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47篇
基础理论   1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育  夏北成 《广州环境科学》2003,18(3):29-32,42
随着国际贸易往来和旅游业的发展,生物入侵在我国不断加剧,正在成为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外来入侵种的生态代价是造成本地物种多样性不可弥补的消失以及物种的灭绝,其经济代价是农林牧渔业产量与质量的惨重损失与高额的防治费用。文章探讨了外来入侵生物在我国的危害状况、过程、入侵原因,提出了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2.
外来生物入侵经济损失评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来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日益严重.评估外来生物入侵带来的经济损失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意识,为相关政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讨论了当前外来生物入侵经济损失评估的研究进展,包括经济损失评估的理论和价值基础、实证研究及应用的评估方法等.  相似文献   
73.
云贵高原湖泊的生物入侵原因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云贵高原拥有众多生境相对封闭的高原湖泊,其中生存着一些经长期演化而形成的特有水生物种。但目前滇池、洱海、抚仙湖、澄海、泸沽湖等众多高原湖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外来物种的侵扰。本文以洱海的生物入侵为例,对云贵高原湖泊生物入侵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4.
国家生态安全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国家安全观,它既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安全的载体和基础,国际性组织以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生态安全。由于全球环境的变化、国民的生产、生活模式、跨越国际的污染、生物入侵等等,以及科学成果的发明与应用的负效应,都是影响国家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司副司长程立峰。  相似文献   
75.
环保小百科     
陈豆 《环境教育》2004,(6):30-33
要了解什么是生态平衡,首先要知道在生态系统的生物中,按照它们获得能量的方式,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且生态系统中不断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相似文献   
76.
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及其安全管理问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简述了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现状、趋势与危害,介绍了与生物入侵有关的几个基本原理,着重探讨了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思路。研究认为,加入WTO意味着境外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我国的风险有所加大,但我们仍然存在着认识有待提高,法律法规有待完善,以及管理体制不健全、基础研究有待加强、对外合作与内部教育有待改进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以“预防为主,及早发现、消灭和控制”为指导,建立健全我国的生物入侵预警、检验监测及快速反应机制,和重大外来有害生物应急预案,以及政策和经济激励与制约机制等,使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危害最小化。  相似文献   
77.
试论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入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都有巨大的影响.本文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就生物入侵的概念、危害、途径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论述,旨在引起世人对生物人侵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78.
79.
张红玉 《生态环境》2013,(8):1451-1456
生物入侵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了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打破了群落内物种共存的生态格局,继而反馈性影响全球环境。该文就外来杂草紫茎泽兰入侵对生物群落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1)紫茎泽兰通过竞争排斥降低了土著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造成依赖于土著植物的节肢动物群落减少或丧失适宜的栖息环境。2)打破了土著植物与节肢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的状态,并通过单优群落优势和强烈化感作用制约天敌昆虫的自然控制作用。3)通过改变地表生境和枯落物种类影响土壤动物群落。4)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变化,改变土壤中可利用资源的形式和数量,影响并重塑了生物种间互作模式,并动态反馈于地面植物群落新格局的形成。分析指出:1)入侵过程中群落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多层次生态过程对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生态改变发挥影响。2)入侵对生物群落的改变所产生的生态驱动反馈性作用于群落互作模式的重塑、群落和生态系统新格局的重建。同时,指出了生物入侵对群落影响的复杂性以及后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0.
外来种豚草入侵的过程与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仅会威胁到当地生物生存,还有可能导致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的退化.豚草(Ambrosia,artemisiifolia)原产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索诺兰沙漠地区,是一种严重危害农业、生态和人体健康的外来恶性杂草,研究豚草的入侵过程及入侵机制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豚草入侵机制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豚草人侵阶段,定居阶段和稳定阶段的特点,并从豚草自身的强大的繁殖特性、种子的休眠特性、遗传性质、种子的传播特性、化感作用、竞争机制及入侵环境的可能性等方面综述分析成功定居在新环境中的豚草成为入侵种的机制,同时预测了豚草成功入侵可能还存在的其它机制,即豚草的适应性进化、协同入侵以及豚草的传粉特性.这几种机制的进一步的研究,将使我们能够洞悉豚草在新人侵地的生态环境下的扩散机制,预测其潜在的入侵区域,发现其适应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豚草的防治做准备.因此,认识豚草成功成为入侵种的原因对深入研究豚草入侵机制,对预测豚草入侵,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豚草物种所造成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