可降解化合物的范围,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可使疏水性挥发物的处理更有效。因此,生物控制技术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将在大气污染防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用正己烷直接提取脂肪中的有机氯,经1.5%OV-17+19.5%QF-1气相色谱柱分离后,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结果表明9种有机氯都能很好的分离,回收率在83.5%~95.2%之间。  相似文献   
27.
Based on the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f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carbaryl in inclusion complex, a spetrofluorimetdc method with high sensitivity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arbaryl in aqueous solution.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 the complex had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maxima at 278 nm and 332 nm, respectively. The linear range of the method was 7.0 ng/ml-1500 ng/ml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1.2 ng/ml.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used to determine quantitativelv of carbarvl in cottonseeds.  相似文献   
28.
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内外在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方面的研究结果,提出我国应该重视这一领域研究的建议和今后的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29.
掺杂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粒子光催化降解甲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掺铁纳米TiO2粒子,并用掺铁后的纳米TiO2粒子作为催化剂,对气相甲苯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利用色谱、质谱、红外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掺铁浓度对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光催化降解甲苯的机理。  相似文献   
30.
建立土壤硫释放过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温度、土壤含水率、胱氨酸添加量和土壤pH值作为土壤释放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分析这些因素与土壤硫释速率的关系,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实验结果建模,并用模型对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土壤硫释放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网络模型对学习过的样本有较高预测精度,预测结果相对误差在2%以下,对未学生过的样本,误差为10%左右,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模型适用于土壤硫释放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