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208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组合型生态浮床的动态水质净化特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研究开发了一种由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微生物膜构建的组合型浮床生态系统.通过中试研究,考察了该浮床对富营养化湖泊水体在动态条件下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水体交换时间为7d时TN、TP、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53 .8%、86 .0%和35 .4%.污染物的直接净化主体为人工介质和水生植物单元,但在生态浮床中引入河蚬增加水生动物单元,通过食物链的“加环"作用,提高了颗粒性有机物的可溶化和无机化(氨化)以及可生化性,改善了植物吸收以及人工介质单元生物膜中微生物的基质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提高了浮床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322.
通过对比滇池湿地中的11种水生植物对滇池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总磷、总氮、氨氮的净化能力,兼顾考虑它们对滇池蓝藻中的主要种类:微囊藻、鱼腥藻、束丝藻的克藻作用以及它们的经济价值,探讨改善滇池水生生态环境的合适植物种类搭配。  相似文献   
323.
城市河流沉水植物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河流渠道化造成河流水生态系统普遍退化,重建水生生物栖息地,修复城市河流水生态系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针对水生植物修复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演替影响的科学问题,选择北京清河4个沉水植物修复河段为研究区域,于2012~2013年期间开展河流大型水生植物与大型底栖动物的季节动态监测,利用聚类分析、排序分析和方差分析比较水生植物修复区和对照区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沉水植物修复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稳定恢复具有显著效果,但不同叶片形态的沉水植物中底栖动物的密度、物种数、生物多样性和功能摄食类群的组间方差不显著,表明采用不同形态植被修复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恢复和次生演替的生态效应较为一致.大型底栖动物以直接收集者为绝对优势类群,表明沉水植物通过稳定局部微生境的底质和流速条件,为大型底栖动物提供更为适宜的生境条件,促进河流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转化.  相似文献   
324.
以太湖蠡湖区和贡湖湾区的13个主要出入湖河口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水质及水生植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河口的主要水质指标,即总氮(TN)、氨氮(NH_4~+-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_(Mn))的浓度分别为0. 48~4. 17,0. 26~1. 09,0. 04~0. 29,5. 80~18. 30 mg/L,出入湖河口有机物和氮普遍污染严重;河口广布种的水生植物为芦苇、茭草、香蒲和水鳖,它们对氮、磷的吸收量排序为:芦苇茭草香蒲水鳖;水生植物茎叶TN含量与水体TN含量无明显相关性,而TP的正相关性显著,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水生植物体内磷的积累量随水体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25.
采用水解酸化-二段生物接触氧化及水生植物进行截污试验,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容积负荷、水生植物等对生活污水截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RT为6 h时,水解酸化-二段生物接触氧化对COD、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6%、60.52%、53.37%;COD、NH+4-N和TP的最佳容积负荷率分别为216,11.57,1.52 g/(m3·h);加入凤眼莲后(HRT=4 h),NH+4-N、TP去除率分别可达81.39%及53.78%,比加植物前分别提高28.94%及10%,出水水质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26.
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8种具观赏效果的水生植物万年青(Rohdea japonica)、百合竹(Dracaena reflexa)、袖珍椰子(Chamaedorea elegans)、绿菊(Cabomba caroliniana Gray)、迷你皇冠(Dwart sword plant)、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槐叶萍(Salvinia natans(L.)All.)和青萍(Lemna minor L),构建7种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在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环境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配置的7种植物组合均能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正常生长,并且对氮磷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同时不同植物组合的净化能力差异性较显著,对NO3--N、NH4+-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40.4%~97.5%、57.8%~89.9%、48.9%~91.5%和75.5%~92.8%。其中,不同植物配置而成的处理组T5(万年青+袖珍椰子+迷你皇冠+苦草+槐叶萍、青萍)和T7(百合竹+万年青+迷你皇冠+苦草+槐叶萍、青萍)对水体具有较好的综合净化效果,而T2(百合竹+袖珍椰子+绿菊+苦草+槐叶萍、青萍)的净化能力最差。从植物净化能力、生长特性、景观效果和生态效应等方面综合考虑,T5配置的水生植物组合具有景观效果好、对营养物质去除率较高且稳定的特点,是重庆及类似气候带地区居住小区营造生态水景的最佳水生植物配置。  相似文献   
327.
本文研究了亚热带地区升流式厌氧塘与水生植物兼性塘、好氧塘串连组合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规律,获得了该组合工艺的设计参数;推导出可供设计用的经验方程式;不推荐用好氧塘作为二级处理出水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328.
东太湖水生植物的促淤效应与磷的沉积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李文朝 《环境科学》1997,18(3):9-12
东太湖水生植物促进淤积效应显著,硬度小于5kg/cm^2的淤积物了平均深度0.96m,总淤积量149370000t,东南沿岸茭草分布区淤积尤为严重,生物有机物质只占总淤积量的1.52%,水生植物并非淤积物的主要来源,但生物有机物质引起的淤积物疏松效应使得全湖淤积深度增辑0.20m,占总淤积深度的20.8%,表层沉积中生有机物含量3.77%,疏松效应占淤积深度的64%,淤积物中总磷平均含量0.023  相似文献   
329.
本文针对乌梁素海的生态现状 ,建立了氮循环转化概念图 ,分析了有机碎屑氮、氨态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间的转化关系 ,描述了芦苇、水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底栖动物组成的食物链中氮的循环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