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87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我国热带季风区的“林-胶-茶生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南海农场建设林胶茶模式16年总结。本场位于海南岛东北部重风害的草原台地。1958年建场,原以油棕为主,1975年改变方针,建林胶茶模式。经16年实践,显示出其优势和效益。比胶茶纯作提高经济效益40—200%和土地利用率50%以上,解决了劳动就业问题,改善了环境。其模式是我国热带地区减灾稳产,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32.
根据系统思想和生态学原理,探讨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效益和功能的定量评价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规则.同时还阐述了这一方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县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3.
土地是城区工业或科技产业基地的基本载体。也是城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以成都高新区武侯科技园集约用地为例。对城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管理进行对策探讨,指出集约利用才能求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这是城区经营土地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34.
2003年,笔者首次提出"亲生态人口"的概念,并在当年《人口研究》的第四期上发表了文章。所谓亲生态人口就是崇尚生态价值是最高价值、生态效益是最大效益、生态发展是根本发展的理念,并以此作为人类对地球生命的守望、作为生态文明的伦理导向。  相似文献   
135.
生态补偿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热点。我国对生态补偿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矿区恢复等实践探索中逐步演化并发展,但是总体上仍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迄今为止。在理论界及政策制定领域对生态补偿的内涵仍没有统一认识。并且在生态补偿应该补偿谁、政府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支出是否就是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36.
森林是稳固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因其能提供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而备受各国政府和学界的关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步伐逐渐加快,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以广州市南沙区海岸景观防护林(也即河涌水网林、公路隔离林、海岸防风林)建设为例,主要研究了防护林的关键构建模式、林分群落结构等方面内容。结果显示,采用多层次的乔灌草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本土树种为主,搭配部分优良的引进树种,采取适合的营林措施,可构建出具有一定防护功能的人工林群落。广州南沙防护林建设是珠三角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一个缩影和代表,为我国南方城市森林建设理论的创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经验。破解城市化危机,创建宜居城市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应综合考虑城市的人口集中程度,经济发展规模,环境污染模式,针对具体的水分、气候和土壤等要素,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制定合适的森林构建模式,并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公众的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7.
白洋淀湿地补水的生态效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白洋淀在特别枯水年情况下,设计按最小生态水位补水、按适宜生态水位补水和不补水3种方案,对补水后湿地各类生态服务功能相比不补水(即只使用白洋淀湿地生态水权提供入淀径流)产生的变化进行计算,并运用市场价值法、类比法和影子工程法等方法,对各类服务功能变化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得出白洋淀湿地补水的生态效益价值.结果表明:白洋淀湿地按最小和适宜生态水位补水,补水量分别为12 610×104和26 819×104 m3,补水的生态效益价值分别为57 036× 104和135 646× 104元,其中间接使用价值分别为52 255× 104和124 244× 104元,分别是直接使用价值的10.93和10.90倍;按最小和适宜生态水位补水,单位补水量的生态效益分别为4.5和5.1元·m-3,2种方案补水的生态效益都很显著.  相似文献   
138.
生态效益是海洋牧场优于传统养殖方式的最显著特质。提升海洋牧场的生态效益,就必须对其内涵和提升路径有清晰的认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海洋牧场生态效益的内涵得以厘清:作为反映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须划清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界限,应仅包括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中的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本质上是海域原有生态效益与人工措施形成的生态增益的叠加。生态增益是各项人工措施的正负生态效应共同作用产生的生态效益增量,具有明显生态增益的海洋牧场,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海洋牧场生态效益的最大化,须以人工措施形成的生态增益最大化为目标,以人工措施生态正效应的最大化和生态负效应的最小化为导向,以基于生态优先原则对人工措施的科学管控为实现路径。管控措施应以保证人工措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核心,涵盖统筹规划布局、规范建设标准、强化监测管理三个方面,贯穿海洋牧场建设的全过程。该研究成果有望为提升我国海洋牧场的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依据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39.
资金投入不足、建设者与受益者之间利益分配关系割裂,是影响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经济学特征分析为基础,指出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质是环境再生产,认为尽快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确保环境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0.
陈敬东 《环境保护》2023,(22):64-68
生态富民既是重大理论问题,又是重大实践问题。“生态扶贫”与“生态富民”在理论实践上具有差异性和必然性,“生态”与“富民”具有辩证统一性,且体现在实践演进上的生态富民离不开生态效益实现,而生态效益则源于经济增长。从围绕经济增长理论构建的“要素-制度-开放”3个维度下的社会再生产关系入手,探讨生态富民实践,内在了守住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构建生态富民制度体系的逻辑。基于理论认知和实践逻辑解析浙江丽水实践具有一定典型性和适用性,可为各地践行“两山”理念、实现生态富民提供方法支持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