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19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240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41.
电除尘器电场特性实验研究与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值分析是研究电除尘器电场特性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电除尘器电极配置的设计选型以及提高其供电控制水平。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求解电晕电场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有限差分法对RS线的电晕电场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42.
海岸建筑退缩线作为一项有效的海岸带开发建设管控手段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一些沿海地区也开展了不同方法的退缩线划定和制度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探索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综述了国外海岸建筑退缩线的实施进展、退缩距离确定方法、退缩起始基线,以及我国海岸建筑退缩线的研究与实践基础,认为划定技术标准不统一、管控措施可操作性差、缺乏海岸建筑退缩线划定的上位法支撑以及科学准确性与管理简便性需求不一致是我国海岸建筑退缩线划定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规范海岸建筑退缩线划定方法、立法与管控办法先行、综合确定替代方案、开展试点研究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沿海地区开展海岸建筑退缩线划定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43.
当前产品的研发周期越来越短、复杂性也逐步增加。如何在产品研发阶段,使用较少的样本验证产品的可靠性以及验证产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是工程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部分故障产生的原因基础上,给出部分故障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部分故障情况下的威布尔分布的寿命数据计算模型。最后以计算实例分别给出了不考虑该改进措施有效性、考虑改进措施有效性以及改进措施100%有效时的计算结果。通过计算实例,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合理性,为存在部分故障的寿命数据分析工作的实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44.
在 1m×1m×21m的水槽底部安装模型喷口形成水平周向射流,在没有浮力的情况下试验研究流速和水深对射流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射流近区稀释度基本随着流速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在大多数情况下,稀释度也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45.
中纬度平流层臭氧深度侵入是造成对流层至近地面臭氧浓度突增的原因之一。筛选春夏季臭氧浓度升高时段的高分辨率大气再分析数据ERA5,以位涡值的下沉趋势分析了对流层顶折叠位置及变化过程;以AIRS数据反演了臭氧浓度、一氧化碳浓度和相对湿度的垂直廓线,并估计了其分布及相关性;以近地表污染物浓度变化、HYSPLIT模型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证实了臭氧侵入气团的运移轨迹和局地效应;通过激光雷达监测结果观测臭氧垂直浓度分布,确定了臭氧浓度最大值所处高度,判定了受影响近地点的浓度升高时刻;以边界层高度变化、气象条件分析结果及当地与周边城市地面监测数据的逐小时变化情况等综合信息,进行了区域确认和近地面影响判定。通过以上数值综合分析,对城市地区受平流层臭氧深度侵入影响的过程和具体时间进行了详细再现,可为排除非人为排放因素导致的近地表臭氧浓度增加提供回溯分析,为臭氧污染防控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46.
647.
针对110 kV瓦-隆线脱冰跳跃故障进行原因和特性分析,分别计算了(45~46)号塔,(46~47)号塔2个档段脱冰跳跃引起的档中最大振幅,在此基础上,借鉴国网公司治理架空线舞动的经验,设计了相间间隔棒的布置位置,给出了采用相间间隔棒进行治理的措施。运行情况表明:该治理措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48.
为了解决输电线路改造施工时影响被跨越物正常运行的难题,在组立铁塔过程中,采用了内悬浮提升抱杆,逐步抬高中相导线,保持导线不落地施工方法,对330 kV大-固线路跨越福-银高速公路段进行改造。应用结果表明:利用2根铝合金薄壁抱杆不落线对ZM铁塔加高的施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大大地节约了施工费用,可在类似改造工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49.
将地基土-地铁隧道结构体系视为平面应变问题,采用记忆型嵌套面粘塑性动力本构模型和动塑性损伤模型,分别模拟土体和隧道结构混凝土的动力特性,用点-线接触单元模型描述强地震动作用下地基土-地铁隧道之间的相对滑移,利用罚函数法和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动力接触效应,建立土-地铁隧道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动力接触效应对地基土-地铁隧道之间的法向接触压应力、切向接触剪应力和切向滑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罚函数法比拉格朗日乘子法更适用于求解强地震动作用下地基土-地铁隧道之间的动力接触问题;与地基土-地铁隧道变形协调假定的计算结果相比较,动力接触效应使地铁隧道的地震加速度反应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650.
介绍了钢框架结构火灾下鲁棒性的背景知识,建议对于非常重要的建筑结构,抗火安全设计必须包括通常设计中尚未考虑到的意外破坏模式。文章辨识了结构意外破坏的不同模式,并提出了保证结构安全性的可行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梁的悬链线效应,使荷栽从受损结构重新分配到相邻结构,该效应是梁受弯承载力状态的一种转变。为确保钢梁中悬链线效应的充分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节点具有足够的抗拉承栽力与转动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节点转动能力需求的量纲分析方法,并根据一些试验结果,介绍了英国常用的梁柱节点可到达的转动能力。虽然一些延性较好的节点在升温时能够达到10°的转动能力,但当钢的温度非常高时,其仍不能满足使悬链线效应充分形成时所需要的转动能力(>15°)。随后,讨论了如何提高节点的转动能力,包括:采用具有较好延性的节点(例如开反向槽口的节点),改进节点的细部构造(如将节点的受拉区移近至受压区,并为螺栓开槽型孔)和采用更强的、延性更好的由耐火钢制成的螺栓。这些提出的节点技术需要与节点在其他设计要求下的性能要求相协调(如刚度),为满足不同的结构性能要求,找到最优的节点设计方法,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