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3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57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1.在役核电站是否安全技术更为先进监管非常严格应急体系完备据了解,我国目前投入运营的核电站,共有13台机组:秦山一期1台、二期3台、三期2台,大亚湾2台,田湾2台,岭澳3台。其中,最早的是秦山一期,  相似文献   
52.
核电站为什么大多建在海边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数据,目前全球核电站有450个,其中美国、法国和日本占据前三名,分别有103个、59个和55个。全世界的核电站大多都建设在海边,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53.
吴秀江  姚刚 《环境保护》2013,(Z1):41-43
落实安全责任,确保核电安全稳定运行,核电企业责无旁贷。确保核安全是核电企业的核心任务,多年来,核电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扎实工作为我国核电行业的稳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核集团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1997年12月18日成立,作为项目业主负责田湾核电站的建设管理和建成后的商业运行。一直以来,公司狠抓核电安全运营,谨记核电安全无小事,多措施多渠道推进核电发展。  相似文献   
54.
2月12日上午,天刚蒙蒙亮,闽清县雄江镇安岭村毛某秀一家人便起了个大早,紧赶慢赶,从距福州市百余公里的家中来到福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一走进案件调查大队办公室门口,毛某秀就紧紧握住迎上来的温教导员的手,连声说到"感谢你们,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并递上一面"侦破如  相似文献   
55.
本文调查和掌握了四川省部分生态系统中放射性水平,分析了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中放射性核素对四川省主要环境介质的影响和放射性核素的迁移和富集情况,了解此次事故对部分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对气溶胶、沉降物、土壤、植物、动物、人类食物这一链条样品中的238U、232Th、226Ra、40K、137Cs、131I 6种放射性核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40K的检测结果均属于环境正常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131I低于仪器检出限。所有样品的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与环境背景值相当,日本福岛核事故在短时间内,未对四川省生态环境和食物链造成放射性影响。  相似文献   
56.
《民防苑》2011,(5)
一项可快速高效吸附过滤核污染废水,并可用于防治放射性物质碘-131及其他放射性碘同位素的扩散,广泛应用于核事故应急、核设施防护、医疗放射性废水处理的新技术,在河南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57.
58.
马榕翊 《安全》2012,33(3):4-6
正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日本福岛县双叶郡大熊町及双叶町,东临太平洋,占地350公顷,是东京电力公司第一座核能发电厂。自第一台机组于1971年3月投入运行以来,先后建造并投入使用6台沸水堆机组,总装机容量470万千瓦。1福岛核事故概述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九级大地震,福岛第一核电站正在运行中的1~3号机组由于过强的地震加速度自动停堆。  相似文献   
59.
近年来,随着核电和化工产业在中国的大规模发展,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件频发.为在该类事故发生后快速确定其危险程度和范围,研发了一套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警系统.该系统由中尺度气象预报模式WRF、风场诊断模式CALMET、高斯烟团扩散模式CALPUFF 3部分组成.为验证该系统的准确性,用它模拟了2011年3月福岛核事故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精确模拟危险性气体的影响范围和时间.该系统对突发性、间歇性事故源排放模拟准确,可以快速预测事故发生后的浓度场变化,并且具有高时空分辨率、自动化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60.
重大自然灾害中灾害链对灾情的巨大放大、累加作用,使灾害链研究备受关注。基于灾害系统理论,以中国汶川"5.12"地震灾害和日本福岛"3.11"地震灾害为例进行了地震灾害链梳理和区域对比,并探讨了不同灾害系统下,孕灾环境和承灾体对灾害链致灾成灾的影响。通过构建承灾体脆弱性与灾情累积关系的概念模型,阐述了灾害链对灾情的放大机制。研究表明:汶川地震具有陆地山区灾害链特征,主要灾害链为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链和地震→结构破坏→设施受损灾害链;日本地震具有海洋岛屿灾害链特征,主要灾害链为地震→海啸→核事故灾害链、地震→(海啸→)结构破坏→火灾/生命线系统损毁灾害链和地震→滑坡/火山/水库溃坝灾害链等;两场地震灾害中灾害链的成因及灾害链对灾情的放大过程差异显著;福岛地震灾害链危害巨大,使灾情在其他相关国家放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