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52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348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高度同根同源特征,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减污和降碳方面具有协同推进的潜力。针对富营养化湖泊藻源性生物质分解带来的氮磷二次释放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利用水-沉积物柱实验体系,通过人为移除藻源性生物质的方式模拟了不同蓝藻打捞强度,分析了不同藻源性生物质移除强度对水体氮磷水平与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排放通量的影响,评估了蓝藻打捞削减污染水平和控制碳排放效果。结果表明,当藻源性生物质移除33%(低强度)、66%(中强度)、99%(高强度)时,总氮分别下降26.1%、35.4%、53.8%,总磷分别下降50.9%、72.9%、78.2%,CO2释放通量分别下降26.7%、39.4%、54.5%。CH4释放通量分别下降58.1%、89.0%、91.5%,N2O释放通量分别下降71.3%、90.4%、87.5%。此外,藻源性生物质的移除避免了水体溶解氧耗竭,改变了氧化还原条件,调控了碳氮分解过程,降低了高CO2当量(...  相似文献   
202.
鄂西长江喀斯特小流域氮磷输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鄂西长江中上游分界处的喀斯特小流域下牢溪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对河道内15个观测点进行了间隔半月的现场水环境因子监测、水样采集和室内营养盐分析,以探讨河流氮磷浓度及输出负荷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下牢溪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别为1.46±0.05和0.02±0.04 mg/L,普遍低于长江流域内其他河流.氮素浓度呈现春夏高、秋冬低的年内变化特征,磷素浓度总体表现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与降雨密切相关.河流上游氮磷浓度均较高,受控制流域内农业活动影响较大.流域氮素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性较为明显,磷素浓度对河流附近人为活动及生活污染的响应敏感.流域中全年氮磷输出负荷分别为26.57和0.25 t,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贡献了全年氮负荷的82.0%、磷负荷的83.9%.硝氮和溶解态总磷分别为最主要的氮磷流失形态.夏季受降雨冲刷影响,颗粒态磷流失负荷占总磷负荷的比重显著高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203.
土壤氮磷平衡在评价区域氮磷损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土壤氮磷平衡是评价农田生态系统氮磷迁移损失的有效工具。文章从土壤氮磷平衡的定义、分类及模型计算表达出发,结合国内外土壤氮磷平衡研究实例,探讨了土壤氮磷平衡的分析过程,并提出了土壤氮磷平衡研究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204.
中国正在建设各种大、中型水电站,各种大、中型水库数量也相应增加.水流进入库区后,流速将减缓,因此,库区水体更容易出现富营养化问题,而氮、磷是影响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主要因素,为保护库区生态环境,有必要将库区底泥对氮磷的吸收规律进行研究,以便对库区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进行控制,从而防止库区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文章采用实验方法将白鹤滩库区底泥对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吸收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底泥中总氮和总磷的吸收规律,为进一步进行白鹤滩库区富营养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5.
Different kinds of mineral nutrients(NO3-N, NH4-N and PO4-P) were applied in the simulated oil-polluted seawater for enhancing oil biodegradation in the N/P ratio 10:1 and 20: 1. Although indigenous microorganisms have the ability to degrade oil, adding nutrients accelerated biodegradation rates significantly. For the group amended with NO3-N and PO4-P in the ratio 10:1, the reaction rate coefficient was 4 times higher than the natural biodegradation. 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N/P ratio in the system is 10: 1, and microorganisms tend to utilize nitrate rather than ammonium as N source.  相似文献   
206.
研究了天然蛭石与生物蛭石的氨氮吸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天然理论饱和吸附量为2.56 mg·g-1,天然蛭石在连续穿透试验中最大单位吸附量为1.768 mg·g-1,在给定HRT条件下生物蛭石柱1与柱2的平均吸附量分别为0.008 1 mg·g-1与0.006 4 mg·g-1.运行20 d里生物蛭石柱对氨氮的去除率一直在80%以上,结果显示仅在试验初期生物蛭石对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07.
滇池沿岸台地水土、氮磷流失特征与控制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分析了滇池沿岸台地的水土流失和氮、磷流失的特征、形态、迁移规律。针对滇池台地区地形及土地利用破碎、类型复杂、功能混乱等特点,提出源头削减、域内因地因类制宣控制、分项模块治理。采取生物工程措施与辅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形成一套完整的台地水土和氯磷流失控制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208.
构建了针对再生水补给低C/N河湖水体的"释碳塘-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沉水植物塘"耦合生态净化系统,以北运河上游沙河水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耦合系统对主要污染物TN、TP和CODCr的净化效能,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各单元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耦合生态系统稳定运行后出水中TP、TN和CODCr的浓度分别为(0.07±0.03),(1.41±1.06)和(18.51±6.97)mg·L-1,其中,TP和CODCr可稳定达到《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IV类水(湖库)标准,TN达标率为73%.10月下旬后出水中TN不达标主要是由于温度降低导致反硝化细菌活性降低以及进水中C/N降低导致.本耦合系统可强化沙河水库中氮素的去除,不仅体现在释碳床的加入可补充湿地反硝化所需碳源,且自身的"夹心结构"可在内部实现缺氧环境,有利于反硝化的发生.加入释碳床前后,释碳塘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TN的去除率分别由23.1%±27.3%和38.3%±21.6%提高至25.3%±19.4%和47.4%±15.6%.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表明,运行过程中释碳床内部微生物优势菌属由嗜氢菌属和淀粉发酵菌属转变为纤维素降解菌属.耦合系统各单元优势菌属差异较大,其中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在3个单元均为优势菌属.  相似文献   
209.
上海郊区农田氮磷养分平衡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郊区具有代表性的青浦区某镇农田肥料施用情况的实地调查,评价分析了上海郊区目前农田氮磷养分平衡现状。结果表明:上海郊区农田氮磷养分平衡均处于盈余状态,而且氮磷养分实际平衡盈亏率均高于允许平衡盈亏率,水稻、小麦、蔬菜氮素实际平衡盈亏率分别高出允许平衡盈亏率68.16%、79.21%、126.78%,而磷素实际平衡盈亏率分别高出允许平衡盈亏率58.11%、52.67%、605.19%。其中,蔬菜农田氮磷养分平衡大大超过了合理范围,存在多余的氮磷养分进入水体而污染环境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210.
通过施用生物毯、生物带和秸秆覆盖3种措施,模拟人工降雨,测定山地果园的水土流失量,比较不同措施在防治山地果园水土流失中的效果.结果表明,在降雨强度为1.33 mm/min时,与对照相比生物毯和秸秆覆盖能减少50%以上的氮磷流失量,生物带减少氮磷流失量也达到30%以上;在降雨强度为2.33 mm/min时,秸秆覆盖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最好;在高降雨强度(2.33mm/min)时,各种措施防治效果降低,但效果仍然明显,对磷的防治效果好于对氮的防治效果,与对照相比生物毯能减少44.5%的磷流失量.山地果园水土流失相当严重,施用生物毯和秸秆覆盖能有效防治山地果园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