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47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1.
河流中的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参与者,能反映河流健康状况,其群落生物指标具有评估城市河流生态状况的潜力。通过调查深圳河流域内深圳河、布吉河和福田河3条河流中的浮游细菌群落,构建了生物完整性指数(Ba-IBI),评估了该流域的健康状况。基于河水浮游细菌的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结果,通过差异性检验、箱线图筛选和相关性分析方法从163个候选指标中筛选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微丝藻菌目相对丰度及门水平Simpson多样性指数作为核心指标,构建Ba-IBI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深圳河流域内的20个位点中处于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一般状态和较差状态的位点数分别为7个、4个、5个和4个。其中,深圳河处于一般和较差状态的点位比例高达85.7%;健康状况从上游到下游逐渐恶化;整体健康状况较差。布吉河和福田河健康状况相对较好,处于亚健康状态。各采样点Ba-IBI得分与水质状况的相关性较高(R=0.77,P<0.01),表明Ba-IBI能有效评价城市河流的健康状况。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圳市河流的修复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2.
杨伟利 《环境》2007,(12):64-66
随着水价改革的逐步推行,中水回用的市场接受度日益提高.不久前,深圳对外宣布,该市投资达180亿元的5个中水项目将于2008年全部完工.之后,深圳利用中水的成功经验将向广东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113.
深圳湾滨海道路的生态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澍  黄远峰 《环境与开发》2000,15(2):9-10,13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深圳湾滨海道路建设工程中生态环境的损失及生态补偿进行了阐述,指出了道路实施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损失及相应的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14.
深圳河口泥滩多毛类动物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1996年在深圳河口潮间带泥滩的4个季度调查共获得多毛类动物16种。与大亚湾大鹏澳软相潮间带和九龙江口海岸潮间带多毛类相比,深圳河口潮间带泥滩多毛类种类较少,但密度和生物量较高,这与底质、有机质含量,红树林碎屑等有关,潮汐对深圳河口潮间带泥滩多毛类垂直分布的影响不明显。一些多毛类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与盐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5.
董文茂 《环境》2007,(1):42-45
"深圳明确了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具体的路径和切合实际的实践载体,这个路径和载体就是加快自主创新、全面推进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16.
填海工程对潮间带湿地生境损失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圳湾为研究区域 ,应用水动力学数学模型对不同填海工程方案可能造成的潮间带面积变化进行了预测 ,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提出了评估填海工程对潮间带湿地生境损失影响的方法 ,得到了深圳湾填海面积变化与潮间带面积变化的关系 .按照潮间带湿地生境损失补偿的难易程度 ,将不同填海方案造成的生境损失归纳为可接受的、需要补偿的和不可接受的三个等级 .因此 ,为协调填海规模与生境损失之间的关系 ,在可接受的影响范围 ,潮间带面积因不随填海面积明显变化而无需补偿 ;在潮间带面积随填海面积增加而略有减小的范围 ,需要对潮间带湿地损失的面积补偿并恢复其功能 ;在不可接受的影响范围 ,填海工程应该绝对禁止 .  相似文献   
117.
为了对深圳西海岸湿地资源进行监测研究,以1986年、1998年和2006年三幅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地物进行光谱分析,确定阈值,提取各个湿地类型;结合地形图和实地调查进行目视解译纠正,然后叠加进行监督分类,得到了20年来深圳西海岸湿地资源类型以及地理分布和面积的变化结果.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结合深圳的社会经济发展,探讨了该地区湿地变化的原因,对该地区的湿地变化做出预测,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18.
根据深圳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总结了深圳斜坡类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对崩塌、滑坡灾害的影响,认为人类工程活动是斜坡类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降雨是最主要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19.
广东和深圳是中国第一批碳交易试点地区,具有全国碳交易机制试验田的属性,研究粤深碳交易试点机制运行经验对全国碳市场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广东和深圳碳交易机制的关键要素进行剖析与比较发现,两地碳交易机制在覆盖范围、配额总量、分配方案、MRV机制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这些差异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碳交易机制的排放管理设计特点(覆盖范围、配额总量、分配方案、MRV机制)取决于地方的区位条件和政策目标。粤深经济规模和结构差异较大,由此导致两地碳交易机制的管理对象不同,管理对象的行业特征又决定了其他管理要素必然随之发生变化。第二,碳市场运行状态受碳排放管理要素的影响:当配额总量较紧、允许使用的碳抵消比例低、惩罚严苛时,碳市场交易相对活跃,更容易催生碳金融等衍生品市场。在对粤深碳交易机制的运行情况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后,得到如下启示:1配额有偿分配制度应循序渐进地实施,收紧配额总量是关键。应根据碳交易机制对不同行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确定免费配额的比例;2分配给企业的配额量与节能考核目标衔接,保持相关环境管理政策的一致性,减少制度摩擦;3正确处理由产量变化和经济波动对配额分配带来的影响,保持配额分配标准的公平与统一;4稳定公众预期是促进碳交易机制正常运行的关键要素之一;5对未纳入碳交易机制的碳排放行为进行约束,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6提高企业与第三方机构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碳排放数据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0.
本文以深圳市2013-2016年环境公报公布的大气环境主要指标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全市近五年来的大气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并就进一步做好城市大气环境治理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