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3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326篇
安全科学   109篇
废物处理   78篇
环保管理   166篇
综合类   1435篇
基础理论   683篇
污染及防治   184篇
评价与监测   925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992.
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乙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蒸馏水吸收环境空气或工业废气中的乙酸,用5%PEG20M+0 5%H3PO4ChromosorbHP80目~100目、2m×2mm玻璃填充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样品直接进气相色谱仪测定。方法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 16mg/m3,相对标准差为2%~5%,加标回收率在85%~106%之间。方法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大气中痕量二硫化碳在 SQ-2 0 6(以 1 0 %的 SE-3 0为固定液 ,配火焰光度检测器 )上的测定方法及二硫化碳的富集和解吸条件的选择。以碳分子筛为吸附剂 ,最佳收集速度为 2 0 ml/min,解吸液体积 1 5 ml,解吸时间 3 5 min。用外标法定量 ,测定的回收率为 99.2 % ,最低检出浓度 2 .0 4× 1 0 - 8g/  相似文献   
994.
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和废气中的乙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用蒸馏水吸收空气或废气中的乙酸后,采用5%PEG20M+0.5%H3PO4chromo-sorbHP80~100目2m×2mm玻璃填充柱,GC直接进样测定蒸馏水中的乙酸,方法简便、快捷,变异系数为2%~5%,加标回收率为85%~106%,最低检出浓度为0.16mg/m3。  相似文献   
995.
简要介绍美国环保局颁布的两种色质联用(GC/MS)分析方法,综述了两种方法在监测分析有机污染物方面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包括多氯联苯(PCBs)、农药、PCD、PCF、多环芳烃(PAHs)、酚类以及土壤、污油、化学危险品、生物等样品中多组分有机污染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996.
用U1tra-2320μm色谱柱分离,可避免溶剂对测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干扰。选择二硫化碳及甲醇作为溶剂,保证了测定有足够的灵敏度及精确度。  相似文献   
997.
化学气相沉积法可对13X分子筛进行孔径修饰,并用于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净化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随13X分子筛外表面SiO2沉积量的增加,孔径收缩。  相似文献   
998.
地面水中多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面水中多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气相色谱分析山东省环境卫生监测站孟祥萍,丁英昌目前,国内外关于环境及水源水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分析方法报导甚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但由于仪器不易普及,基层实验室很难进行测定。本文参考...  相似文献   
999.
1000.
浅谈气相防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地介绍了目前在金属防锈领域广泛应用的气相防锈技术的防锈机理和该技术的优点,重点介绍了当前所使用的气相防锈剂种类和气相防锈材料的现状,并对气相防锈塑料薄膜的优点和制作方法以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国内气相防锈技术的差距和其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