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232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81.
考察了HNO3-HCl,HNO3-H2O2,HNO3-H2O2-HF三种酸浸提体系(都需要浸提后过滤,在聚四氟乙烯烧杯中煮沸5~10min)对标准物质ESS-3、GSD-2、GSD-9、GSD-10和GSD-12的酸浸提效果。  相似文献   
82.
采用土壤稀释〖CD*2〗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WDXRF)测定污染土壤和沉积物样品中的重金属和As,解决了由于元素含量高超出工作曲线测定范围产生较大误差的问题,确保测定结果的有效性。通过标准物质、实际样品的方法比对评估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该方法测定标准样品中多个无机元素的分析结果均满足国标准确度要求,与常规ICP OES法测定值一致,相对偏差均<4.5%。  相似文献   
83.
双道原子荧光同时测定海水中痕量砷和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双道原子荧光同时测定海水中痕量砷和汞的方法。在试验条件下,砷和汞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4.0%.加标回收率在92.0%~104%之间。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快速,适用于海水及其他水体中砷和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84.
基于Hg^2+与KI-CuSO4反应生成橙红色Cu2HgI4,用漫反射光谱直接测定汞沉淀物.探讨了该方法的影响因素及测定条件.方法的线性范围0.1-6.0μg,检测限为0.01μg,用于污水及土壤样品中微量汞的测定回收率达96%-102%.  相似文献   
85.
原子荧光光谱法及其在水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的产生、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原子荧光光谱法应用于分析测定水中As、Hg、Pb、Se等元素。同时对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方法的发展状况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6.
基于各3种采集环境样本、国家标准物质的土壤和沉积物,以当前环境监测行业常用的3种消解方法,探讨20种混合酸系统条件在消解条件变化中对复杂样本硒元素测定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土壤和沉积物消解的组合为王水系统(盐酸∶硝酸∶氢氟酸∶过氧化氢∶高氯酸=3∶1∶1∶1∶1),各消解法的处理结果部分(n=5):水浴法消解时间仅需0.5...  相似文献   
87.
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铅,工作曲线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25 mg/kg,相对标准偏差<3.5%,加标回收率为93.0%~105%.该方法简便快速,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8.
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法测定包装饮用水中烷基汞(甲基汞和乙基汞)。通过优化试剂和仪器条件,使方法在0.100 ng/L~10.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当取样体积为25 mL时,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5 5 ng/L和0.004 2 ng/L,市售某品牌包装饮用天然泉水3个质量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90.5%~106%,6次测定结果的RSD为0.4%~1.9%。将该方法用于各品牌包装饮用水样品的测定,甲基汞和乙基汞均为未检出。  相似文献   
89.
90.
姜晓满  文武  俞盈 《环境化学》2020,39(6):1634-1641
本文结合电喷雾离子源-四极杆串联时间飞行高分辨质谱法(ESI-QTOF HRMS)、荧光光谱法(FL)以及分子对接(MD)实验手段,研究了全氟辛酸(PFOA)、全氟十二酸(PFDo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首先,采用HRMS方法检测到了PFOA、PFDoA与BSA结合物的分子量信息,证实了这两种污染物与BSA能形成稳定复合物;利用荧光光谱法证实了两种污染物对BSA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进一步验证了PFOA、PFDoA与BSA之间复合物的形成,同时计算了两种污染物对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得出PFDoA与BSA的结合常数更高的结论,这一实验结果也与其他研究工作结果互为印证,即全氟化合物的C—F链长对其与生物分子的分配常数的正比关系.另外,使用分子对接研究手段进一步验证了PFOA、PFDoA与BSA的3个结合位点之间均存在相互作用,两种污染物的极性端与BSA氨基酸残基直接形成氢键,疏水端则与非极性残基有疏水相互作用,氢键作用与疏水作用共同促进PFCs有机污染物与蛋白质的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