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2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25篇
安全科学   149篇
废物处理   118篇
环保管理   149篇
综合类   734篇
基础理论   106篇
污染及防治   185篇
评价与监测   12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以紫苏茎、叶、花序为供体,木香薷种子为受体,采用3×5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和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紫苏水浸液对木香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供体类型和水浸液浓度对木香薷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发芽率、成苗率、胚根长度和胚轴长度均有极显著影响。供体化感作用强弱顺序是:叶片>花序>茎,并有高抑制低促进的浓度效应。2紫苏茎、叶、花序的水浸液主要是通过抑制木香薷胚根的伸长来抑制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3叶片淋溶是紫苏释放化感物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82.
采用液液萃取(LLE)和固相萃取(SPE)2种前处理方法联合提取某河流水节霉高发期发生地断面河水中有机物,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水节霉高发期发生地水样主要有机物种类为92种(峰面积比大于0.07%),主要为有机酸类、酞酸酯类、烃类、有机酸酯类、杂环类、多环芳烃类、酮类、酚类、醇类及未知化合物;峰面积比较高(大于1%)的主要有机物为26种,主要为有机酸类、烃类、酞酸酯类、其他酯类等无毒有机物及未知化合物。说明在水节霉爆发的2月,未造成有毒有机物污染。  相似文献   
983.
目前,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影响了土壤的生态结构性和功能稳定性。污染的土壤会对周围的农作物及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急需对污染的土壤进行净化处理。介绍了一种可以处理污染土壤的机械设备,能够快速移动,并且集淋洗与固液分离于一体。针对大规模污染土壤处理前期的实验装置,可以同时对小面积污染土壤进行及时处理,针对这种功能做了具体设计,并对于离心固液分离用工业滤布的选择做了具体实验与分析。  相似文献   
984.
建立了一种液液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联用(GC-MS/MS)测定水中阿特拉津的检测方法。水中阿特拉津分别在中性、碱性、酸性条件下经二氯甲烷萃取,定量浓缩后,经色谱柱分离,采用多重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外标法定量。水样体积为1L时,方法检出限为0.05μg/L,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所添加的三个浓度水平下,方法回收率为83.3%~97.6%。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灵敏、选择性及精密度较高,适合水环境中痕量阿特拉津的检测。  相似文献   
985.
采用液液萃取前处理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初步建立了水中四乙基铅的检测方法。研究了不同萃取剂、pH、盐度、萃取时间等条件的选择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其中萃取溶剂种类对萃取效率影响最显著。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长沙地表水和地下水实际样品中四乙基铅的含量,检测结果令人满意。检出限为0.03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2.6%~7.8%(n=6),加标回收率为88.0%~108%。  相似文献   
986.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对环境的影响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页岩气开发对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压裂返排液处置困难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分析了滑溜水压裂液、混合压裂液、纤维压裂液、高速通道压裂液、二氧化碳压裂液、液化石油气压裂液6种页岩气压裂液的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介绍了压裂液返排技术,主要有深井灌注、现场或中心建厂处理后重新利用、返排液处理后外排,进而结合我国页岩气开发的形势提出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研究思路、研究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987.
压裂返排液中悬浮物去除的室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低浓度胍胶滑溜水+胍胶混合压裂返排液、EM30降阻剂滑溜水+胍胶混合压裂返排液、高携砂滑溜水EM30S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通过100~10μm滤筒、20~1μm滤膜物理过滤的室内实验研究,优选了各级过滤的滤筒精度,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压裂返排液的悬浮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压裂返排液本身悬浮物含量越小,过滤效果越明显,为压裂返排液过滤装置的设计和现场实施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88.
分期布液生物滴滤床净化H2 S废气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春敬  李坚  刘佳  彭淑婧  李超  陈英  何洪 《环境科学》2012,33(9):2987-2992
采用分期布液式生物滴滤床净化H2S废气,以实验室驯化的复合微生物菌群挂膜于滴滤床,考察了挂膜启动及不同负荷运行对H2S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生物滴滤床在进气浓度110~230 mg.m-3,停留时间30 s的条件下,H2S去除率可达到99%,3 d内即完成挂膜.进气负荷对于滴滤床降解性能和微生物种群都有影响.低进气负荷时,净化效率90%,降解作用主要发生于反应器的前段,占85%以上.前段各种类微生物数量上均多于后段,尤其是硫化氢降解菌;进气负荷较高时,前段微生物数量没有明显变化;后段去除负荷增加明显,由0.04 g.h-1增长到0.67 g.h-1.微生物数量由4.5×107个.g-1增长到5.17×108个.g-1.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填料表面,稳定运行时优势菌主要为短杆菌,高负荷状态下,填料表面被大量的代谢产物覆盖.对运行产物分析发现,大部分H2S被氧化为S,只有小部分彻底氧化分解为SO24-.  相似文献   
989.
14C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主要放射性核素,由于14C半衰期很长(5 730年)且参与地质系统中的迁移及食物链碳循环,因此14C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建立可靠的14C测量方法成为环境监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由于水中含碳量较低,且14C是低能纯β辐射体,给水中的14C测量带来一定困难.综合调研国内外水中14C分析方法,在详细阐述水中无机14C和有机14C的各种样品制备及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对鼓泡法和沉淀法、高温氧化法和加热过硫酸盐氧化法、CaCO3沉淀法、直接吸收法、苯合成法和加速器质谱法的原理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评述,并讨论了方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实验室选用最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0.
吕亮  尤雯  张敏  吴鹏  沈耀良 《环境科学》2018,39(3):1309-1315
基于ABR工艺与MBR工艺的耦合联动,以低C/N比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构建生物相分离、液相循环和功能联动的ABR-MBR新型组合工艺,以实现稳定、高效、节能的多功能生物除污(去碳-脱氮-除磷)为目标,通过优化水力停留时间(HRT)以获得ABR优质碳源提供与MBR短程硝化实现的最佳组合,并进行了硝化液回流比为100%、200%、300%和400%时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研究.ABR-MBR耦合工艺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行研究结果表明,将溶解氧(DO)维持在低浓度(0.3~1.0 mg·L-1)下及HRT维持在较短(HRTMBR=3 h)情况下在MBR中实现了短程硝化,亚硝酸盐积累率达到60%以上;随着硝化液回流比的增大,ABR中反硝化除磷效能先升高后下降,以300%时反硝化除磷效果为最佳,此时亦处于MBR短程硝化阶段,实现了短程反硝化除磷(主要以NO-2作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且短程反硝化除磷在系统除磷中占据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