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4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411篇
安全科学   84篇
废物处理   62篇
环保管理   118篇
综合类   978篇
基础理论   479篇
污染及防治   157篇
评价与监测   186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研究土壤环境中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是当今国际环境修复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的重要课题.从降解农药的微生物种类、降解农药的途径及机理、基因工程菌的构建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微生物降解农药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一些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92.
唐东民  宗贵仪  唐勇 《四川环境》2011,30(2):115-118
农药等有机物在施用后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形成结合残留。农药结合残留的形成,可以降低其活性,但也存在重新释放的可能性。文章从结合残留的定义、形成机制、分析方法和可能存在的生态风险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以后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99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植物源农药在有机茶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概述了江苏省植物源农药在有机茶病虫害防治的应用现状,重点研究了苦参碱及其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994.
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样品前处理、样品分析检测两个方法,阐述近几年常用的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原理及优缺点,并提出未来样品前处理技术及有机磷类农药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5.
超声提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的多种有机氯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 《环境化学》2011,30(2):569-570
有机氯农药是一类高毒性、难分解、易残留的化合物,环境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反映了土壤、水体、植物的农药污染水平.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禁用有机氯农药,但许多农业土壤中仍有大量残留,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所以测定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对发展我国的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蓝藻发酵生产微生物农药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摇瓶发酵试验探讨了蓝藻为原料制备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剂的可行性,并考察了不同培养条件(蓝藻含固率、种龄、接种量、初始pH、摇床转速、发酵温度)对苏云金杆菌生长增殖、产孢与产毒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需任何预处理工序,Btk 130菌株能在蓝藻为唯一原料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发育,并且产孢产毒。发酵48 h后,芽孢产率达到86.7%,远高于常规培养基;生物毒效为282 IU.mL-1,与常规培养基相当。培养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在蓝藻含固率为2%、初始pH为7.0、接种物种龄为9 h、接种量为2%、培养温度为30℃、摇瓶转速为200 r.min-1的条件下培养48 h,Btk 130可达到较好的发酵效果,活菌数及抗热芽孢数可达7.32 CFU.mL-1和6.38 CFU.mL-1,生物毒效为528 IU.mL-1。该研究不仅为蓝藻提供了高附加值的处置新途径,而且可显著降低生物杀虫剂的生产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为了评价农药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种群的生态风险,采用OECD标准滤纸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10种常用农药对蚯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滤纸法,48h测定结果表明,4种氨基甲酸酯类(异丙威、甲萘威、速灭威和丁硫克百威)和2种有机磷类(毒死蜱和哒嗪硫磷)农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其LC50值为3.50(2.77~4.44)~72.42(59.58~88.05)μg·cm-2)明显高于3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噻嗪酮、虫酰肼和呋喃虫酰肼)和吡蚜酮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其LC50值>629.1μg·cm-2)。采用人工土壤法,14d测定结果表明,上述4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其LC50值为59.61(55.13~64.44)~134.1(127.0~141.5)mg·kg-1)明显高于上述2种有机磷类农药和其他农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其LC50值为193.0(180.1~206.8)~386.4(359.7~414.2)mg·kg-1)。上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农药对蚯蚓的毒性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类型的不同农药品种对蚯蚓的毒性也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比其他类型的农药对蚯蚓具有更高的毒性。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本研究采用人工土壤法测定的所有农药对蚯蚓均为低毒级。  相似文献   
998.
不同土壤层中4种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农田中表层、里层、深层土壤,采用正己烷 ∶ 丙酮=1 ∶ 1(V/V)作为提取剂[1,2],土壤样品于Florisil柱中净化,浓缩定容后,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石英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用外标法定量。以农田表层土壤测定结果为例,甲氰菊酯的回收率为85.2%~102.7%,RSD为2.27%~5.41%;氯氰菊酯的回收率为80.5%~102.7%,RSD为2.84%~6.70%;氰戊菊酯的回收率为80.2%~103.0%,RSD为2.33%~5.95%;溴氰菊酯的回收率为80.8%~102.7%,RSD为2.45%~6.24%。方法简便、快速、成本低。  相似文献   
999.
用正己烷一次同时萃取地表水中的百菌清、环氧七氯和有机氯农药,萃取液脱水后进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当取样体积为500ml时,方法检出限为0.01~0.02μg,/L,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大于0.999,方法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4.0%,加标回收率为81.6%~109.6%。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00.
福建戴云山脉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有机氯农药(OCPs)在福建戴云山脉表层土壤中的残留水平、来源和空间分布特征,采集福建戴云山脉101个表层代表性土壤样品,并用气相色谱(GC-ECD)法分析其20种OCPs的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20种OCPs均被检出,除Endrin和β-HCH外,OCPs检出率均在90%以上.HCHs、DDTs、硫丹及硫丹硫酸脂的含量之和占OCPs总含量的79.51%,是主要的污染物.土壤中OCPs的含量范围为2.56~465.99 ng·g-1,平均值为38.00 ng·g-1.与国内外相比,HCH和DDT的残留水平相对较低,属于低污染区域;研究区内硫丹硫酸脂及硫丹存在一定的污染.来源分析显示研究区近期可能存在林丹和三氯杀螨醇的输入,硫丹的污染来源于历史使用.不同种植类型土壤对比结果表明,土壤中OCPs(HCHs+DDTs+硫丹硫酸脂+硫丹)的平均含量依次为水田>菜地>果园,果园土壤污染主要源于林丹的输入,DDTs主要为三氯杀螨醇型污染.水田耕作中输入的硫丹类农药是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