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18篇
安全科学   32篇
环保管理   94篇
综合类   533篇
基础理论   67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对苏州河截流区外河段(城郊段)东大盈河口—北新泾,按河道形态,支流与城镇分布等因素,沿程采集24个底泥柱样,测定其不同部位不同深度底泥中COD_(Cr)和NH_3-N含量,分析COD_(Cr)和NH_3-N在沿程和垂向上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底泥中污染沿程分布呈不规则波状起伏,东大盈河、蕴藻浜、盐铁塘、封浜、华漕港、新槎浦等支流口,浮泥层中COD_(Cr)含量达2万mg/kg,超过背景值2—3倍,支流口下游200m范围内均较高;黄渡小支流口、华漕港支流口浮泥层中NH_3-H含量达250mg/kg,超过背景值3倍。在垂向分布上,底泥柱样都出现峰值分布,在某些弯道及支流口出现递减分布。底泥耗氧污染程度主要与支流及其排污量有关,其次是弯道凸岸处污染物易于沉积富集。这为苏州河市郊段环境综合治理、底泥疏浚和处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苏州河底泥的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底泥释放与悬浮的规律,提出了悬浮释放速率方程,其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不大于30%;根据建立的底泥释放迁移和底泥耗氧过程的数学模式,探讨了苏州河污染底泥释放与耗氧对水质的影响。此外,还提出了底泥污染类型的分级,为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3.
海河干流、大沽排污河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状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调查了海河干流和大沽排污河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氯杀虫剂(OCPs)的残留状况.在所选取的16个断面沉积物样品中均有大量HCHs、DDTs检出,表明海河和大沽排污河的DDT和HCH污染相当严重.海河沉积物中HCHs和DDTs总质量浓度分别为3.30~75.96、1.57~221.57 ng/g.大沽排污河沉积物中HCHs和DDTs的残留量分别为2.30~124.61、11.28~237.30ng/g.与国内外部分河流表层沉积物中HCHs、DDTs的含量相比,海河和大沽排污河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含量较高.最后根据两条河流沉积物中的OCPs的残留量,分析了其可能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74.
75.
为了解胶州湾大沽河口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2015年采集60个大沽河口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样和2个柱状样,测试了样品的粒径及主要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显示,大沽河口地区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局部含有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潮汐对粒径较大的砂、粉砂的分选性较好,对黏土的分选性较差;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Zn、Pb、Cu、Cr、Cd、As和Hg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为30.29×10-6、29.35×10-6、80.55×10-6、69.92×10-6、0.08×10-6、0.05×10-6和8.63×10-6;表层沉积物中各金属元素与平均粒径之间有较强的负相关性;利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各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大沽河口潮间带重金属污染程度整体较低,Hg为主要超标元素,近年来,该地区环境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76.
通过采取走访村民、野外实地调查、采集标本、拍摄实物、专家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初步调查清楚了纳板河保护区现有野生药用植物173科、457属、584种,在对这些野生药用植物的多样性、药用部位、使用方法、功效、利用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该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7.
《世界环境》2009,(6):7-7
莱茵河是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它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圣哥达峰下,自南向北流经瑞士、列支教士登、奥地利、德国、法国和荷兰等国,于鹿特丹港附近注入北海。全长1360公里,流域面积22.4万平方公里。自古以来莱茵河就是欧洲最繁忙的水上通道,也是沿途几个国家的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78.
太湖上游水环境对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太湖上游流域的苏南第二大湖泊滆湖及其入太湖的主要河流(太滆运河与漕桥河)的水质和水生植被开展调查、评价与环境生态学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所有样点水质均超富营养化,尤以太滆运河与漕桥河的水体污染为甚。通过PCA综合评价,河流绝大多数河段已是Ⅳ类水体,滆湖也已呈Ⅲ类水体。对水生植物类群调查而言,调查发现太隔运河和漕桥河中上游河段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很小,凤眼莲、芦苇和菰为优势种,沉水植被分布很少,群落退化严重,耐污种篦齿眼子菜和水盾草占优势;在湖泊中心区,沉水植物已完全退化。聚类分析发现所调查的植物可分为3大类群。PCO和CCA分别表明河流与湖泊所在的样点间的水体理化性状出现很明显的分离;该流域水体中不同形态N、P含量或底泥N、P含量主要影响水生植物种类组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79.
地表河流水中总磷含量高低是评定水质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分析数据表明丰水期中总磷主要来源于泥沙中吸附的有机磷和无机磷;水样中总磷含量随着泥沙沉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因此样品采集回来后,样品的泥沙沉降时间是影响地表河流中总磷测定结果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0.
程江  杨凯  黄小芳  吕永鹏 《环境科学》2009,30(7):1893-1900
为了解城市合流制管道系统降雨径流的水文水质变化过程与特征,于2007年7~9月对上海中心城区合流制排水系统(CSS)4类强度降雨(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降雨量、径流量和污染浓度进行了同步连续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径流过程线滞后于降雨过程线约15~25 min,形态与降雨过程线相似,波动幅度低于降雨过程线.4类强度降雨的径流系数分别为:0.33、 0.62、 0.67和0.73.CSS基本存在30/30标准的降雨径流初始冲刷现象,污染物浓度过程线滞后于降雨过程线约30~40 min. 4类强度降雨径流的pH值和重金属Cu、Zn、Cr、Cd、Pb、Ni的事件平均浓度(EMC)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水要求,COD、BOD5、NH+4-N和TP的EMC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25.0~544.1、 31.5~98.9、 8.9~44.2和1.98~3.52 mg·L-1,平均分别超过Ⅴ类水标准9.3、 5.6、 11.7和6.1倍,接近国外城市CSS的平均污染水平.SS与COD、BOD5、NH+4-N和TP在P<0.01水平上均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R为0.359~0.736),颗粒态有机类和营养类污染物的比例平均为70.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