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87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71篇
综合类   409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41.
542.
通过对水文地质条件和天然条件下水质相似的一处非污水灌溉地区水与一处污水灌溉区地下水水质的对比研究,得出污水灌溉区地下水水质为差主要是由化肥和污水灌溉共同引起的,且非污灌区地下水质要好于污灌区的水质。污水灌溉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与化肥对地下水的基本相同。同时本文也独立地给出了污水灌溉和化肥对地下水质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43.
河套灌区地下水化学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地下水资源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重要资源,但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深入探究地下水化学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套灌区永济灌域为研究区,综合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了该区域地下水化学演化特征并阐明了地下水化学的形成机制,说明不同因子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阳离子以Na++K+为主,阴离子分别以Cl-和HCO3-为主,且Na++K+和Cl-离子具有较高的空间变异性,是决定地下水盐化的主要因子,地下水化学类型以Cl-Na、HCO3 ·Cl ·SO4-Na和HCO3-Na型为主;通过聚类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可分为4类(A1、A2和B1、B2类),其中A1类地下水为高矿化度Cl-Na型水,A2、B1和B2类地下水主要为HCO3 ·Cl ·SO4-Na和HCO3-Na型水,结合因子分析,该区域地下水化学主要受"盐化"作用、碳酸盐岩溶解作用和人类活动影响,影响程度分别占了45.976%、23.853%和16.678%.蒸发盐岩溶解和阳离子交换作用是研究区Na+和Cl-积聚的重要来源,农业灌溉(对土壤盐分的淋洗)和干旱(蒸腾蒸发强烈)是地下水盐化的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544.
选取嘉兴市82家印染企业,针对棉、毛、化纤3种典型原材料,研究了织物、纱线、纤维产品在前处理、染色和印花等工段的废水产生量和水质,基于产污强度算法估算了各印染工序的废水产污强度.结果表明:棉、毛、化纤织物印染废水总产生强度分别为90.21、206.02、109.66 L·kg-1织物,漂洗为废水主要产生工序.印染各工段化学需氧量(COD)产生强度普遍较高,特别是棉、化纤织物前处理工段COD产生强度高达136.98和131.67 g·kg-1织物.印染部分工序氮、磷产污强度高,如棉、毛、化纤织物的洗网废水总氮(TN)产生强度为4.98、1.25、2.21 g·kg-1织物,棉纤维、毛织物和毛纱线的染色工序总磷(TP)产生强度为0.28、0.18、0.18 g·kg-1产品,还有棉、化纤的洗网废水TP产生强度为0.30、0.15 g·kg-1产品.利用产污强度及治理设施削减系数估算得出的印染企业各废水污染物排放量,与污染物在线监测数据相比较,相对误差低于30%;将本研究所得各产污强度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产污系数比较,除印花工段外,两者相对偏差均低于20%.本研究获得的印染行业各产污节点特征和产污强度,可为印染行业的环境精细化管理和产污节点管控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45.
印染废水反渗透脱盐系统运行性能及膜污堵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反渗透(RO)脱盐工艺对实现印染废水再生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膜污堵却制约了RO工艺应用.对广东省某工业园区印染废水RO脱盐系统运行性能及膜污堵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印染废水生化处理出水经臭氧氧化-砂滤-超滤(UF)预处理后,RO进水COD平均浓度为12.4 mg·L~(-1),浊度1 NTU.RO系统脱盐率稳定在98%,RO产水高锰酸盐指数约为0.7 mg·L~(-1),浊度约为0.12 NTU.但RO系统运行3 a后,跨膜压差高达0.6 MPa,产水量下降至120 m~3·h~(-1),且不能通过化学清洗恢复,在RO膜面沉积了不可逆的污堵物.RO膜面的有机物占总污堵物干重的(53.5±0.2)%,无机物占(46.5±0.2)%,RO膜面有机污堵与无机污堵贡献相近.Si、Al与Ca是RO膜面主要的无机元素.碱液(Na OH溶液)对沉积在RO膜面的Si与Al及有机物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46.
地下污油罐是石油炼化行业中的常用储罐,分析了地下土壤或油罐内部介质等因素对其造成的腐蚀,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污油罐防腐措施  相似文献   
547.
反渗透(RO)工艺在城市污水再生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膜污堵严重影响了该工艺的稳定运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是造成RO膜污堵的最主要的有机物.本文以再生水厂RO膜面分离的两种细菌Pseudomonas sp. AM1-1和Chromobacterium sp.AM1-2的SMP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两者SMP的组成成分及其对RO膜的污堵能力.结果发现,在葡萄糖培养基中培养至稳定期后,两者产生的SMP中多糖与蛋白质比例均约为1∶1,AM1-1的SMP中多糖和蛋白质均呈双峰式分布,分布于大于10~5Da和小于10~3Da两个范围;AM1-2的SMP中,多糖分子量呈双峰式分布,主要分布于大于10~6Da的范围,有少量小于10~3Da,蛋白质分子量小于10~3Da.通过RO错流过滤污堵实验装置考察了两种SMP对RO膜的污堵特性,发现SMP中大分子有机物的分子量与SMP的膜污堵潜力密切相关,有机物分子量越大,SMP的膜污堵潜力越高,而多糖和蛋白质的比例并不是决定SMP膜污堵潜力的关键.因此,减少SMP中的大分子量物质(特别是大分子多糖)在RO膜表面的沉积,是缓解SMP造成的RO膜污堵的关键.  相似文献   
548.
为了提高城市的污水净化处理能力,提高城市的环境适应性,减少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进行海绵城市创建,提出基于截污净化技术的海绵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对城市的污水分平地、洼地、地下管道、街道和厂区进行分区截污净化处理。对城市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雨水、表面径流以及地下水、地表水进行分区域分类别的截污净化处理,截污净化处理采用物理滤除和化学处理结合的方式,结合海绵城市的雨水循环系统,建立区域污水排放管理制度,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化建设,提高海绵城市化建设水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49.
沈抚灌区上游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沈抚灌区是我国最大的石油类污灌区,文章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方法对灌区上游土壤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含量在787~24570μg/kg,明显高于清水灌溉土壤。  相似文献   
550.
《四川环境》2006,25(2):F0004-F0004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之一,同时也是国家13个环保监理试点项目之一。工程位于长江一级支流岷江上游河段,是以农业灌溉、城市供水为主,兼有防洪、发电、环境保护、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灌区和成都市不可替代的控制性水源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