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17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598篇
基础理论   137篇
污染及防治   71篇
评价与监测   62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章剑兰 《绿色视野》2008,(10):39-41
"水华"(water 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绝大多数的水华仅由藻类引起,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也有部分的水华现象是由浮游动物——腰鞭毛虫引起的。"水华"发生时,水一般呈蓝色或绿色。  相似文献   
92.
为加强对太湖蓝藻水华的动态监测,提高环境监控时效,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于2008年1月建成了EOS/MODIS数据DVB—s接收系统,每天接收处理EOS/MODIS数据,对太湖水域蓝藻水华进行大范围实时监控。根据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太湖巢湖流域环境监测和执法监察工作的紧急通知》(环办[2008]11号)精神,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已于2008年4月25日启动太湖藻类监测快报工作,按照要求上报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93.
聂立伟  崔福义  马华 《环境工程》2012,(Z2):510-514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毒有机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进而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大量研究表明,生物吸附已经成为去除有毒有机污染物的重要方法,而藻类作为一种理想的生物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吸附和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概述了藻类对染料、酚类、多环芳烃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吸附。  相似文献   
94.
王兵  夏韬  莫正平  鲜波 《环境工程》2012,(Z2):120-122
Fe(Ⅵ)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Fe(OH)3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废水处理中高铁酸钾发挥同步氧化和絮凝作用。介绍高铁酸钾处理各种难降解废水的机理,同时分析高铁酸钾投加量、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各种废水去除效果的影响。并提出基于高铁酸钾同步氧化絮凝技术处理污水的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5.
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以及时间序列分析法、箱线图、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长荡湖近15年的氮、磷、Chl a等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长荡湖的水质现状、营养物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及藻类生物量与氮磷营养盐的关系.结果表明:自2001年以来长荡湖富营养化呈加剧趋势,近15年来的透明度呈现下降趋势,Chl a浓度则以每年5.5μg/L的速率不断攀升,长荡湖随时都可能爆发大规模的蓝藻水华;长荡湖东部出水口(北干河口区)的水质好于湖体区(湖北区、湖南区、湖心区);TP为长荡湖浮游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96.
查干湖和新立城水库秋季水体悬浮颗粒物和CDOM吸收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别于2012年9月对不同盐度水体的查干湖和新立城水进行水体野外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通过测定颗粒物、CDOM等光学活性物质的吸收系数来对比分析两种水体的光学活性物质的吸收特性、来源及其在400~700 nm范围内对总吸收系数的贡献.结果表明,综合营养状态评价指数显示秋季查干湖、新立城水库水体属于中等富营养化,总悬浮颗粒物的吸收光谱表现均与色素类颗粒物吸收光谱相似.对于盐度较大的查干湖水体(EC=988.87μS·cm~(-1)),非藻类颗粒物占主导地位,各组分贡献率为非藻类颗粒物色素颗粒物CDOM;而盐度较低的新立城水库水体(EC=311.67μS·cm~(-1)),色素颗粒物贡献率略大于非藻类颗粒物贡献,各组分贡献率依次为:色素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CDOM.查干湖总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α_p(440)、α_p(675)和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α_d(440)分别与TSM(总悬浮颗粒物)、ISM(无机悬浮颗粒物)和OSM(有机悬浮颗粒物)、Chl-a(叶绿素a)相关性均较好,相关系数在0.55以上;新立城水库α_p(440)、α_p(675)与Chl-a相关性较好(0.77和0.85,P0.05),α_d(440)与ISM具有相关性(0.74,P0.01),与OSM表现为负相关(-0.63,P0.05).查干湖CDOM吸收系数a_g(440)仅与OSM表现为负相关性(-0.54,P0.05),而新立城水库α_g(440)与其他参数均无相关性.通过对CDOM吸收曲线在250~400 nm的拟合所得到的S_g以及相对分子量M_r发现,查干湖的S_g[(0.021±0.001)m~(-1)]大于新立城的S_g[(0.017 6±0.001)m~(-1)],而CDOM的相对分子量M_r值分别为11.44±2.00(7.5~15.09)、7.53±0.79(6.17~8.89),查干湖M_r值高于新立城水库水体,表明查干湖CDOM组成较新立城水体中CDOM的分子量小,组成更趋向于小分子.查干湖受风速和湖岸坍塌的影响产生矿物悬浮、沉积微粒,水体颗粒物以非藻类为主,部分来自于浮游植物降解产物;新立城水库水体不仅有径流携带的陆源性无机物的输入,同时水体浮游植物生长减弱且微生物分解活动加强,降解有机颗粒物与非藻类吸收系数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97.
在低温条件下运行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絮状污泥颗粒化过程中信号分子可通过传导作用引起各层物质之间的组分变化,通过研究胞外聚合物及污泥相关疏水性的变化规律,并观察此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群落演替特点,揭示环二鸟苷酸(c-di-GMP)在低温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与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接种污泥在颗粒化过程中,胞外聚合物含量从48mg/gMLVSS增长至139mg/gMLVSS,其中以TB层蛋白质增长为主,在颗粒化过程中,c-di-GMP含量由62μg/gMLVSS增至600μg/gMLVSS,始终影响微生物运动及生物膜形成,促使具备胞外聚合物分泌功能的菌群加快分泌胞外聚合物,促进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各个阶段污泥中微生物种群存在较大差异,在反应器运行初始阶段与c-di-GMP合成相关的菌群占据优势,同时在后期表现出较好的脱氮除磷能力,在低温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菌群发生演替并最终形成稳定的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98.
99.
基于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汛期(2017年8月4—10日)水动力、气象和藻类漂移监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汛期香溪河浮游植物叶绿素a(Chla)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分层异重流背景下藻类的水平输移和垂向掺混作用过程.结果表明:1)汛期香溪河库湾水动力具有明显的分层异重流特性,监测期间雷诺数均大于4000,...  相似文献   
100.
产酸脱硫反应器中COD/SO42-比制约的群落生态演替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产酸脱硫反应器的动态试验和配套的静态试验,考察致变因子 COD/SO42-比制约的乙酸型顶极群落的结构、优势种群的组成和生态演替的规律; 阐明乙酸型代谢和乙酸型顶极群落是产酸脱硫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揭示乙酸型顶极群落内平衡与反馈调节的生理代谢机制,并以因变因子**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碱度来表征生态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三维实现生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