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1篇
  免费   463篇
  国内免费   883篇
安全科学   195篇
废物处理   87篇
环保管理   601篇
综合类   5229篇
基础理论   422篇
污染及防治   441篇
评价与监测   1314篇
社会与环境   196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345篇
  2002年   360篇
  2001年   339篇
  2000年   338篇
  1999年   275篇
  1998年   342篇
  1997年   237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281篇
  1994年   219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13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51.
仙女湖富营养化特征与水环境容量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典型的亚热带大型水库——江西省仙女湖为例,于2011~2013年季节性监测了仙女湖水体理化指标。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其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评价,并采用沃伦威德尔模型(Vollenweider)和狄龙模型(Dillon)计算了COD、NH3-N、TN和TP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仙女湖水质总体处于地表水Ⅱ类~Ⅲ类标准,TN 0.32~0.91 mg/L、平均0.59 mg/L,NH3-N 0.012~0.59 mg/L、平均0.31 mg/L,TP 0.017~0.080 mg/L、平均0.028 mg/L,CODMn 1.61~5.59 mg/L、平均2.85 mg/L,Chl-a 0.37~0.95 μg/L、平均0.56 μg/L。从湖区上游到下游,各指标尤其是总氮、总磷、透明度和氨氮呈现明显的趋优变化特征,除TP出现Ⅲ类水质外,其余指标多年持续处于Ⅱ类水质状态;从单因子状态指数来看,采用透明度评价的营养状态最高,大部分湖区持续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TN和TP评价的营养状态次之,处于中营养水平。仙女湖COD、NH3-N、TN和TP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1 208.0、3 528.8、4 991.2和248.1 t/a,分别剩余容量比率56.88%、68.25%、62.89%和13.67%,影响仙女湖水环境容量最突出的环境因子为TP。同时,基于对水环境容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仙女湖区水环境容量的建设性方案。  相似文献   
952.
在崇明岛上最不缺的便是水,但崇明岛一年之中却有1/4左右时间被咸潮包围。咸潮期间,原水水源受到影响,崇明岛百姓饱受咸潮之苦。随着"东风西沙"水库建成,整个崇明岛剩余的20多座小水厂将关闭,只保留改造4座较大规模水厂,届时将全面切换输送来自"东风西沙"水库的原水。本文通过对崇明岛水系分析,提出崇明岛水源地以东风西沙为主要水源地,崇明南横引河以及明珠湖、北湖、东滩湖为备用水源地的建议,保障崇明岛饮用水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953.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水质的好坏与人类开展各项生产活动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加强水质环境的监测质量尤为重要。通过环境监测,可以有效掌握当前水环境的质量状况,并对水污染趋势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从而有效保障水质的健康。本文就如何提升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进行了浅要的分析,旨在有效减少水污染,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54.
本文参考ASTM D-7066-04(使用红外光度法和二聚/三聚三氟氯乙烯试剂测定水中动物油脂及非极性材料含量),使用红外分光光度法对水中油进行了含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在0—0.5 mg·m L-1范围内曲线线性良好,r=0.9983,回收率在范围为69%—111%.  相似文献   
955.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在农药水质基准推导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质基准推导方法在水质基准制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基准推导方法,但利用此方法推导水质基准时,可选用的模型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模型都能很好地拟合农药毒性数据集。为了筛选得到拟合优度较好的模型,选取4种典型农药,对采用不同模型拟合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sigmoid、Gaussian、Gompertz和exponential growth 4种模型对于农药数据集,无论是在曲线走势、HC5值的合理性还是拟合优度方面的拟合效果都优于其他几种模型。因此,在应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农药水质基准时,可以首选上述4种模型进行拟合,然后再从中选出最优模型来确定基准值,从而保证基准值推导的科学性。研究结果可为农药水质基准制定时推导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56.
结合江苏省“十一五”期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情况,综合分析了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质量及污染物排放状况.“十一五”期间,江苏省经济总量以13.5%的平均速度增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全省环境质量带来巨大的胁迫压力,资源能源消耗迅速攀升,“三废”产生总量持续增长;而由于加大了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投入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957.
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是可溶性有机质(DOM)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水环境中最大的溶解有机碳贮库.为了揭示典型浅水湖泊—白洋淀夏季CDOM的光学特性、空间异质性和来源,本研究运用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吸光度分析方法结合平行因子数据分析法,分析了夏季淀区CDOM的组成,并探索分析了CDOM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从光学特性上分析,白洋淀水体中CDOM主要包括C1、C3 两种类蛋白质组分和C2、C4两种类腐殖质组分,其中,由内源性产生的C1、C2、C3组分占比较多,体现出白洋淀CDOM来源以内源自生为主的特征;白洋淀水体中CDOM吸光度整体呈现出丰度较高的趋势,α(355)平均达到了38.22 m-1,光谱斜率(280~500 nm)较低,均值为0.007 nm-1,这种高丰度低光谱斜率的特征也映证了白洋淀CDOM腐殖化程度较高的特点,根据白洋淀淀泊特征推测其来源主要为芦苇、荷花等水生植物的腐解.不同淀区CDOM分布存在差异,整体呈现出自白洋淀南部和西部向中部、北部、东部递减的空间变化特征,造成这一分布特征的原因可能为相较于白洋淀南部地区而言,北部烧车淀等区域水生植物更多.夏季白洋淀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高,会加速CDOM的光漂白,使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生物可利用性增强,进而促进微生物、藻类、浮游动物等大量繁殖,引起水质不断恶化.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有效的表层水 水质提升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8.
王刚  沃玉报  毛劲乔  肖洋  彭吉荣 《环境工程》2022,40(1):117-122+160
为探究典型城市闸控河流水质时空分布规律性差异,提供城市闸控河流水生态保护与精准调控依据,将两步聚类法应用于秦淮河南京段水质时空变异特征研究中。结果表明:近年来秦淮河南京段以氮、磷污染为主,且水质情况可分为3类(类型1-较优水质、类型2-中等水质、类型3-较劣水质);在空间分布上,河流流向与水质变化趋势存在密切关系,除入江口处断面,从上游至下游类型3水体的多年平均占比从15%增加至38%,水质污染程度逐渐增加;在时间分布上,年际间的类型3水体占比从31%(2008年)逐年降至1%(2015年),水质持续改善,且年内水质在夏秋季节较好。为改善城市闸控河段水质,可在保证城内河道不发生内涝的前提下增加入江口处闸门开启频次,同时加强冬春季节引调水力度。  相似文献   
959.
砷(As)是一种持久性、毒性强的致癌污染物。近年来我国As污染事件频发,故制定As的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具有重要意义。以辽河铁岭段为研究对象,采集并分析水样和不同营养级的鱼样中As含量。结合文献调研,确定As的污染物毒性参数与辽河铁岭段饮水相关的部分人群暴露参数;基于线上问卷调查,计算本地居民人均第2、3、4营养级鱼类摄入量分别为0.0268,0.0323,0.0027 kg/d,进而推导出当地代表性鱼类As的第2、3、4营养级国家生物累积因子为8.256,9.281,10.197 L/kg。根据以上参数计算出辽河铁岭段As的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值为1.976×10-5 mg/L,研究结果可为辽河流域制定水质标准提供参考,为更加科学有效地管控污染物排放和保护人体健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0.
环境管理、应急处置和水质标准修订工作亟需石油类污染物淡水水质基准研究作为支撑. 本文筛选整理了大量本土物种毒性数据,利用SSD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和TPR (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分析了5种典型石油类污染物(原油、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淡水水生生物急性毒理数据,获得了保护我国淡水水生生物的短期水质基准值. 通过综合对比分析,认为利用SSD获得的基准值可作为石油类污染物的短期水质基准推荐阈值,原油和BTEX(苯系物,包括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的短期水质基准值分别为0.065、2.000、2.340、1.295和1.595 mg/L. 结果表明:①原油的毒性远大于BTEX,这可能是由于毒性的联合作用使得石油的毒性变强. ② 绿水螅对原油最敏感,原因可能是水螅更容易通过摄食或直接摄取获得原油WAF(水溶性组分)的有毒成分;鱼类相较于其他物种对苯更为敏感,而对其他BTEX而言,最敏感物种为节肢动物,原因可能是鱼类和节肢动物器官分化程度以及试验时的龄期选择存在差异,鱼类更易在短时间内将苯代谢为有毒的代谢产物. ③ 不同BTEX的敏感物种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基准值未有数量级的差异. 研究显示,我国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石油类标准未单独针对保护水生生物制定,BTEX标准的保护目标是基于人体健康而非水生生物,研究结果对我国石油类污染物环境管理、突发油类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及风险评估以及淡水水生生物特别是本土物种保护的水质标准制修订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