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1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161篇
安全科学   260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499篇
综合类   3090篇
基础理论   162篇
污染及防治   118篇
评价与监测   1183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研究了我国南亚热带森林5种建群树种UV-B辐射诱导的UV-B吸收物质(在280~320 nm波长下测定)的积累及抗UV-B辐射的可能性保护机制.增补UV-B辐射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针叶的甲醇可溶性提取物和细胞壁的碱提取酚类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的光辐射下.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和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叶片的这些化学物质也升高,意味着增补UV-B辐射刺激UV-B辐射吸收物质的生成,形成抗UV-B辐射的功能性保护结构.然而,自然光下已含有大量细胞壁碱提取酚类的荷木(Schima superba)和藜蒴(Castanopsis fissa),这些化合物在增补UV-B辐射下则见下降,很有可能表皮层细胞壁碱提取酚类被转移到含有较低甲醇可溶性色素的液胞可溶性化合物里,这一现象意示着可能涉及叶肉组织光合机构的保护策略.增补UV-B下,马尾松针叶的叶绿素a和b含量不受影响,而其他4种阔叶树叶片则下降10.7% 到16.8%不等.胡萝卜素对增补UV-B辐射的响应变化不一,红椎和荷木的胡萝卜素水平下降,而马尾松、厚壳桂和藜蒴的胡萝卜素则上升,后者也许与功能性增加激发能耗散有关.结果显示,自然条件下不同树种展示出不同的驯化策略以形成抗UV-B辐射增加的防护机制.表4参29  相似文献   
992.
上海人工绿地群落UVB屏蔽效应与冠层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大气污染等人为因素,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逐年增强,而绿地作为城市居民的重要休憩场所,营造健康的绿地辐射环境至关重要.通过研究上海人工绿地典型群落内UVB辐射的日进程,并以全光照旷地为对照分析比较群落UVB屏蔽效率,采用欧氏距离聚类分析方法,对群落UVB屏蔽效率和群落叶面积指数、枝下高等冠层特征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并总结影响屏蔽效率的群落结构因子,以期为营造健康的绿地休憩环境提供借鉴和参考.2007年7月6-8日期间对上海植物园8种类型群落和旷地2 m高处UVB辐射进行同步观测.对观测数据分析表明:1)所测定人工群落UVB平均屏蔽效率为91.1%,群落内2m高处UVB辐射通量仅为全光照旷地的14%.毛竹群落和女贞群落屏蔽效率最高,分别为98.5%,97.8%.2)不同植物群落UVB屏蔽效率在冠层特征梯度上表现出显著的分异,植物群落内UVB辐射通量与群落叶而积指数成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群落高度和枝下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在植被覆盖较少且紫外辐射地面反射较为强烈的游憩场所,可考虑种植叶倾角较小且叶面积较大的植物,如女贞(Ligustrum lucidum)、丹桂(Osmanthus fragrans)等.  相似文献   
993.
近5年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分析了近5年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发现近5年来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明显具有以下趋势:1)增强UV-B辐射对植物个体影响的研究总体上趋于减少;2)对植物信号转导的研究日益增多;3)植物对增强UV-B辐射胁迫的防卫机制和伤害修复研究仍是重点,但更偏重于防卫机制方面的研究;4)更加重视对植物群体及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5)增强UV-B辐射与其它因子(环境背景因子和污染胁迫因子)的复合作用研究成为新的热点和重点.根据近5年的研究进展,推断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有关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和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还会加强,信号转导、分子水平机理以及增强UV-B辐射与其它因子的复合作用研究可能是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94.
补偿生长是生物体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主要指生物体遭受到不良环境胁迫后其生长及生理机能受到制约,但当不良环境胁迫解除后,生物体的生长能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表现出相对未受不良环境胁迫生物体超常生长的现象.迄今为止,补偿生长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水生动物、反刍动物和高等植物上,而针对体积微小的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非常有限.海洋微藻是海洋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在自然界物质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它们可以广泛应用在水产养殖、食品加工、医药保健、环境保护和生物制能等各种行业,具有非常好地开发利用前景.本文利用海洋硅藻三角褐指藻为试验材料,设置黑暗胁迫和UV辐射胁迫处理,着重测定微藻在恢复生长时期的藻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和蛋白质含鼍等指标,探讨经黑暗与UV辐射胁迫后三角褐指藻的补偿生长现象.结果显示,无论是先经正常光照处理还是2 d黑暗处理,UV辐射0.1 rain和0.8 rain的微藻生物量都明显高于不经UV辐射胁迫的微藻生物置;此外,经过不同程度的黑暗与UV辐射处理后,微藻在恢复生长期的叶绿素a和蛋白质含量在某特定生长时期中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叶绿素a和蛋白质含最.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对外界环境变化具有适应能力,一旦不良环境胁迫被解除,微藻会表现出一定的补偿生长效应.我们的研究结果不但拓展和丰富了目前补偿生长的研究对象范围,而且还能为当前赤潮的形成、预测和防治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为有益经济微藻的高效率培养与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5.
黄润  戴飞鸿  陈少瑾 《生态环境》2008,17(2):495-499
水中痕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是经典的分析化学难题,传统分析方法既费时又费材料,且只能测定某一时间点的浓度.三油酸甘油脂半透膜被动采样器虽能克服传统方法的一些缺点,但对膜的要求较高.通过在一个固定于不锈钢网上,扁平、密封的商品低密度聚乙烯(LDPE)膜袋夹层中均匀涂布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作出一种新的半透膜被动采样器.用此被动采样器在混合多氯联苯(PCBs)的过饱和水溶液中反复模拟采样,测得半透膜最佳富集时间、时间和富集量的关系曲线以及其它特性.使用气质联用仪测得的数据证明此装置可用于水体中多氯联苯等痕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采集和定量分析,其线性富集时间可达 9 d,富集率大约为3×103 ~ 6×103倍,为今后的环境监测提供了一种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富集率好、费用低廉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6.
微波催化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正交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采用活性炭与Fenton试剂处理垃圾渗滤液,并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微波辐射时间、pH、活性炭用量、硫酸亚铁用量和H2O2用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活性炭用量、微波辐射时间、硫酸亚铁用量和H2O2用量;在100 mL水样中,最佳处理条件为活性炭2 g、H2O20.2 mL、硫酸亚铁0.834 g、pH 6、微波辐射时间10 min,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去除率达到75.36%.  相似文献   
997.
提高环境监测服务质量赢得先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我国的相关承诺,环境监测与分析测试领域对外开放的力度将加大,国外的检测机构可以进入国内市场,无疑将对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带来较大的冲击。因此,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及早调整策略,提高服务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相似文献   
998.
在废气监测中常遇到烟道内负压〉15kPa的污染源,采样抽气泵必须克服烟道负压和采样系统本身阻力才能采到样品,如操作不当易引起泵的损坏和测试误差,现结合多年实践介绍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999.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应处理好的问题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以下简称验收监测)是环境监测依法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的直接途径,是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的重要环节。在验收监测中处理好以下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00.
Electron beam was successfully used for the degradation of 2-chlorophenol (2-CP) and 4-chlorophenol (4-CP) in aqueous solutions in this research. The effect of radiation dose on substrate degradation and dechlorination of solutions with concentration of 50mg/L w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pH and presence of oxygen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e concentration of 2-CP and 4-CP remaining in solution after irradiation were measured by HPL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creased radiation dose led to increased degradation of the chlorophenols and increased CI^- yield. Deaeration was also found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rate of degradation of chlorphenols in water while degradation and dechlodnation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 was lower than at low to neutral 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