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88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杭州城市大气消光系数和能见度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杭州市能见度下降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在2001年5月至2002年5月对不同粒径的颗粒物(PM10、PM2.5)的质量浓度进行了观测,结合晴天天气条件下的大气能见度,推算污染物和水汽分子对大气的消光散射,发现细微颗粒物的散射消光特性对杭州市能见度下降起主要作用,并得到能见度与细微颗粒物浓度比值(PM2.5/PM10)的关系;分析了大气能见度和消光系数与PM2.5/PM10和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12.
本研究空调室内相同温度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不同时对人体至适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提出在制订我国南方地区空调至适温度卫生标准时,应考虑空气湿度对至适强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3.
分析了2017-11~2018-01在青岛采集的气溶胶样品中总磷(TP)、溶解态总磷(DTP)、溶解态无机磷(DIP)和溶解态有机磷(DOP)浓度,讨论了来自北方快速移动的干冷气团(NS)和局地停滞性暖湿气团(LS)中气溶胶P浓度和溶解度的差异及其原因.TP浓度在NS和LS气溶胶中分别为(137.3±49.3)ng/m3和(115.8±45.8)ng/m3,DTP对TP的贡献(即P溶解度)分别为(20.7±5.6)%和(45.9±15.7)%.DTP中以DIP为主,其贡献在NS和LS气溶胶中分别为65.6%和55.3%.NS气溶胶中人为源P对TP的贡献为69%,略低于LS气溶胶中的72%.LS气溶胶中较高的酸化程度和相对湿度(RH)以及较慢的气团传输速率是其P溶解度显著高于NS气溶胶的原因.RH<60%时,无论酸化程度高低,P溶解度不超过30%;RH>60%时,酸化条件下,高的相对湿度和低的气团传输速率有利于显著提升P溶解度.因此,日趋严重的大气污染可能提高了我国近海大气生物可利用P的入海通量.  相似文献   
114.
中国亚热带地区树轮气候学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气候重建基本都集中在温度方面,基于树轮宽度的水文气候研究鲜有成果,不利于全面理解亚热带地区历史气候变化特征。本文基于北亚热带大别山地区黄山松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发现树轮宽度指数与上一年4—7月平均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r=?0.68,p<0.01)。在此基础上,重建了大别山地区1846—2010年4—7月平均相对湿度变化历史。重建序列方差解释量达到46.4%(调整自由度后为45.3%)。在整个重建时段中存在3个湿润期(1891—1903,1905—1921和1950—1993年)和3个干旱期(1868—1890,1922—1934和1994—2005年)。同时,重建序列与采样地周边区域旱涝指数以及天目山的相对湿度重建序列在年代际尺度上高度相关,说明过去165年间中国东南亚热带较大区域范围内的干湿变化在年代际尺度上较为同步。空间分析结果表明重建序列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研究区及周边较大区域范围内的土壤湿度变化。综上,利用树轮宽度指标重建的大别山的相对湿度变化为研究亚热带地区干湿演化历史提供了参考依据,完善了时间尺度上亚热带地区相对湿度数据,同时也证实了亚热带1990年以后干旱化趋势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5.
干湿球法湿度测量精度算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干湿球方程和误差传递原理提出了干湿球法相对湿度测量精度的计算方法,能够利用干湿球温度及精度准确地计算出相对湿度的精度,并给出了计算实例。该方法还能够推广到其他相对湿度精度计算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6.
自动气象站与人工温湿度计观测温湿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正在逐步取代常规人工观测的器测项目。从气象学和气候学以及各行各业的观点来看,为了得到新旧两种观测系统间的差异,将他们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对比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大气探测自动化进程中,需要一定时间的平行观测,在统一的气候资料存档和管理原则下,对观测资料进行质量评估,使之得出的气象数据更精确、可靠。为更好地为大气自然环境试验提供环境数据保障,通过一个月的自动气象站温湿度与人工的温湿度计数据的对比,得出在显著水平α为0.05时,两种观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7.
城市带状绿地空气负离子水平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西四环旁侧城市带状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尺度测定的方法,分析城市带状绿地空气负离子水平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城市带状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均较明显;清晨时段负离子浓度较高,中午时段空气负离子浓度较低;7月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12月最低;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分别呈显著负相关(4、7月)、显著正相关(12月),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空气含菌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18.
大气离子是由许多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产生,并且它们的浓度在不同环境场所下差别很大。以我国南部沿海某省份作为研究区域,挑选了近10处有代表性的环境场所进行为期一周的实测和研究,收集了空气正、负离子浓度、风速、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等数据。研究显示,空气负离子浓度与风速、水、植物、相对湿度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水,其次是风,最小的是气温。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议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空气负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119.
2008年1月广州大气污染特征及能见度观测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颗粒物在线观测仪、污染气体在线观测仪、现时天气现象传感器以及自动气象站,于2008年1月对广州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能见度和气象因子进行了连续观测. 结果发现:ρ(PM2.5)与ρ(NO2)日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且均呈双峰现象,分别出现在09:00—10:00和19:00—21:00时段;ρ(SO2)呈单峰现象,出现在08:00—13:00时段. ρ(PM2.5),ρ(SO2),ρ(NO2),ρ(NO)和ρ(O3)日均值分别为(82.8±66.0),(81.6±80.9),(106.5±67.2),(66.1±57.0)和(25.1±17.0) μg/m3,能见度日均值为(6.8±4.4) km. 能见度与ρ(PM2.5)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47. 研究还表明,低边界层高度、小风天气、高水平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和相对湿度是导致广州低能见度天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0.
以低压汞灯为光源,采用石英管连续流动态反应系统和特氟龙气袋静态反应系统,研究了环境因素〔RH(相对湿度)、温度、光照强度、有氧(空气)/无氧(氮气)气氛条件〕对低浓度(10~20 mg/L)气相甲苯光氧化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RH对甲苯光氧化反应影响显著. 干燥条件(RH为0%~5%)下甲苯光氧化去除率在8.3%~8.7%之间;当环境中有水蒸气存在(RH为20%)时,甲苯光氧化去除率降至6.5%~7.2%,其后光氧化去除率随着RH的进一步增加而逐渐增大,在RH为60%时达到最大值(9.4%~11.5%);但当RH继续增至80%时,去除率迅速降至4.4%~5.6%. ②甲苯光氧化去除率随着温度、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提高. ③无论是干燥(RH为0%~5%)还是湿润(RH为60%)环境下,甲苯在有氧气氛下的去除率均高于无氧气氛;甲苯在有氧气氛下光氧化产物主要是苯和苯甲醛,在无氧气氛中的产物主要是苯. ④在干燥、有氧条件下,O(1D)应是甲苯光氧化的活性物种;在湿润、有氧条件下,甲苯的光氧化主要是通过·OH氧化降解;在无氧条件下,甲苯的光氧化主要是通过甲苯的直接光解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