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6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1737篇
安全科学   151篇
废物处理   102篇
环保管理   172篇
综合类   3442篇
基础理论   548篇
污染及防治   751篇
评价与监测   139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260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大气沉降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关于树木对土壤水、有效性响应的研究很多,但树木如何在生物量积累与分配方面动态调整以适应水、供应仍不清楚.以青杨(Populus cathayana)扦插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控制试验,采用两因素(水分×施)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水分(W1、W2、W3,分别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40%、60%、80%)和3个施梯度(N0、N1、N2,分别为0、4和8 g m^(-2) a^(-1)),并于施处理后1、7、14、31和62 d测定青杨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叶片及根系性状,进而探究其对水、有效性的动态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的增加和施显著地促进了青杨根、茎、叶和总生物量的积累,在W3处理下最大;施效应随时间延长更加明显,N2的促进效应明显高于N1.水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2)生物量的分配主要受杨树生长节律(时间)的控制,茎重比和根重比随处理时间延长显著增加,而叶重比显著降低.土壤水分有效性的提高显著提高了茎重比,降低了根重比,而对叶重比影响不显著.素及水交互作用对根重比、茎重比和叶重比均无显著影响.(3)施对比叶重的影响随时间变化而不同.到试验后期,施在土壤水分不足处理提高了比叶重;在水分充足处理降低了比叶重.(4)土壤水分有效性的提高显著促进了杨树细根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施效应随处理时间逐渐变化.试验后期,土壤水分较好条件下(W3)施均促进根系增长;在干旱胁迫(W1)下添加抑制了根系生长.总体而言,施先促进叶生物量积累,随后根、茎生物量作出响应,最终形成有利于植株生长的分配格局;土壤水分有效性的提高显著提高了杨树扦插苗细根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施效应因土壤水分而异;本研究结果可加深对树木响应气候变化机制的理解.(图5表3参63)  相似文献   
992.
土壤是甲烷(CH4)重要的源和汇.沉降和降水格局变化正在急剧改变土壤碳循环,进而可能对土壤CH4通量造成深刻影响.高寒生态系统是巨大的碳库,对沉降和降水变化十分敏感.然而,目前多数研究集中在短期实验上,缺乏对长期沉降和降水变化背景下CH4通量的响应及其调控因素的认识.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在2013年搭建模拟沉降和降水格局改变实验平台.基于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2020年生长季(5-10月)土壤CH4通量.结果显示,高寒草原土壤呈CH4的汇.添加没有显著改变生长季和植物生长高峰CH4通量.然而,降水变化显著改变了生长季和植物生长高峰CH4通量,其中降水增加(+50%降水)降低了CH4的吸收(分别为–16%和–45%),降水减少(–50%降水)增强了CH4的吸收(分别为+73%和+33%).进一步研究发现,与植物属性和功能基因丰度相比,土壤环境因子主导了CH4通量变化(解释率>90%).其中CH4通量与土壤含水量和温度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在未来全球变化情景下,降水格局改变更能调节青藏高原高寒草原CH4通量的变化.(图6表1参37)  相似文献   
993.
徐曼  高明  余泺  朱浩宇  邓华  王子芳 《环境科学》2022,43(5):2758-2769
明确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地流失的年际变化特征,为库区的施肥管理措施和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托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三峡库区试验站,于2018~2020年连续3 a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F)、优化施肥(OF)、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BF)和化肥减量配施秸秆覆盖(SF)5种处理,研究紫色土旱坡地在油菜-玉米轮作模式下流失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地地表径流主要发生在5月和8月,壤中流主要发生在6~10月. 2018~2020年降雨量逐年增加,各处理地表径流产流量逐年减少,壤中流产流量大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年尺度下,壤中流产流量和产流次数均高于地表径流.(2)2018~2020年每年各形态的最高流失浓度出现时间大概一致,地表径流全、铵态和硝态最高流失浓度分别出现在5、 8~10和7月,壤中流各形态最高流失浓度分别出现在10、 10和5~7月.(3)地表径流各形态流失通量呈逐年降低趋势,壤中流各形态流失通量大致逐年增加.(4)生物炭和秸秆还田第一年降低流失通量的效果较好,但后续两年还田反而加剧了素流失通量.因此,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  相似文献   
994.
崇明东滩大型底栖动物食源的稳定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崇明东滩盐沼湿地夏季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的食物来源和营养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表层沉积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分别在-21.3‰~-24.2‰、4.6‰~5.6‰,不同生境下存在一定差异。植物体各组织的同位素值存在差异,在判别食物来源时需要注意,不能简单地以植物叶片值来代替整个植株。大型底栖动物的δ13C值为-14.7‰~-23.6‰,表现出食物来源的差异。总体上说,湿地优势植物的活植物体不是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沉积有机质是大部分底栖消费者的食物基础。底栖动物的同位素能较好地反映其食性和营养级,计算出崇明东滩大型底栖动物营养级在2.0~3.7,为一级消费者和二级消费者。  相似文献   
995.
三峡库区小流域水体硝态氮含量及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三峡库区宝塔河与曲溪两小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和施肥状况的调查,以及对流域水体中硝态含量连续3年的监测,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和施肥状况等对水体中硝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流域水体中硝态含量存在很大差异,曲溪流域变化范围是0.4~14.6mg/l,平均为6.96mg/l;宝塔河流域变化范围是0.2~6.8mg/l,平均为2.41mg/l,耕地和林地面积所占的比例对流域水体中硝态含量有很重要的影响;②曲溪流域水体硝态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这一变化与降雨量的大小有一定关系,也与季节性的农事活动有关;宝塔河流域受居民非农业活动影响显著,其水体硝态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不明显,年度变化表现为2005年略高于2004年,但2006年却略为下降,农业耕作对水体硝酸盐的含量影响比曲溪弱。  相似文献   
996.
温度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以及pH 值变化规律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娟  彭永臻  王丽  王淑莹 《中国环境科学》2008,28(11):1004-1008
以乙酸钠为碳源,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考察了不同温度对全程和短程2 种类型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0~30℃时,2 种类型反硝化均可以进行完全.相同温度下,短程反硝化的平均比反硝化速率是全程的1.312 倍.降低温度,2 种电子受体的比反硝化速率均会下降,且20~10℃的温度转变较30~20℃转变的影响显著,其中以NO2--N 的还原过程受低温影响较大.低温(10~15 ) ℃ 条件对NO3--N 向NO2--N 的还原过程有一定抑制作用.在起始电子受体浓度与pH 值相同的条件下,温度越低,反硝化过程中2 种系统pH 值增量越大,反硝化结束时的pH 值越高;温度相同条件下,短程反硝化结束时pH 值曲线上峰点的值高于全程反硝化.  相似文献   
997.
低碳城市污水反硝化除磷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基于缺氧吸磷理论,在(AO)-SBBR运行过程中引入一个缺氧段形成了一个全新的(AO)2-SBBR运行系统,经过4个阶段的培养驯化,反硝化除磷菌占全部聚磷菌数量的比例从14.82%增长到63.04%。在进水CODCr、总磷、总和氨浓度分别为156.41、4.64、33.08和30.64mg/L的条件下,出水总磷、总和氨浓度分别为1.06、17.55和4.32mg/L,相应去除率分别达到77.15%、46.94%和85.9%,有效解决了低碳城市污水同步脱除磷过程中有机物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丹东焦化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改造前后的处理效果、动力消耗及运行稳定性等进行分析对比,证明采用改造后的SH-A新工艺处理焦化污水脱率高、运行费用低,处理后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可回用于熄焦。该工艺适合应用于焦化行业的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恒液位推流式改良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工程应用的研究,结果表明:恒液位推流式改良SBR工艺在降低工程成本和减少设备量的同时能较好的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具有良好的脱除磷效果,COD去除率可达85%~93%;TP的去除率可达84%;TN的去除率可达82%。  相似文献   
1000.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脱氮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沸石和砾石作为填料,研究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脱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的去除主要发生在下行流填料柱中,其去除机理主要是微生物对溶解态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悬浮态沉积在填料孔隙中,会出现"释放"现象;水温、气水比、碳比、源形式等因素对湿地系统的脱效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