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47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6 毫秒
81.
安防行业店铺销售模式在2007年已经逐渐成为主流模式,很多安防城的招商工作已经进入投资回收期,最为成功的深圳太平洋安防市场已经在行业建立第一安防城的地位,即使安防城的出现有毁有誉,但是事实已经证明一个新的渠道模式已经开始逐渐树立自己的地位.  相似文献   
82.
《环境技术》2008,(5):5-5
为期7天的第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目前在深圳开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本届高交会作出重要批示:“办好高交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对于自主创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谨祝第十届高交会圆满成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宣布交易会开幕。  相似文献   
83.
深圳20年来的劳动争议仲裁实践,既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下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变迁的缩影,又是劳动关系协调方式由单一到多元化变革的见证。深圳在劳动仲裁上的很多创新做法被以法律制度形式所确认。  相似文献   
84.
深圳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7年1月采集深圳市36个土壤,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其中的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种PAHs的含量范围在67.77137.0 ng · g-1之间,平均值为664.7 ng · g-1,其中苯并[b]荧蒽的含量最高,致癌性PAHs占总量的51.9﹪.PAHs在深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的含量由高到低的次序为:菜园地,城区,果园地,林地.PAHs主要来源于燃烧来源,果园地、林地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长距离的大气迁移,部分城区土壤指示有石油来源.深圳市19.4﹪的土壤属重污染,重污染的土壤主要分布在菜园地和城区两类土壤中,城区表层土壤PAHs含量较国外其他城市低.结果对于认识PAHs在深圳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和环境迁移、以及如何控制PAHs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5.
据悉,深圳警方拟对巡逻勤务管理工作进行重大调整改革,计划通过固化动态警务机制进一步规范巡逻勤务管理,探索建立新型现代警务机制。此改革将于3月12日起试运行,4月1日起在全警正式实施。业内人士透露,改革的背后,是深圳警方对路面巡逻防控工作有多年摸索,并借鉴了国内外先进城市压制路面犯罪的经验,细则如下:  相似文献   
86.
利用美国EPA开发的区域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CMAQ对2008年8月发生在深圳地区的臭氧污染过程进行模拟,运用brute-force方法分析深圳机动车限行对臭氧浓度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CMAQ模式能较好的重现模拟期间臭氧的浓度水平和变化趋势;深圳机动车限行造成机动车的排放源削减会提高深圳城区臭氧浓度峰值,数值一般在10μg/m3以下。  相似文献   
87.
深圳地区全氟辛烷磺酸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崔晓宇  张鸿  罗骥  张若冰 《环境科学》2016,37(8):3001-3006
为探究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在深圳地区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行为,本研究利用LevelⅢ逸度模型,通过输入PFOS的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和深圳地区环境参数,首先模拟计算了深圳地区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PFOS的含量并用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其次基于PFOS在各相间的迁移通量分析确定了其主要的迁移途径及归趋行为,最后对模型的输入参数和输出结果分别进行了灵敏度和不确定度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PFOS模拟含量分别为1.4 pg·m~(-3)、7.0 ng·L~(-1)、0.39μg·kg~(-1)和0.11μg·kg~(-1),和实测结果较吻合.气相到土相、土相到水相和气相到水相的迁移量分别占PFOS相间总迁移量的32%、32%和5.8%,是PFOS相间的主要迁移途径,而PFOS随水体迁出是其从区域环境迁出的主要途径.大气和水体的平流输入速率、温度、PFOS的水溶性和降雨,以及土壤和沉积物的密度是影响模型输出结果的关键参数.不确定度分析结果则表明PFOS含量在水体中的变异系数最小而在土壤中的最大,这可能是由土壤易于变化的有机碳含量造成的.  相似文献   
88.
为识别和量化深圳市大气PM2.5的污染来源,2014年3,6,9,12月分别在5个站点采集PM2.5的膜样品并进行质量浓度及组分分析,利用正向矩阵因子解析(PMF)模型对其主要来源和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2014年深圳市PM2.5年均浓度为35.7 μg/m3,其中机动车源、二次硫酸盐生成、二次有机物生成和二次硝酸盐生成是最主要的来源,质量浓度贡献比例分别为27%、21%、12%和10%;地面扬尘、生物质燃烧源、远洋船舶源、工业源、海洋源、建筑尘和燃煤源贡献比例达2%~6%.各个源贡献的时空变化特征表明,二次硫酸盐生成、生物质燃烧源、二次有机物生成、工业源、远洋船舶源和海洋源显示出明显的区域源特征,机动车源、二次硝酸盐生成、燃煤源、地面扬尘和建筑尘具有显著的本地源特征.  相似文献   
89.
根据2015年1—12月深圳市城区11站点PM_(2.5)小时浓度监测数据,探讨了深圳市PM_(2.5)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监测期间深圳市城区PM_(2.5)平均浓度为29.8μg/m~3,PM_(2.5)平均浓度整体呈现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特征,PM_(2.5)质量浓度日变化整体呈现出双峰型分布,午后12:00—16:00浓度较低。空间分布上,年均浓度从东南至西北方向依次升高,梯度特征明显。PM_(2.5)浓度与PM_(10)呈高度相关,与SO_2、NO_2、CO呈显著正相关,与O_3呈实相关。相邻城市间空气污染物浓度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区域污染突出。建立的PM_(2.5)回归统计模型对深圳市2015年PM_(2.5)临近预报的级别准确率在70%以上,能较好地反映PM_(2.5)浓度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0.
2016年3月31日,深圳市及其周边地区出现典型的区域性空气污染事件,多数地区的AQI超过了100.主要污染物浓度和气象要素的逐小时变化表明,该次污染天气主要是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由污染物区域传输和二次污染物生成共同导致的.进一步的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污染日抵达深圳市的气团可能从东莞、广州和佛山等地区携带了大量污染物,并且移动速度缓慢,造成了深圳较为严重的污染天气,而污染日前和污染日后抵达深圳市的气团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因此空气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