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31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233篇
基础理论   125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青藏高原隆升作为新生代最重要的地质事件,对亚洲乃至全球气候演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因紧邻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复杂,该区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效应至今仍存在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整理总结青藏高原隆升与亚洲季风各子系统形成与发展的相关性,从季风的角度分析了高原隆升对西南地区气候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对西南地区气候起控制性作用的东亚季风、南亚季风以及高原季风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隆升密切相关。虽然东亚夏季偏南风在约22 Ma就因海陆差异形成,但冬季风却是在约7.2 Ma因青藏高原隆升才出现;南亚夏季风(西南季风)约在12 Ma因喜马拉雅山脉及临近山脉形成而出现,而其冬季风形成时间及原因与东亚冬季风相似,同样离不开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季风形成的直接因素就是高原隆升,其约在36 Ma青藏高原主体隆升至约1500 m时才开始形成。(2)亚洲季风各子系统对西南地区的气候演变有重要影响。尽管东亚冬季风不能直接影响西南地区,但青藏高原隆升增强了海陆差异及其热源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东亚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并给西南地区带来水汽;南亚冬季风使得西南地区变得相对寒冷干燥,而南亚夏季风因青藏高原的隆升得到进一步加强,其通过形成南北向的水汽通道成为西南地区温暖湿润气候的主导者;高原冬、夏季风随着青藏高原隆升使得西南地区季节性干冷与湿润气候的差异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2.
采用氯离子(Cl)作为阴离子活化剂,活化单过硫酸氢钾(PMS)氧化降解甲氧苄啶(TMP).研究了Cl/PMS体系降解TMP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种,同时考察了Cl浓度、PMS投加量、初始pH值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并研根据中间产物推断了TMP降解路径.实验结果表明,Cl/PMS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种是Cl和PMS直接反应生成的活性氯.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R2>0.99);随着Cl浓度和PMS投加量增加,反应速率常数kobs增大;初始pH范围在5.0~9.0范围内,随着pH值的增大,TMP的去除率先减小后增大;TMP主要经历了氯取代和羟基取代过程,其核心结构上没有实质性的分解.  相似文献   
103.
祁连县央隆地区地处高寒,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受气温升高、雪线上升、降水减少等气候因素的影响,使原本脆弱的环境条件更加恶化。本文对该地区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4.
在碳中和的目标下,CO2甲烷化技术不仅可以解决CO2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还可以生产CH4以缓解能源短缺等问题。CO2甲烷化反应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反应的强放热效应容易形成热点,导致催化剂活性组分烧结失活,影响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因此,近年来研究者们在开发高效稳定的CO2甲烷化催化剂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活性组分因高温导致烧结失活的解决方案。而金属基整体式催化剂由于拥有良好的传热性能和机械强度,在CO2甲烷化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从不同种类金属基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不同种类的金属基底的特点以及其在CO2甲烷化反应方面的应用、金属基整体式催化剂的传热优势三个方面进行综述,系统地阐述了金属基整体式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金属基整体式CO2甲烷化催化剂的研发及工业化应用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05.
韦丽萍  冯建舫 《环境化学》1998,17(5):457-461
本文测定了甲黄隆,氯黄隆,苄嘧黄隆及其主要降解产物取代磺胺和取代氮杂环化合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研究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容量因子、分子连接性指数、Leo碎片常数与分配系数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建立了估算磺酰类除草剂及其降解产物的疏水性方程。  相似文献   
106.
磺胺类药物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及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批量平衡试验法研究了磺胺嘧啶和磺胺甲恶唑在添加模拟根系分泌物处理和对照中的形态转化及降解规律.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提取态、水溶态和结合态含量占总量的比例分别为86.5%~98.5%、0.6%~7.3%和0.1%~12.5%,有机溶剂提取态是2种药物在土壤中的主要存在形态.结合态所占比例随时间的增加而增高,添加模拟根系分泌物有利于土壤中磺胺嘧啶和磺胺甲恶唑结合态的形成,对水溶态和有机溶剂提取态形成的影响较小.土壤中磺胺嘧啶和磺胺甲恶唑的降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可决系数为0.9273~0.9963.2种药物在添加模拟根系分泌物处理中的降解速率大于在对照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07.
在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边坡地质结构模型,用模拟重力场条件的底摩擦模型试验、二维离散元和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雅砻江甲西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甲西滑坡的变形破坏模式为逆向层状结构岩体向临空面倾倒弯曲、层间相互错动形成贯通拉裂缝失稳下滑的典型倾倒弯曲-拉裂式。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在暴雨等作用下中-陡倾层状岩体、高陡坡型、河谷下切临空条件及倾外节理发育有发生滑动复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8.
利用二甲亚砜捕获羟基自由基定量生成甲醛,甲醛与1,3-环己二酮和氨衍生反应,衍生产物在400 nm的激发波长下,在460 nm处具有特征荧光,建立了一个新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荧光检测水体中光学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的方法.考察了捕获剂用量、酸度、温度、时间以及衍生试剂用量对羟基自由基测定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对羟基自由基的定量下限为0.066μmol·L-1.采用建立的方法对湖水、海水以及湿地水在氙灯模拟光源以及太阳光下羟基自由基光化学生成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太阳光照下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速率约为氙灯光照下羟基自由基生成速率的两倍以上,说明羟基自由基在实际自然条件下的生成速率有可能被低估.天然水体中的羟基自由基的生成与水体成分密切相关,由铁和可溶性有机质(DOM)光照产生羟基自由基的机理较为复杂,DOM和铁的相互作用对天然水体中羟基自由基的光化学生成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9.
研究了Delftia sp.T3-6菌株对2',6'-甲乙基-2-氯乙酰苯胺(CMEPA)的降解特性,以及该菌株胞内酶对CMEPA的酶促特性.结果表明,菌株T3-6对CMEPA有很好的降解性能.反应12 h内,随着CMEPA浓度的增加,反应速度加快;当CMEPA浓度达到500 mg·L-1时,菌体的降解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在菌体接种量为0.5%~5%的范围内,接种量越大,CMEPA的降解转化速率越快.菌株T3-6降解CMEPA的最适温度为30℃,且其在pH 7~10的范围内对500 mg·L-1CMEPA的降解率均可达50%以上.T3-6菌株对CMEPA降解起催化作用的活性酶为胞内酶,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25℃和8.0;该酶的温度稳定性较差,需在20℃以下贮存;但其在4℃下,pH 6~9的缓冲液中均可保持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0.
甲萘酚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苯胺类化合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洪波  杨力 《化工环保》1999,19(5):307-309
研究了在pH= 12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体系中苯胺类化合物的重氮盐与甲萘酚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显色反应迅速,显色液可稳定2h 以上。用甲萘酚分光光度法测定苯胺,简便、快速、稳定,摩尔吸光系数为3.84×104 L/(m ol·cm ),苯胺质量浓度在0~2.8m 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此法用于废水中苯胺类物质的测定,结果与标准法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