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5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525篇
安全科学   221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1093篇
基础理论   237篇
污染及防治   122篇
评价与监测   99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1.
912.
张巧颖  孙伟  杜瑛珣  巩小丽 《环境科学》2021,42(4):1870-1878
蓝藻水华消亡时,藻细胞裂解会产生大量的胞内溶解性有机质(I-DOM).本研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法(EEM-PARAFAC),考察太湖蓝藻I-DOM在微生物降解过程的组成变化,并研究了温度(20、25和30℃)和I-DOM初始浓度(5、10和20 mg·L-1)对I-DOM生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I-DOM能较好被微生物降解,14 d后,DOC的去除率为50%~74%.初始I-DOM主要包含类色氨酸组分C1(80%),存在C2(一种广泛存在的类腐殖质,16.0%)和C3(微生物来源类腐殖质,3.7%);几乎不含C4(微生物来源类腐殖质,0.3%).微生物降解过程,这些组分既被消耗,同时又能被产生,呈现以下变化趋势:C1组分减少;C2组分变化趋势复杂,其先下降后增加,随后又下降;C3和C4先增加后减少.SrE2E3和HIX指标的变化显示,降解过程中,溶液中DOM分子量增大,腐殖性增强.本实验条件的温度和I-DOM初始浓度范围均不改变各组分的变化趋势;3个温度中25℃条件下降解效果最佳;而随着I-DOM初始浓度的增加,I-DOM降解增强.结合笔者关于I-DOM光降解的研究,推断太湖水华消亡产生的DOM可能有以下的归趋:其中类色氨酸能被有效降解,而各类腐殖质难以完全降解;这些类腐殖质芳香性较强,极可能与金属物质发生作用而从水体中去除,被埋藏在沉积物中.本研究有助于探明太湖蓝藻水华消亡产生DOM的归趋.  相似文献   
913.
为探究汛期连续强降雨对苏州景观河道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影响,应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技术,分析了汛期不同时期苏州景观河道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光谱特性和来源.结果表明,整个汛期时期水体中共有4种溶解性有机物(DOM)荧光组分,包括2种类腐殖质组分(C1和C4)和2种类蛋白质组分(C2和C3),相关性分析表明荧光组分C2、C3和C4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汛期初期时受初期雨水影响,河道中DOM的总荧光强度较强,而在汛期中期和后期,DOM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荧光特征参数表明,在汛期初期时DOM的内源性特征显著,到中期时陆源性显著,到后期又以内源占主导.整个汛期SUVA254、SUVA260和E2/E3都呈现相同趋势,先降低而后升高.受汛期连续强降雨的影响,河道中氮磷营养盐含量增加,但在汛期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藻类并未大量增殖,直到汛期结束后藻类开始大量增殖.荧光组分C2、C3和C4与特征参数(FI、HIX、BIX和β:α)有显著相关性(P<0.01),所有荧光组分与DOC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荧光组分C1与叶绿素a (Chla)有显著相关性.主成分(PCA)分析表明汛期不同时期河道中DOM组分差异显著,汛期连续强降雨对水体中C2、C3和C4组分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14.
915.
为了分析不同通风条件对柴油池火燃烧特性及引燃特性的影响,进行205 mm带水垫层柴油池火的引燃实验,通过对池火燃料的质量损失速率、火焰高度、温度及热辐射等的监测,分析通风环境中柴油池火的热传递规律。结果表明:当风速为0.5 m/s时,火灾进入旺盛阶段的时间提前,火焰平均温度最高;当风速为1 m/s时,风速的增加导致油池火的质量损失速率增加,位于主火源下风向的待引燃火源获得的热辐射通量增大,火灾旺盛阶段火焰的平均温度降低,火焰高度降低,下风向相邻油盘引燃的时间提前;1 m/s情况下,205 mm带水垫层柴油池火的安全间距需增加到1D以上;通风环境对池火发展及蔓延的影响是显著的,应适当加大下风向可燃物的安全间距,合理选择通风排烟风速,优化火灾应急救援策略。  相似文献   
916.
潘建华 《灾害学》2019,(4):113-120
利用2005-2017年夏半年国家大监站的逐小时降水量资料,14个要素被设计来进行多角度分析。多数要素与地形高度有良好的负相关关系。时段雨量最大值主要集中地是四川盆地西部,其次是贵州南部,云南南部边缘地带有少许站点,云贵高原主体及其与青藏高原交接带内没有最大值出现。多个要素在9到12时出现日变化最高峰。月际变化一般在7月出现最大值。随月份推进,强降水区会在贵州西南部、云南南部边缘出现后,跳跃到川渝地区出现。时段累积雨量最大值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多个要素的时间增加一倍时雨量增大10%到20%。以小时而言,西南地区降水几率平均为1/10,最多的可以达到1/4,最少的不到1/14。6月份降水时数最多,10月的雨时数仅次于6月,4月最少。连续时段与标准日界时段雨量的显著差异出现在川渝地区;白天12 h降水与夜间12 h降水的显著差异也出现在川渝地区。总体而言,连续时段的累积雨量大于标准日界的相同时间长度的累积雨量,白天降水量大于夜间降水量。  相似文献   
917.
以往研究已经认识到相对高度对低矮平屋面建筑风荷载分布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双坡屋面房屋气动特性与之存在差别。为研究相对高度对双坡屋面建筑风荷载分布与风致干扰效应影响,以2016年莫兰蒂台风登陆东南沿海某地区实测强风数据为基础,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不同高度的两栋低矮建筑与该地区不规则低矮建筑群模型的屋面风荷载进行数值模拟,并研究其风致干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两栋低矮建筑,当高度比小于2时,随着高度比的增加,受扰房屋背风屋面负风压系数绝对值减小。在迎风屋面上,当高度比大于1时屋面风压为负,且随着高度比的增加迎风屋面负风压系数也随之增大。对于此不规则低矮建筑群,60°为抗风最不利风向角。整体上,高度增加的房屋其屋面负风压系数出现增大,高度不变的房屋屋面负风压系数减小。  相似文献   
918.
介绍了三维荧光技术的测定原理、测定结果的表征方法和数据解析方法(峰值拾取法、荧光区域积分法和平行因子分析法)。讨论了三维荧光典型荧光峰与BOD5、COD和TOC等水质指标的相关性,证明了三维荧光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能力。综述了三维荧光技术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等水环境监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19.
920.
1、安全绳有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中备有安全绳.需用时可把安全绳的一头挂在窗口或阳台里侧的牢固物体上,人可沿安全绳以每秒1米的速度下降,其救生高度可达四十层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