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317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50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21.
基于源汇过程模拟的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鄱阳湖磷污染问题突出,总磷超标且浓度逐年增加,成为制约鄱阳湖流域(江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科学解析鄱阳湖总磷污染来源,耦合多污染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和SPARROW模型,建立基于源汇过程模拟的流域污染源解析技术方法,针对鄱阳湖流域13种总磷污染源开展负荷估算、模拟校核和入湖时空贡献定量解析.结果表明:①鄱阳湖总磷负荷以陆域输入为主(占90.8%),主要污染来源为农业和城镇生活源,贡献率分别为56.4%和30.6%;污染来源按贡献率的大小排序依次为种植业(29.3%)>城镇生活(24.6%)>畜禽养殖(17.2%)>水产养殖(9.9%)>内源释放(6.9%)>城市径流(6.0%)>农村生活(2.2%)>工业企业(1.6%)>其他源(0.46%).②在空间贡献方面,总磷入湖负荷主要来自于滨湖区和赣江集水区,贡献率分别为33.5%和31.8%,其他集水区总磷贡献率较小(合计为25.5%),湖体贡献率为9.2%;同时,不同子流域污染源贡献结构也存在空间差异性.③在时间贡献方面,总磷入湖负荷量呈季节性波动特征,贡献峰值多出现在6月,雨季(3—8月)陆源输入负荷占全年的70%.④所构建的基于源汇过程模拟的污染源解析模型可用于流域水污染来源成因精细化解析.研究显示,鄱阳湖总磷污染来源具有明显时空差异性,建议围绕滨湖区和赣江集水区等高贡献区域设立优先管控区,重点针对种植业、城镇生活、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源,制定磷污染源汇过程减排政策措施,以改善鄱阳湖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522.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地势平坦、水流流向不定、上下游关系不明确的特点,以太湖流域为例,根据“十二五”期间流域内各区域COD和NH3-N两种污染物的削减量和削减成本,运用非线性回归获得各区域的污染物削减成本函数.根据污染物削减成本函数,以流域污染物削减总成本最小为规划目标,以区域间污染物转移量不超过30%为约束条件,构建基于单目标非线性规划方程组的流域污染物削减总成本最小化模型,求解模型获得太湖流域各区域间的污染物削减成本优化配额方案,计算行政指令配额方案与成本优化配额方案下各区域污染物削减成本的差额,以此为依据,核算生态补偿金额并确定生态补偿方向.核算结果表明,相比行政指令配额方案,太湖流域的成本优化配额方案能够节省9 897.03×104元的污染物削减总成本,根据成本优化配额方案,江苏省需要向浙江省和上海市提供10 577.86×104元的生态补偿费用,浙江省和上海市可分别获得8 909.12×104和1 668.74×104元的生态补偿费用.这种基于流域污染物削减成本最小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根据污染物削减成本函数核算生态补偿金额并确定补偿方向,由于污染物削减成本函数有一定的变动性,因此,允许两个区域间根据成本变动情况改变补偿方向,是一种双向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523.
DRASTIC模型易使用,在国内外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平原河网地区地势平坦、地下水埋深浅,DRASTIC模型需根据其特征进行改进,目前应用尚不多见。该研究结合平原河网地区水文地质特征,选取地下水埋深、净补给量、含水层厚度、水力阻力及含水层渗透系数5个指标改进DRASTIC模型,基于GIS软件构建平原河网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DRAHC模型,并以上海市为例,进行实例计算与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地下水脆弱性总体较高,"较高"和"高"占全市总面积45.27%,"中等"占33.08%,"低"和"较低"占21.65%。各指标的单参数敏感度分析和地图移除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权重与理论权重大小排序基本一致,每个指标去除均对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说明DRAHC模型在平原河网地区应用的合理性。该研究结果能够为上海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为类似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4.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对鄱阳湖水样的荧光光谱进行研究,探讨了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荧光组分与氮磷营养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CDOM由2类3个荧光组分组成,即类腐殖荧光组分C1(245/391nm)和C2(255,340/453nm),及类酪氨酸组分C3(275/304nm).在CDOM组成中,微生物作用类腐殖质C1占40.8%,陆源类腐殖质C2占30.8%,类酪氨酸物质占28.4%.类腐殖质和类酪氨酸在两个极端水文条件下表现出截然不同规律,即类腐殖质在枯水期荧光强度和贡献都为最低,在丰水期贡献率最大,而类酪氨酸在丰水期,荧光强度和贡献为最低,在枯水期贡献率最大.CDOM各荧光组分强度分布因水文条件不同具有差异性.各荧光组分在同一水文条件下,荧光强度变化趋势相似.荧光光谱参数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中CDOM呈现外源和内源的特征,其中枯水期以外源输入为主.各荧光组分都与水体中总氮(TN)和溶解性总氮(DTN)呈现显著正相关,类酪氨酸组分与总磷(TP)呈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25.
邯郸市平原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市平原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出现大面积降落漏斗区,生态失衡,同时,因汛期降雨得不到有效利用而存在白白流走或造成水灾的现象。本文结合该市水资源状况,探讨了如何变洪为宝?有效地建立平原地区地下水库、补充地下水等问题。  相似文献   
526.
鄱阳湖地区洪水灾害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惟群  付凌晖  王惠文 《灾害学》2003,18(1):30-35,46
在对多年水文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Kohonen自组织映射对鄱阳湖地区降水时序变化、长江来水和湖水水位变化进行模式识别。之后,将所得的模式作为解释变量,用CART方法对样本年份进行分类,建立了鄱阳湖区灾害模式判别树。借此揭示了鄱阳湖地区降水和长江来水对鄱阳湖洪涝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7.
采用参与性评估方法(PRA)对吕梁市和临汾市200户农户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从农户视角评价山西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结合农户建议提出根据林种适当延长退耕还林补助年限;分区域适度提高退耕还林补助标准;加强退耕还林农户技术指导和培训;发挥林业资源多重效益,扩大吕梁山区退耕还林补助范围等政策建议,为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528.
论证了江西省鄱阳湖地区地下水中氟元素的背景特征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氟元素的背景特征和形成与地下水含水介质成分,上覆岩土性质、地下水的酸酸度及迳流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29.
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地下水下降对该区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  张爱军  张瑞芳  周大迈 《生态环境》2007,16(5):1518-1520
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的地下水持续下降,对土壤成土条件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对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地下水及地下25 m内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进行研究,发现由于该区地下水下降引起饱和含水量土壤层由原来的地下1-2米,演变成现在的30-40米以下,土壤水库储水量显著降低;通过毛管水上升模拟试验,证实地下水已经不再参与土壤的形成过程,该区土壤的成土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土壤由潮土向褐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30.
鄱阳湖围垦的洪水位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闵骞 《环境与开发》1998,13(2):15-18
为解决鄱阳湖围垦造成的湖泊土地资源开发与湖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尖锐矛盾,利用水文学方法,计算出典型年洪水位在不同围垦背景下的洪水位过程,用以确定围垦的洪水位效应,并据此建立洪水位围垦效应与围垦面积的关系;估算再围垦的洪水位效应和退垦还湖效益及湖区大中型圩堤的抗洪能力,提出鄱阳湖区当前适宜退垦还湖面积为450km^2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