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450篇
安全科学   173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878篇
基础理论   194篇
污染及防治   107篇
评价与监测   63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61.
以七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了氯化消毒副产物--2,2,4-三氯-5-甲氧基-环戊-4-烯-1,3-二酮(TCMCD),总收率为13%,产品纯度在98%以上.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对TCMCD进行表征,进一步确认了副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2.
周跃  吕喜玺  陈平  S. Liaw  朱云梅 《生态环境》2005,14(5):706-709
以金沙江中下游一级支流龙川江为例,通过探讨河流地面反射光谱与河流悬沙质量浓度的关系,初步开发了河流悬沙质量浓度的地面遥感预测技术。研究发现,基于R800/R550的经验模型,仅能够预测浓度范围在400g.m^-3以下的悬沙质量浓度值,对于较低悬沙质量浓度的河流或其他水域有较大运用价值。光学拟合技术能够预测龙川江在其整个变化范围的河流悬沙质量浓度,最高预测浓度可以达到13000g.m^-3。通过直接运用两种方法,或者进一步将它们提升成为卫星遥感运用技术后,对于中国西南众多的江河湖库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3.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诱导抗病性是植物抵御病害侵袭的重要机制之一,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抗病策略,在农业可持续病害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系统获得性抗性(SAR)作为植物诱导抗病性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分子生物学实验手段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其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不少进展.图1参58  相似文献   
164.
取优良的马尾松幼胚作为外植体,在添加不同BA、NAA浓度配比的1/2MS培养基上于室温25±2℃进行组织培养.研究表明,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时,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激素配比为1/2MS BA1 NAA0.1 0.6%琼脂 30/L蔗糖.愈伤组织大多为白色或白绿色的颗粒状,质地疏松半透明而有光泽.NAA是诱导愈伤组织的必需因子,但量过多又不利于外植体不定芽的产生.图1,表2,参24.  相似文献   
165.
4-硝基苯胺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4-硝基苯胺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结果表明,4-硝基苯胺对HSA的内源荧光具有强烈的猝灭作用.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同时伴随有非辐射能量转移的发生.根据双对数方程计算其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确定4-硝基苯胺与HSA有一类结合部位.根据热力学参数得出4-硝基苯胺与H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疏水作用力.同步荧光的结果表明,作用点位靠近色氨酸,并且使色氨酸的疏水环境增强.  相似文献   
166.
红豆杉细胞抗病反应的诱导及其与紫杉醇合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从红豆杉植株不同部位(叶、内皮、根等)分离筛选获得的各种真菌制备的激发子,对6种不同红豆杉细胞株进行诱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细胞对不同真菌制备的激发子的抗病反应有显著的区别,并建立3种-具菌互作模式:极不相容(细胞抗性强,受损小),不相容(抗性强,受损也较严重),相容(细胞抗性小,受损严重)。结果还表明,极不相容和不相容互作模式中细胞的紫杉醇产量显著高于CK,而相容互作模式的细胞不合有紫杉, 同一真菌由不同的方法制备成的不同分子量大小或不同成分的激发子,对细胞的抗病反应与紫杉醇合成的影响不同,这些结果为诱导作用机理及调控红豆杉细胞合成紫杉醇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7.
木本植物休眠的诱导因子及其细胞内Ca2+水平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揭示 ,越冬木本植物在夏秋转变过程中对光周期变化十分敏感 .在北纬 4 5°的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地区 ,当日照变短 72min时 (2 0 0 0年 8月 8日 ) ,桑树顶芽细胞质浆和细胞核内即出现Ca2 流入 ,而在夏天长日照时期 (7月上、中旬 )很少有Ca2 存在的细胞质和细胞核 .12d后 (8月 2 0日 ) ,观测到桑树和杨树芽已经开始进入生理休眠 .从 9月上旬到 11月中旬 ,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Ca2 浓度显著升高 ,11月中旬达到高峰 .与此同时 ,芽的生理休眠深度也迅速增加 ,并于 11月达到高峰 ,4 2d培养也不见萌芽迹象 .到 12月中旬 (12月 2 0日 ) ,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Ca2 浓度又恢复到夏季观察到的低水平 ,显示早先进入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Ca2 已经被排出 .此后 ,在 12月下旬 (2 5日 ) ,检测到生理休眠的终结 .室外补充光照实验进一步证明 ,只有日照缩短才会引发植物进入自然生理休眠 ;保持日照长度不变 ,晚夏时期的自然温度降低 ,不能诱导植株停止生长和进入休眠 .这些结果表明 ,越冬木本植物在晚夏到冬季的生理休眠发展过程中 ,日照缩短引起的核和质内Ca2 的流入不仅起着传递日照变短信号的作用 ,导致生理休眠的起始 ;而且 ,高水平的核 /质Ca2 浓度还起着发展和保持深度生理休眠的作用 .图版 1图 1表 2参  相似文献   
168.
巢湖水体悬浮物含量与光谱反射率的关系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利用高光谱地物光谱仪在巢湖进行了反射光谱测量和同步水质采样分析,在分析巢湖水体反射光谱特征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悬浮物浓度与水体光谱反射率和光谱反射率的一阶微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近红外波段范围,单波段反射率和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都与悬浮物的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且利用微分光谱估算内陆水体悬浮物浓度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9.
基于实测光谱与MODIS数据的太湖悬浮物定量估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太湖为研究区域,对太湖水体的水面反射光谱进行实地测试,并取样在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根据光谱分析得到的悬浮物特征波段,估测悬浮物浓度;最后,对比MODIS波段,用最敏感波段及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悬浮物估测模型.结果表明,576nm附近的反射率峰值、841nm处反射率一阶微分值和808nm附近的反射峰高与悬浮物浓度都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峰高法和一阶微分法对悬浮物浓度的估测精度相当;MODIS波段1与悬浮物浓度相关性最好,经过主成分变化后的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可以较好地估测悬浮物浓度.因此,可利用MODIS数据对太湖悬浮物进行长期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70.
湖南郴县千里山花岗岩及其衍生岩脉云母矿物系统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云母矿物分属于Li-Fe系列和Li-Al系列,前者所有红外光谱吸收峰波数均较后者相应的吸收峰值低;羟基伸缩振动与云母~(v1)Al的含量有关;(Al)Si-O-Si的对称伸缩振动与~(vl)Li~+含量关系密切;而Si-O弯曲振动或O-Me(金属)伸缩振动的频率变化则主要受~(vl)Fe~(2+)的含量制约。不同类型的云母有时其成分与红外光谱振动频率的关系有各自的规律,根据这一关系可以大致划分云母种属并粗略估计云母中某些主要组分的相对含量。结合云母产状的分析,两个系列出现于花岗岩蚀变的不同演化阶段,这对探讨岩体演化及矿化规律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