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317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50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1.
鄱阳湖流域面源污染负荷模拟与氮和磷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气象、土壤、土地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和农业管理等数据基础上,对输入鄱阳湖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五河"上的7个水文站的径流、泥沙和面源氮(N)和磷(P)污染负荷进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利用实测数据对参数校准和验证,通过SWAT模型对2003—2012年十年间入湖的径流、泥沙和面源N、P污染负荷进行了模拟.2003—2012年面源总氮(TN)、总磷(TP)、硝氮(NO-3-N)、有机氮(ON)和有机磷(OP)面源污染负荷入湖特征呈现出:时间变化上,年际间变化大、年内集中在4—7月入湖,鄱阳湖N、P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于面源污染,入湖面源TN组份中NO-3-N所占比重较高,TP组份中OP所占比重较高的特征;空间分布上,"五河"中赣江流量和流域面积最大,流域各项面源N、P污染物入湖量最大;修水流量和流域面积最小,流域各项面源N、P污染物入湖量最小的特征.  相似文献   
512.
基于InVEST模型的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情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的评估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自然资源管理政策制定中。通过参与式评估框架(FoPIA)方法建立鄱阳湖湿地到2020年的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以此作为参数应用到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的评估权衡模型(InVEST),以鄱阳湖湿地指示性生物(越冬候鸟)的栖息地为研究对象,定量和空间化评估典型村落未来土地利用情景下候鸟栖息地质量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生态保育情景下,受生态退耕等因素的影响,栖息地规模增加,人类胁迫活动减少,鄱阳湖湿地典型村落候鸟栖息地的平均质量提高到0.89,比现状水平提高27.0%;在经济发展情景下,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张使得候鸟栖息地受到的胁迫增强,栖息地的平均质量下降为0.57,比现状水平低14.0%;在自然增长情景下,候鸟栖息地平均质量为0.66,比现状水平增加了1.5%。  相似文献   
513.
以2011年7月份(丰水期)鄱阳湖实测数据为基础,通过不同底质在遥感影像上的光谱特征,将鄱阳湖底质分为沙滩、泥滩和草洲3种类型,并就不同底质类型鄱阳湖水体和底泥总氮(TN)、总磷(TP)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底质类型不同时,鄱阳湖表层水体TN、TP含量以及底泥磷含量平均值:沙滩泥滩草洲。底泥TN含量平均值:草洲泥滩沙滩。(2)底质为沙滩的站点主要分布在饶河入湖口至都昌段、赣江北支入湖口至星子段和入江水道前段,饶河、赣江高含量氮、磷的输入,以及沿途陆源污染物的排放,可能是沙滩底质表层水体TN、TP含量较高的一个因素;泥滩底质的站点,有一部分分布在星子至湖口段,该区间陆源污染的影响是泥滩底质表层水体TN、TP含量居次原因之一;而底质为草洲时,草洲对水体中氮、磷的吸收使得草洲底质的站点表层水体TN、TP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514.
利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标记分析湖内鲤、鲫群体遗传多样性,从40个随机引物中各筛选出8个引物适合鲤、鲫群体RAPD扩增。在鲤群体中,共检测出60条带,其中多态性带42条,多态位点比率为70.00%;而在鲫群体中,共检测出61条带,其中多态性带40条,多态位点比率为65.57%。用POPGENE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结果显示:湖内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e=0.230 1,H0=0.391 0)和鲫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e=0.218 6,H0=0.375 8)都较高,都有较大的遗传变异。而在鲤、鲫群体内,雌性群体与雄性群体相比较,其各自的遗传多样性很接近。  相似文献   
515.
综合 视界     
《环境教育》2013,(9):12-13
  相似文献   
516.
随着江西各地招商引资、发展工业步伐的加快,作为赣北的一颗明珠——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本文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从法制层面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构想。  相似文献   
517.
随着江西省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鄱阳湖流域正承受着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然而,工业化是江西省实现经济腾飞的必然选择,可以预计,鄱阳湖流域必将面临沉重的环境压力.本文基于公共政策分析的视角,探讨了实现鄱阳湖流域环境良治的政策选择与条件支撑.  相似文献   
518.
渍害田地下排水技术与江汉平原农业综合开发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江汉平原是全国重点开发区域之一。本文由分析江汉平原的资源优势及其主要后备资源渍害中低产田入手,以科学试验资料为依据,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地下排水技术是改造渍害中低产田的治本措施,进而说明了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江汉平原农业综合开发的主体和关键。  相似文献   
519.
平原感潮河网地区非点源污染严重,同时由于本身具有的交叉污染等特性,造成了整个平原河网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环境安全问题。文章在南通平原河网地区选择圩区作为典型区,以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野外原位试验,研究平原河网典型圩区各形态污染物随降雨径流的迁移特征,建立了稻季农田营养盐的迁移通量与径流通量、施肥量及降雨距施肥时间间隔三者之间的定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520.
古洪水研究途径及其在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史料记载特点,提出了古洪水鉴别原则,并就历史洪水序列的检验、洪水发生频率的划分、洪水演变趋势的定量刻划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