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37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646篇
基础理论   106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77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聂立伟  崔福义  马华 《环境工程》2012,(Z2):510-514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毒有机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进而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大量研究表明,生物吸附已经成为去除有毒有机污染物的重要方法,而藻类作为一种理想的生物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吸附和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概述了藻类对染料、酚类、多环芳烃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吸附。  相似文献   
102.
城市再生水景观回用的主要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华的暴发。为了抑制藻类的大规模生长,需要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以便将有可能爆发水华的藻类及时杀死或除去。目前,人们已经对景观水体中常见藻类的生长规律做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水体中藻数量(藻密度)的多少与水体的pH值和DO值的变化有密切而相对稳定的关系。通过在线实时监控pH值和DO值,找到△pH、△DO与藻类生长之间的关系,并结合pH、DO、温度、正磷酸盐和总氮等指标,实现实时识别和预测水华爆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3.
王兵  夏韬  莫正平  鲜波 《环境工程》2012,(Z2):120-122
Fe(Ⅵ)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Fe(OH)3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废水处理中高铁酸钾发挥同步氧化和絮凝作用。介绍高铁酸钾处理各种难降解废水的机理,同时分析高铁酸钾投加量、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各种废水去除效果的影响。并提出基于高铁酸钾同步氧化絮凝技术处理污水的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4.
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以及时间序列分析法、箱线图、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长荡湖近15年的氮、磷、Chl a等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长荡湖的水质现状、营养物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及藻类生物量与氮磷营养盐的关系.结果表明:自2001年以来长荡湖富营养化呈加剧趋势,近15年来的透明度呈现下降趋势,Chl a浓度则以每年5.5μg/L的速率不断攀升,长荡湖随时都可能爆发大规模的蓝藻水华;长荡湖东部出水口(北干河口区)的水质好于湖体区(湖北区、湖南区、湖心区);TP为长荡湖浮游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5.
查干湖和新立城水库秋季水体悬浮颗粒物和CDOM吸收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别于2012年9月对不同盐度水体的查干湖和新立城水进行水体野外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通过测定颗粒物、CDOM等光学活性物质的吸收系数来对比分析两种水体的光学活性物质的吸收特性、来源及其在400~700 nm范围内对总吸收系数的贡献.结果表明,综合营养状态评价指数显示秋季查干湖、新立城水库水体属于中等富营养化,总悬浮颗粒物的吸收光谱表现均与色素类颗粒物吸收光谱相似.对于盐度较大的查干湖水体(EC=988.87μS·cm~(-1)),非藻类颗粒物占主导地位,各组分贡献率为非藻类颗粒物色素颗粒物CDOM;而盐度较低的新立城水库水体(EC=311.67μS·cm~(-1)),色素颗粒物贡献率略大于非藻类颗粒物贡献,各组分贡献率依次为:色素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CDOM.查干湖总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α_p(440)、α_p(675)和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α_d(440)分别与TSM(总悬浮颗粒物)、ISM(无机悬浮颗粒物)和OSM(有机悬浮颗粒物)、Chl-a(叶绿素a)相关性均较好,相关系数在0.55以上;新立城水库α_p(440)、α_p(675)与Chl-a相关性较好(0.77和0.85,P0.05),α_d(440)与ISM具有相关性(0.74,P0.01),与OSM表现为负相关(-0.63,P0.05).查干湖CDOM吸收系数a_g(440)仅与OSM表现为负相关性(-0.54,P0.05),而新立城水库α_g(440)与其他参数均无相关性.通过对CDOM吸收曲线在250~400 nm的拟合所得到的S_g以及相对分子量M_r发现,查干湖的S_g[(0.021±0.001)m~(-1)]大于新立城的S_g[(0.017 6±0.001)m~(-1)],而CDOM的相对分子量M_r值分别为11.44±2.00(7.5~15.09)、7.53±0.79(6.17~8.89),查干湖M_r值高于新立城水库水体,表明查干湖CDOM组成较新立城水体中CDOM的分子量小,组成更趋向于小分子.查干湖受风速和湖岸坍塌的影响产生矿物悬浮、沉积微粒,水体颗粒物以非藻类为主,部分来自于浮游植物降解产物;新立城水库水体不仅有径流携带的陆源性无机物的输入,同时水体浮游植物生长减弱且微生物分解活动加强,降解有机颗粒物与非藻类吸收系数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6.
为探究香溪河在受倒灌影响较弱的河段水华暴发征兆及机理,于水华高发期5~8月对香溪河进行监测,分析电导率、水温、叶绿素a(Chl-a)以及流速.结果表明,在6~8月,香溪河倒灌现象于XX05点(峡口镇)处基本结束,XX06~XX09受倒灌来水影响较弱;香溪河于7月暴发水华,各个监测点位上Chl-a含量均值达到100μg/L以上,XX05~XX06与XX07-XX09点位上暴发不同种水华;在水华暴发前后,水体温度无显著变化,且并无明显分层现象,说明水温分层是水华暴发的主要原因这一理论并不能很好的适用于非回水区;通过对电导率数值的研究发现,数值在垂向上出现显著拐点,而拐点出现在临界层与光补偿层之间,同时与叶绿素a含量分布呈现显著负相关性.香溪河总氮(TN)、总磷(TP)平均值为1.849mg/L和0.157mg/L,均超过富营养化的阈值,水体氮磷含量与Chl-a浓度无显著相关性,水体中除N、P营养盐外的其它离子对香溪河水华的暴发起着重要作用.在水华消退后,电导率数值又逐渐恢复表层高底层低的垂向线性分布特性,与水华的暴发、消退有着明显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探究不同丰度的活、死水华束丝藻对Hg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和等温吸附模型以及解吸特征。结果表明,水华束丝藻对Hg2+有较好的吸附效果,能在短时间内吸附大量Hg2+,120 min左右达到吸附平衡,且活藻对Hg2+的吸附效果比死藻好;活藻和死藻吸附Hg2+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更好;活、死水华束丝藻对Hg2+的吸附分别符合Langmuir模型、D-R模型,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07×10-2 ng/(106 cells)、3.56×10-2 ng/(106 cells);水华束丝藻对Hg2+的单位吸附量随着藻丰度的增加而减少,吸附总量随着藻丰度的增加而增加。反应初期(0~5 min),活、死水华束丝藻对Hg2+进行生物吸附,吸附速度快且效率高;随后活藻依靠新陈代谢将Hg2+转移至细胞内进行生物富集,因而活藻的单位吸附量高于死藻。活藻和死藻对Hg2+的解吸量随藻丰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死藻变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8.
109.
滇池水华蓝藻干粉制剂的生物脱毒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滇池属长江流域的一个内陆湖泊,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每年夏季都出现大面积的水华。由品种单一,主要为蓝藻门,其中微囊藻是优势种,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本实验以富营养化湖湖滇池中的水华蓝藻作为主要原料,将其制成干粉后,利用双协菌株在28-32℃条件下对其进行固态发酵,培养基质初始水份为65%。发酵培养2d后,培养基质中微囊藻毒素含量明显降低,6d后,基质中微囊藻毒素含量未检出(最低浓度检测限1μg/mg)。同时对实验所获得时间序列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双协菌降解微囊藻毒毒的反应为准一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10.
基于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汛期(2017年8月4—10日)水动力、气象和藻类漂移监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汛期香溪河浮游植物叶绿素a(Chla)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分层异重流背景下藻类的水平输移和垂向掺混作用过程.结果表明:1)汛期香溪河库湾水动力具有明显的分层异重流特性,监测期间雷诺数均大于4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