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3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57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核辐射 通常称之为放射性,是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它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采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相似文献   
62.
后福岛时代对我国核电安全理念及要求的重新审视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回顾了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影响及教训,指出核电厂贯彻纵深防御原则的重要性,并需要在核电厂设计和运行中进一步加强。同时,对我国核电安全目标、安全理念及要求进行了重新审视与思考,提出需要提倡核安全合理可达到的尽量高(AHARA)的核安全理念、调整核电厂工况分类、调整纵深防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63.
福岛核泄漏事件对中国海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了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利用ROMS区域海洋模式对北太平洋环流进行模拟,并在此流场中加入核放射性污染物进行测试核放射性污染物是否能够输运到中国海域.在不考虑背景场浓度的情况下,福岛泄漏的核放射性物质在泄漏后4年能基本侵入整个中国海区,并且在10年内布满整个北太平洋区域,最大值区在北美的西岸外海.相较而言,将国际原子能的观测资料进行资料同化作为背景场使模拟更接近于观测事实.考虑了背景场的模拟显示,2019年进入东中国海的核放射性物质总量达到峰值.除此之外,还计算了各个海峡核放射性污染物通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发现核放射性污染物主要通过吕宋海峡入侵南中国海;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为侵入东中国海的主要通道;核放射性污染物通过托克拉海峡、对马海峡流出东中国海.同时计算表明在未考虑径流的情况下,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核放射性污染物浓度有着明显的季节特征,华南沿海冬春核污染物浓度高于夏秋两季,而华东沿海则相反.  相似文献   
64.
利用修正了的高斯模式探讨核电站核素污染事故中的核素扩散。分析了边界条件,气象条件和核素衰变规律对核素扩散污染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核素的污染范围,距源距离及核素的沉积量,可作为确定应急安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核事故发生后,选择快速有效的撤离路径是核设施场内人员安全的重要保障。基于贝叶斯网络推理,结合给出的先验知识和条件概率,构建了贝叶斯网络结构并进行参数学习,分析了不同样本数据量的学习结果。对比分析了基于贝叶斯网络分析前后网络级联失效情况,采用级联失效模型分析了人员撤离网络抗毁性,针对级联失效影响相对较大的节点,可采取增加该节点容量或加大对该节点撤离路径指导等方法。  相似文献   
66.
《现代职业安全》2012,(3):120-120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在运和在建核电机组安全技术水平和应对极端灾害叠加能力,结合福岛核事故的经验反馈,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的核电安全技术研发计划于2012年2月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67.
针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权威发布: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地区空气中监测到来自日本核事故释放出的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不仅如此,开始有部分地区抽栓的蔬菜里也发现了放射性碘-131那我们在吃蔬菜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68.
1概况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于2011年6月20日在其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为期5天的国际部长级核安全大会。召开此次大会的目的是,总结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事故的教训,探讨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的途径。会议期间,各国代表就强化核安全标准、在核安全领域加强国际协调  相似文献   
69.
陆译 《劳动保护》2011,(5):72-75
2011年4月26日,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5周年纪念日。25年前的一声巨响,给人类如何安全使用核能敲响警钟。25年中,核辐射给全球带来的阴霾始终未曾离去。如何保证核电安全,已成为各国发展核电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0.
宁丙文 《劳动保护》2011,(6):110-111
联合国纪念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5周年 据联合国电台网站消息,2011年4月26日是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25周年纪念日,联合国大会为纪念切尔诺贝利灾难25周年举行了特别纪念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