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2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391篇
安全科学   117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91篇
综合类   975篇
基础理论   195篇
污染及防治   114篇
评价与监测   247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为了解淤泥质潮间带沉积物粒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于2005 年9 月、2006 年9 月在长江口崇明东滩进行了沉积物取样分析及相关的水动力观测和盐沼植物粘附悬沙的实验.结果表明,潮间带沉积物呈自海向陆(表层样)和自下向上(柱状样)变细的趋势,一般光滩沉积物粒径>50µm,盐沼上部沉积物粒径<25µm;沿岸方向上,茂密盐沼的沉积物较之稀疏盐沼细;盐沼中的流速和波高较之相邻光滩减少50%以上;植物粘附悬沙干重达39~369g/m2.对上述沉积物空间变化格局的形成机制分析认为,在光滩上主要是由于底床摩擦导致的水动力向岸衰减,在盐沼中则是植物和底床共同摩擦导致的水动力减弱以及植物茎叶对细颗粒悬沙的粘附.人类活动在改变盐沼植物特征的同时也会改变沉积物粒径的空间分异.  相似文献   
982.
建立了以碱消解为萃取技术,高效液相色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系统(HPLC-ICP-MS)作为检测手段测定生物样品中甲基汞(MeHg)与乙基汞(EtHg)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选择25%(M/V)KOH/CH3OH作为萃取溶剂.在优化的检测条件下,该方法对样品中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检出限分别为0.8 ng·ml-1和3ng·ml-1.对标准参考物质(DORM-2)的测定和加标回收实验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并用该方法测定了另外4个生物样品中甲基汞与乙基汞的含量.  相似文献   
983.
《环境化学》2009,28(3)
高氯酸盐的分析方法一般是从液-固萃取开始,高速搅拌和超声提取是从土壤和蔬菜样品中提取高氯酸盐最普遍的方法,这些方法劳动强度大,然而简单、易操作,但是对于那些结合较紧的离子例如从复杂的蔬菜或生物体基质中提取高氯酸盐的效率不高,另外,这些技术通常提取后需要清洗步骤,如用不同吸收剂的固相萃取(SPE).  相似文献   
984.
城市不同功能区内叶面尘与地表灰尘的粒径和重金属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城市粉尘污染研究中,叶面尘与地表灰尘被认为是新的切人点.以南京市不同功能区为例,分别收集了各功能区典型绿化树种的叶面尘与同区域的地表灰尘,采用激光粒径分析仪测定了叶面尘与地表灰尘的粒径分布规律,应用ICP-AES对样品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以此为基础,对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了叶面尘与地表灰尘所含重金属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叶面尘与地表灰尘中颗粒物粒径集中分布于100 μm以内,两者粒径累积曲线均呈现正态单峰分布,其中商业区和工业区颗粒物粒径较小.不同功能区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污染水平递减顺序为:商业区、工业区、交通枢纽区、街道复层绿化区、科教生活区.潜在生态危害评价表明,叶面尘的生态危害大于地表灰尘,除科教生活区外,叶面尘在其余四个功能区均产生中等生态危害.重金属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叶面尘与地表灰尘存在相似来源,即主要来自交通排放、工业污染等人为源.粒径与重金属两方面的研究指示出南京市粉尘污染最严重的是商业区与工业区,这为进一步控制城市粉尘污染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85.
北京城市道路积尘多环芳烃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城市不同道路类型的道路积尘进行了为期16个月的采样,分别分析了道路尘的粒径、多环芳烃及TOC.道路积尘的粒径呈三峰态分布,<75 μm部分的颗粒所占体积最大,>214 μm部分颗粒所占体积最小.>214 μm这部分颗粒中的多环芳烃质量分数最低,<75μm和75~214μm这两部分颗粒中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差异,但由于<75μm部分颗粒所占的体积和质量比例最大,这部分颗粒的多环芳烃累积量所占比例最高.不同道路的积尘粒径存在差异,海淀路和成府路机动车道的积尘颗粒相比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的颗粒更粗.由于粒径分布的差异和多环芳烃质量分数的差异,不同类型道路的多环芳烃累积量的粒径分布呈现差异.多环芳烃质量分数和累积量的粒度分布也呈现季节差异,冬春季<75 μm颗粒中的多环芳烃质量分数最高,多环芳烃的累积量所占比例也较夏秋季高.在三个粒级中,TOC与多环芳烃质量分数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高比例的细颗粒及细颗粒中的多环芳烃使得道路积尘再悬浮进入大气以及随湿沉降进入地表径流的环境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986.
对粉尘粒径分布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辛-拉姆勒分布函数是描述粉尘粒径分布的一种形式,本文对该粒径分布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87.
广州市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有机提取物的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了解广州市大气气溶胶中不同粒径颗粒物中有机物的污染水平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用 6段分级采样器分段采集 相似文献   
988.
王劲松  胡勇有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2):1615-1618
研究了间歇投加微生物絮凝剂MBF21和阳离子PAM对厌氧污泥颗粒化的作用规律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污泥的比生物絮凝因子与厌氧污泥的粒径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污泥的比生物絮凝因子与污泥的粒径呈正相关微生物絮凝剂组、阳离子PAM组及对照组中厌氧污泥的比生物絮凝因子BF/BF0分别增加至42.65、40.45、21.89;与对照组相比,微生物絮凝剂组和阳离子PAM组污泥的BF/BF0分别提高了94.8%和84.8%.相应的污泥平均粒径分别增加至1.04、1.13、0.63mm;与对照组相比,微生物絮凝剂组和阳离子PAM组的污泥平均粒径分别增加了65.1%和79.4%.  相似文献   
989.
不同高度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粒径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天津地区20m,40m和60m三个不同高度同步采集冬季大气颗粒物中PM10样品,测定了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不同高度PM10中PAHs的含量均表现出大气颗粒物中随高度先增后降的趋势,颗粒物质量中值直径(MMD)也呈现类似规律,但PAHs总浓度的MMD则呈向上递增的趋势.不同高度PAHs的粒径分布差别不大,高分子量的PAHs主要集中在空气动力学直径Dp<2um的细颗粒上,而Dp>2um的粗颗粒上低分子量的PAHs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990.
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无溶剂化样品前处理技术,该方法解决了传统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中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处理时间长、操作步骤多等缺点,成为当今环境分析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