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8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381篇
安全科学   831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158篇
综合类   1122篇
基础理论   245篇
污染及防治   167篇
评价与监测   126篇
社会与环境   54篇
灾害及防治   12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7 毫秒
991.
研究不同土壤中,氯氰菊酯降解变化和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在土壤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为15.1~31.4d.土壤中加入氯氰菊酯后,土壤脲酶活性有所激活,对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为低浓度抑制,高浓度激活.氯氰菊酯对不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与土壤性质有关,但处理培养时间达15d后,不同土壤中各项酶活性指标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利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磷的监测方法,通过简要的理论、实验分析,得出采用该方法的最佳显色时间为15分钟至30分钟等经验性结论。  相似文献   
993.
含油污泥调质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炼油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含油污泥,采用调质-机械分离方法进行处理。考察温度、pH值和搅拌时间对含油污泥调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R—A复合药剂为调质剂,在温度为70℃-80℃,pH值为4.0—5.0,搅拌时间为30min条件下,经55kPa(绝压)抽滤后,含油污泥的处理效果最好,滤饼含水率可达到70.3%,进一步方便含油污泥的后续处理,有利于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994.
碳纳米管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解吸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批量实验研究了不同溶液条件下阿特拉津(AT)在单壁碳纳米管(SWNT)和多壁碳纳米管(MWNT)上的吸附/解吸行为.实验结果显示,离子强度对AT在SWNT和MWNT上的吸附没有显著影响,但随着pH值的增大,AT在2种碳纳米材料上的吸附量显著增加;这表明,AT在溶液中的存在状态是吸附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本实验的研究条件下,AT从SWNT和MWNT上的解吸行为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碳纳米管对AT较高的吸附容量和吸附的可逆性表明,碳纳米管的大规模应用将可能带来一定的环境和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95.
pH和盐度对海河干流表层沉积物吸附解吸磷(P)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安敏  文威  孙淑娟  黄岁樑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2):2616-2622
采用等温吸附解吸方法,研究大范围pH(2~12)和盐度(2‰~32‰)对海河表层沉积物吸附解吸磷的影响,并与分级提取技术得到的海河沉积物中磷形态分布相结合,进一步探讨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转化机理.结果表明,钙磷(Ca-P)和难溶态磷(Re-P)为海河表层沉积物磷的主要形态.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符合修正的Langmuir吸附等温线(R2>0.90).海河沉积物(8个典型断面)对磷的理论吸附量较大,说明在今后上覆水含磷浓度较高的情况下,沉积物仍能吸附大量的磷污染物.在海河水磷污染较轻的情况下,沉积物中的磷将释放并导致水体发生富营养化.pH对磷的吸附影响呈“U”型,且随着pH增大,磷的解吸量也增大,这是由于OH-交换能力的增强所致;盐度增大,沉积物对磷的吸附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10‰~15‰之间有反复,并且随着盐度增大,磷的解吸量也下降.  相似文献   
996.
碳酸氢铵溶液解吸二氧化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氨法脱碳主要吸收产物碳酸氢铵溶液受热解吸CO2的过程开展实验研究,借以了解吸收剂再生特点.同时,考虑到常温下碳酸氢铵溶解度和不相称溶解的限制,选择对2mol·L-1以下浓度溶液进行60~90℃常压加热,考察加热温度及溶液浓度对CO2解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碳酸氢铵溶液解吸CO2的选择性强,解吸比例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上升,但低于50%.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碳酸氢铵溶液热分解过程为二级不可逆反应,反应速率常数k=4.4×1013exp(-13541/T).  相似文献   
997.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SOA) formation from hydroxyl radical (OH.) initiated photooxidation of α-pinene was investigated in a home-made smog chamber.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SOA particles was measured using aerodynamic particle sizer spectrometer. The effects of illumination intensity and light application time on SOA formation for α-pinene were evalua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SOA particl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an increasing of illumination intensity, and the light...  相似文献   
998.
沉积物提取液对萘在河流沉积物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行为直接决定其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生物效应与归宿.以往采用背景电解质溶液作为解吸体系的方法,忽略了其与天然水体水化学条件的差异可能对污染物的解吸行为产生的影响,从而造成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天然水体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性能评价方法存在较大偏差.本文通过选用沉积物浸出液代替背景电解质溶液的方式来保证吸附-解吸水化学条件的一致性,采用批量平衡的方法对分别采集于凉水河水系(标记为L)以及东江流域(标记为D)的两种河流沉积物样品,进行连续吸附-解吸实验,以考察多环芳烃萘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规律,从而阐明水化学条件的一致性对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与重要性.实验结果表明,萘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过程呈现出明显的滞后现象.传统的以背景电解质溶液作为介质,研究疏水性有机污染物解吸行为的方法会导致解吸体系的TOC值比模拟天然水体体系减少74.68%~85.01%,这种吸附-解吸水化学条件的差异会增强污染物在沉积物上的滞后性,具体表现为萘在沉积物L和D浸出液中的平均解吸量相比其在背景电解质溶液中分别增加了3.14mg·kg-1和2.40mg·kg-1,平均解吸滞后系数由在背景电解质溶液中的0.04和0.135降低至沉积物浸出液中的0.012和0.072.此现象表明,与纯电解质溶液比较,采用从沉积物中提取的溶解有机碳作为解吸介质,会显著增加萘在沉积物中的平均解吸量,所获得的实验结果更加符合天然水体的实际条件.  相似文献   
999.
Cd~(2+)在两性-阴离子复配修饰塿土上的吸附-解吸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单一修饰和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复配修饰塿土黏化层土壤,采用批处理法研究了Cd2+在供试土样上的吸附-解吸行为,并对其吸附-解吸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20℃、40℃下起始浓度较小时,复配修饰土样吸附量大于BS-12单一修饰土样,温度对吸附的影响不大.Langmuir模型最适合描述供试土样对Cd2+的吸附等温线.复配修饰土样20℃、40℃解吸量差异不大,原土和BS-12单一修饰土样随温度升高解吸量增加.土样净吸附量20℃时BS-12单一修饰土样最高,而复配修饰土样和原土差异不大,40℃时复配修饰和单一修饰土样差异不大,但均高于原土.复配土样的吸附是静电作用和有机修饰剂有机相的疏水阻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根据总氮前期氧化的特点,对氧化时间进行了分段试验研究,得到氧化时间对总氮分析结果的影响结论,提出了总氮分析时对氧化时间的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