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红枫湖浮游动物的分布及周年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1995年7月至1996年6月对红枫湖浮游动物的研究。在红枫湖共记录浮游动物119种,其中原生动物39种、轮虫42种,枝角类21种,桡足类17种。该湖浮注重动物数量与生物量的周年调查结果表明:4月和6月是浮游动物数量高峰月。  相似文献   
62.
选取贵州红枫湖这一典型的高原深水湖泊为研究对象,对其沉积物磷的生物有效性开展系统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枫湖沉积物生物有效磷(BAP)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藻类可利用磷(AAP)Na HCO3可提取态磷(Olsen-P)水溶性磷(WSP),平均值分别为323、61.2和3.1mg/kg。红枫湖沉积物BAP含量呈现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垂向分布特征,在表层沉积物中含量较高,存在较大的磷释放风险。相关性分析表明,弱吸附态磷(NH4Cl-P)和可还原态磷(BD-P)可能是沉积物生物活性磷最主要的来源。红枫湖沉积物磷生物有效性的科学评价,将为科学制定湖泊沉积物内源磷污染治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红枫湖入库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红枫湖几条主要入湖河流入湖处以及原后五养殖区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Cd、Pb、Cu、Co、Ni、Cr、V、Zn)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桃花源河污染最严重,达到了中等污染水平(P=2.70,RI=171.02);后六河尽管Zn污染较严重,但其生态危害性低;其余河流的污染程度都较低。几条入湖河流的潜在生态危害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桃花源河>后六河>羊昌河>麻线河。所研究的8种重金属中只有Cd(Eir均≥40)具有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桃花源河的Cd的Eir最高(Eir=82)。其余重金属由于毒性系数小,尽管部分重金属含量达到了背景值的许多倍,但都无显著的潜在生态风险。但是后六河的Zn含量高过了生态效应必然浓度值(PEL),需引起重视。通过对桃花源河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垂向变化的研究发现,在早期成岩过程中沉积物中Cd、Pb、Ni、Co、Cr、Cu、V的沉降主要受有机质的控制;Cr不仅受有机质的影响,还受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而Zn则明显受粒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64.
红枫湖沉积物中汞的环境地球化学循环   总被引:19,自引:13,他引:6  
基于冷原子荧光测定方法对红枫湖沉积物及孔隙水中总汞、甲基汞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红枫湖沉积物总汞含量为(0.392±0.070)μg/g,高于世界其它背景区汞浓度,也高于处于同一流域的乌江渡水库和东风水库,表明红枫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汞污染.2个采样点总汞无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其剖面分布都有在上层富集的趋势.沉积物甲基汞浓度在春季最高,其余季节则没有明显差异,甲基汞峰值出现在表层0~8cm以内,与红枫湖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菌活动区域一致.沉积物甲基汞浓度的季节变化和剖面最大峰值分布,主要受氧化还原带的季节性迁移所控制.红枫湖孔隙水中总汞的浓度及在固/液之间的分配系数主要和随季节变化的温度或氧化还原条件有关,与沉积物固相中总汞浓度和分布相关性不大,而孔隙水中甲基汞浓度则和沉积物甲基汞浓度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r=0.70, p<0.001).沉积物和孔隙水甲基汞浓度除受到固/液分配系数影响外,主要还受到甲基汞产生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65.
红枫湖位于北纬26°31'—31°34'和东经106°24—106°43'之间,是云贵高原乌江支流猫跳河上的一个人工河道深水水库,其东西宽约9 km,南北长约16 km,面积57.2 km,最大水深45 m.红枫湖是贵阳市的主要水源地之一,占贵阳市饮用水总量的一半.近年来,为保障红枫湖水质,流域上游地区加大了水环境保护力度,红枫湖水质有明显改善.但在贵州  相似文献   
66.
2010年1—5月对贵州省贵阳市红枫湖水库的浮游生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共鉴定出浮游植物95种,绿藻在种类组成上占绝对优势,共53种,其次为硅藻20种,蓝藻18种,甲藻2种,裸藻和金藻各1种;后生浮游动物36种,其中轮虫22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6种. 浮游植物、后生浮游动物的丰度分别为0.6×106~39.4×106 L-1和3.3~448 L-1,生物量分别为0.56~20.06和0.01~0.98 mg/L,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45~1.02和0.62~0.92. 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ρ(TN),电导率,温度,ρ(NO-3-N),溶解氧饱和度和透明溞〔Daphnia (Daphnia) hyalina〕是影响红枫湖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温度,ρ(NH4+-N),电导率,pH,微小四角藻(Tetraedro minimun),胶球藻(Coccomyxa dispar)和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osa)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 CCA排序图较好地说明了浮游生物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7.
红枫湖流域表层沉积物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PFCs(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全氟化合物)因具有持久性、生物富集效应和毒性而受到环境科学领域的普遍关注.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UPLC-MS/MS)并结合固相萃取的方法,对贵阳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红枫湖主要入湖支流及湖区表层沉积物中10种PFCs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检测,分析了其污染水平、空间分布及组成特征. 结果表明,各采样点w(∑PFCs)(10种PFCs的总质量分数)为0.27~1.65 ng/g,其中PFBA(全氟丁酸)、PFPeA(全氟戊酸)、PFOA(全氟辛酸)、PFBS(全氟丁烷磺酸)、PFOS(全氟辛烷磺酸)及PFHxA(全氟己酸)不仅检出率高,而且对各采样点w(∑PFCs)的贡献较大,是红枫湖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PFCs;受湖区水文水动力条件及沉积物有机质的影响,北湖表层沉积物中w(∑PFCs)高于南湖,并且全湖w(∑PFCs)的最高值位于出湖口处,达到1.65 ng/g;红枫湖流域表层沉积物中的w(PFOA)和w(PFOS)分别为0.07~0.51和nd(未检出)~0.16 ng/g,与国内外其他流域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大气沉降可能是红枫湖流域PFCs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8.
以地处贵州中部的红枫湖水库为研究区,2010年的ALOS影像为基础,利用B3、B4(三波段和四波段)的乘积影像研究红枫湖水库库区表面的叶绿素a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库区水体叶绿素a浓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自三岔河入水口到北湖逐渐降低,沿岸边向湖中心逐渐降低的态势。探讨了适宜该库区的水体叶绿素a的提取方法,并引入基于费歇尔准则的最优分割算法,利用计算机编程实现了该库区叶绿素a分布水平的最优分划。这一系列针对该库区水体叶绿素a提取、分析和监测的优化方法,对该水源地的污染监测和库区的生态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9.
研究了贵州高原地区红枫湖和百花湖的水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湖水中TN、K-N、SD、DO、NO2-N和TP等 普遍超标,水质达不到功能区类别要求,并呈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通过水污染的趋势分析,探讨湖水污染的原 因,提出相应的水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70.
红枫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措施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环保科技》2004,10(B09):24-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