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102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通过分步液相硅烷化方法对活性炭纤维(ACF)进行疏水改性,在以辛基三甲氧基硅烷(OTMS)和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TMS)为混合硅烷,且HTMS与OTMS体积比为0.25∶0.75的条件下,改性得到的ACF(记为ACF@H∶O-E-0.25∶0.75)疏水效果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吸附性能综合最佳,相比未改性ACF(记为BK-ACF),水蒸气吸附量减少57.1%。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N2吸附/脱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有机硅烷成功接枝在ACF表面。ACF@H∶O-E-0.25∶0.75水接触角增加至145.8°,疏水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为80%时,ACF@H∶O-E-0.25∶0.75相比BK-ACF,对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环己烷的饱和吸附量分别增加71.4%、23.0%和31.1%。120℃条件下5次循环再生实验表明,ACF@H∶O-E-0.25∶0.75仍可保持90%左右的饱和吸附量,吸附再生性能良好。采用长链和短链的混合硅烷减缓了有机硅烷对ACF孔道的堵塞,增加...  相似文献   
132.
本文比较归纳了GMW 14872-2013、PV 1210-2010、Renault D17-2028等用于汽车材料的常见循环腐蚀标准,综合分析各试验标准中试验条件设置的异同点及近年发展趋势,包括湿度、温度、各环节时间占比、盐雾种类等。结果显示,由于中高湿度环节的增加可加快腐蚀,因此近年来发布的循环腐蚀试验标准中中高湿度环节时间占比上升;盐雾环节使用的盐溶液浓度及其他腐蚀因子组成情况的多样性呈上升趋势,循环腐蚀条件的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可用于模仿不同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133.
冬季,中国北方通过集中供暖提高室内温度,而非集中供暖的南方部分地区室内阴冷,对于供暖的需求日益显现。针对仅以空气温度为依据划分的现有中国供暖区与实际人体供暖需求不一致的问题,利用1971~2010年全国740个气象站点旬气候资料,基于综合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的体感温度模型,分析了体感温度的空间分布格局,重新界定了公里级的中国供暖需求分区。分区结果显示供暖需求高的区域(最高需求区及高需求区)面积比现有的集中供暖区大,增加的供暖需求高的地区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的供暖需求分区结果考虑了空气湿度的影响,与现有的仅考虑空气温度的供暖分区相比,更接近人体对室内冷热程度的直观感受,这可以为我国不同地区制定冬季采暖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4.
基于重庆市沙坪坝(城区)和北碚(郊区)站点1959~2018年夏季(6~8月)的气象观测数据,探究重庆市城区60年高温事件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城郊差异和暖夜日数的变化特征,并通过计算温度-湿度指数(THI)以探究湿度因子对人体不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重庆市城区高温热浪20世纪60~80年代呈减少趋势,90年代开始呈增加趋势,21世纪之后大幅增加.于2006年夏季到达顶峰,热浪天数达23 d.从城郊两站的差值分析,1997年以后,城市化过程导致城郊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增大,表明城市在夜间的增温效应明显.相对湿度的差值增大,城市区域湿度明显降低.(2)暖夜的发生率明显大于日间高温热浪,稳定存在,最高暖夜日数发生在2013年,达33 d.在2000~2009年日间、夜间高温同时存在的天数所占比例达到了 35.73%,在2010~2018年增加到55.89%.城市化过程对重庆市城区的夜间高温产生一定影响.(3)近年来重庆地区高温高湿的日数逐渐增多.湿度对人体舒适程度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THI>24的所有数据中,相对湿度大于70%的天数所占的比例达到22.51%;夜间的不舒适受湿度因子的影响很大,相对湿度大于70%以上的日数日数占比为64.12%,延续了日间高温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5.
标准湿度发生器在湿度量传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设计开发的标准湿度发生器采用单压法原理,使用某单位自主研制的压缩空气干燥器、分流法湿度发生器产生的气源,通过温度、压力、饱和器系统的合理设计,能够发生(-70℃~+20℃)露点范围的湿气气源,量值范围宽,准确度高。经过冷镜式精密露点仪的验证,结果表明装置满足我国湿度一级标准的技术指标。按照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评定了装置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36.
温度和湿度试验是环境试验中最重要的试验。对温度、湿度试验设备参数的测量,在考虑经济合理和满足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情况下,本文阐述测量中的一般要求、测量仪器的选择、提高测量准确度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在地面条件下更真实地模拟弹箭外表面电器接插件在雨、雪、雾等高湿度条件下的飞行环境,方法利用数值分析方法,通过综合对比相同喷嘴结构下不同出口尺寸的外流场形态、不同压差下喷嘴出口流量等计算结果,确定喷口尺寸和工作压力.通过涡流黏度云图,确定接插件与喷嘴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建模对喷淋方案进行效果预测后,搭建配套试验系统,并在石英灯加热器热辐射环境下开展高温高湿度耦合环境实效模拟试验.结果 试验中加热条件能够满足飞行过程中的表面温度及总加热量要求,水气环境模拟达到1.82 mm/min条件.试验后,对参试产品进行阻值测试、剖面碳化层厚度测量和热解产物分析,表征电气特性良好.结论 所述试验方法能够同时有效模拟高温高湿度飞行环境,能够对雨、雪、雾等高湿度条件下的接插件产品的飞行可靠性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138.
根据机动车排放检测场内环境温度、环境空气的湿度和大气压力,按照《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18285-2018)中的公式计算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对机动车稳态工况法排放污染物检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9.
通过卫星遥感数据的大规模反演技术,获取了研究区域海洋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研制了多通道温湿度综合测量仪,通过实测结果与反演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信性和可行性。以我国东海海域5a的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通过反演计算出该海域的温度、湿度和盐雾分布,编制出适用的海洋环境谱。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研究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在温-湿-盐雾耦合环境作用下的性能退化规律和失效机理。方法 将电容式湿度传感器放置在三因素循环(85 ℃+85%RH→40 ℃+0.05%NaCl中性盐雾→35 ℃+50%RH干燥)环境下进行加速老化试验,定期取样,分析响应时间和测量精度退化规律,研究温-湿-盐雾对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的环境损伤机制。结果 在三因素环境下老化7 d,湿度传感器在标准湿度(>50%RH)环境下感应异常;老化14 d,湿度传感器在每种标准湿度环境下感应异常。测试发现,湿敏电容的电容量偏大,绝缘电阻偏小,损耗角正切偏大,确定湿敏电容失效。湿度传感器在温-湿-盐雾环境下,在盐雾阶段,盐粒子沉积在湿敏材料表面,在干燥阶段水分挥发,最终在湿敏材料表面形成不规整颗粒物,造成湿敏电容绝缘性能降低。在通电测试时,不规整颗粒物在电场作用下易发生尖端发电,使得感湿材料绝缘性能下降,同时伴随有腐蚀和击穿烧蚀,使湿敏电容发生失效。结论 湿度传感器在温-湿-盐雾环境下,盐粒子易附着在感湿材料上,在通电环境下发生击穿烧蚀,造成湿度传感器功能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