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39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7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杨伟华  于红霞 《环境化学》2013,(7):1168-1179
基于分子对接方法探讨了多溴二苯醚(PBDEs)类化合物与人雌激素受体α亚型间的分子作用机理.对多溴二苯醚类化合物是否具有拟雌激素功能的研究得出:可通过对接打分值和化合物结构特征来推测PBDEs母体化合物是否具有拟雌激素活性;对HO-PBDEs,与氨基酸残基GLU53和/或ARG394形成氢键可能是影响其拟雌激素活性的重要因素;对MeO-PBDEs,疏水MeO-位于结合腔的疏水中部有利于拟雌激素活性.从结构及构象分析得出,邻位疏水基(Br-、MeO-)有利于PBDEs类化合物的拟雌激素活性.同时对多溴二苯醚类化合物是否具有抗雌激素功能的结合特征研究发现,表现出抗雌激素活性的部分PBDEs类化合物伸进通常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雷洛昔芬和4-羟基它莫西芬的烷基胺侧链占据的通道,而大多数未表现出抗雌激素活性的PBDEs类化合物的结合模式类似雌激素受体激动剂17β-雌二醇,位于结合腔,没有伸进通道.本研究从化合物结构及化合物在受体内结合的构象特征上解释化合物活性不同的原因,以期能够利用构象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152.
生物活性炭法处理ABS树脂生产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负载经驯化后微生物的活性炭与未负载微生物的空白活性炭处理ABS凝聚干燥工段废水,研究生物活性炭系统中存在的生物再生作用.结果表明,生物活性炭能够高效分解转化ABS废水中的有机腈类及芳香类污染物,其处理出水的COD、TOC及Org-N的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并且废水中的有机氮主要分解转化为NH3-N,其NH3-N转化率高达65%.生物活性炭表面繁殖了大量的长杆菌、钟形虫及少量的球菌,活性炭能够为微生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并保护微生物避免受有毒难降解污染物的抑制作用,同时活性炭表面生长的微生物能够对活性炭进行生物再生,使其长期保持高效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53.
构建湿地去除酞酸酯的基质微生物和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酞酸酯的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已成为全球最普遍的污染物之一。报告了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对含酞酸酯(DBP等)的污水污染的去除效果,以及湿地去除酞酸酯的基质微生物和酶方面的净化机理。具体结果如下: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对酞酸酯污染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去除率高达99.9%以上;构建湿地对酞酸酯的净化主要发生在氧气含量相对较多的下行流池,上行流他的净化作用相对较差;同时分层实验还发现,构建湿地的净化作用主要集中在湿地上层基质中。通过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利用构建湿地处理酞酸酯污染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4.
含氟取代苯类化合物lgK_(ow)和-lg1/EC_(50)的QSP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aussian 98程序,在B3LYP/6-311G**和HF/6-311G**2种水平上全优化计算了24个含氟取代苯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基于得到的分子结构描述符,分别建立了用于预测含氟取代苯化合物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gKow)和毒性(-lg1/EC5)0的模型,预测lgKow的模型包含3个变量(偶极矩(μ),总能量(TE)和热能修正值(Et)h),预测-lgl/EC50的模型包含2个变量(分子中原子最负的电荷(q-)和零点振动能(ZPE))。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q分别为0.8480和0.9154),并用t-检验和变异膨胀因子(VIF)对2个模型中各变量的显著性和自相关性进行了检验。预测-lg1/EC50的模型的预测能力优于溶剂化能参数得出的模型。  相似文献   
155.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12种硝基苯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液萃取-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硝基苯、硝基氯苯(间硝基氮苯、对硝基氯苯、邻硝基氯苯)、二硝基苯(对二硝基苯、间二硝基苯、邻二硝基苯)、2,5-二硝基甲苯、2,4-二硝基甲苯、2,4-二硝基氯苯、3,4-二硝基甲苯、2,4,6-三硝基甲苯12种硝基苯类化合物,萃取液经净化(或浓缩)后进行色谱分析,用带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定性定量准确,线性相关性强,干扰小。12种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为0.001~0.064μg/L,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0.0%~104%之间,RSD在2.5%~6.4%之间。  相似文献   
156.
对国标法(GB 11889-89)中的N-(1-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苯胺类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指出了苯胺类化合物测定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应用改进过的方法测定水中苯胺类化合物,方法快速、准确、简便,检出限为0.03 mg/L。应用该方法分别对金华市地表水及工业废水中的苯胺类化合物进行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3.1%~104%。  相似文献   
157.
为了检测五种酞酸酯类化合物的类雌激素活性,采用重组人雌激受体α、相关效应元件以及β-半乳糖苷酶报告基因酵母分别测定17β-雌二醇(E)2、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单独作用时诱导酶活并计算其EC50。通过各化合物与E2的EC50的比以及最大β-半乳糖苷酶活性来比较酞酸酯类化合物的类雌激素活性。五种酞酸酯类化合物的实验浓度范围为1.0×10-3~1.0×10-11 mol/L。结果表明,DEP(1×10-7~1×10-9 mol/L)、DBP(1×10-6~1×10-9 mol/L)、BBP(1×10-3~1×10-6 mol/L)具有明显的类雌激素活性,诱导的最大酶活分别为:1.515、0.832 2、1.669,而DMP和DOP并未检出明显的类雌激素活性。DEP、DBP、BBP与E2的EC50的比分别为8.85×10-2、2.54×10-2、8.82×10-6。说明DEP、DBP在低浓度就表现出类雌激素活性,而BBP在较高浓度才表现出类雌激素活性。  相似文献   
158.
建立了空气中苯胺类化合物(ADs)的硅胶吸附管采样-超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通过硅胶填料吸附管,以0.5 L·min-1流速采集空气中ADs.采用1 m L含1%氨水的甲醇,对硅胶填料解吸20 min.解吸溶液经0.22μm尼龙滤膜过滤,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紫外检测波长为250 nm.7种ADs在5 min内实现基线分离,在0.05—2.0 mg·L-1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3—4.5μg·m-3(采样体积10 L),在0.05、0.2μg和2.0μg加标水平下,回收率分别为86%—121%、90%—119%和87%—103%,RSD分别为2.2%—4.8%、0.7%—3.6%和1.6%—3.6%.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空气中7种ADs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59.
酞酸酯(PAEs, phthalate acid esters)是目前最普遍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一定剂量的酞酸酯会产生生殖和发育毒性等健康危害。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T3)为受试生物,评价了甲醇和3种PAEs [dimethyl phthalate (DMP), diethyl phthalate (DEP), dibutyl phthalate (DBP)]对其剂量—效应关系,以期为酞酸酯暴露风险评价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采用Logit和Weibull非线性函数(全浓度区间)分别对甲醇和3种PAEs的浓度—效应曲线进行拟合,效果均优于线性函数(局部浓度区间)拟合。其中,甲醇的线性与Logit函数拟合r2分别为0.9592和0.9863,两者EC50分别为1.185和1.044 mol·L-1,结果相近。数据结果表明,采用明亮发光杆菌测试PAEs急性毒性时,以甲醇为助溶剂(浓度<0.247 mol·L-1,毒性效应可忽略)是可行的。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首次以甲醇为助溶剂,以DMP?DEP和DBP 3种PAEs对明亮发光杆菌进行毒性测试。线性拟合DMP?DEP和DBP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浓度-效应曲线,拟合r2分别为0.9262、0.9214、0.9339,其EC50分别为2.64E-04、2.79E-04和1.14E-05 mol·L-1。与此同时,3组PAEs毒性数据均能以Weibull函数进行非线性拟合, r2分别为0.9749?0.9742和0.9648,效果良好,其EC50分别为1.49E-04、2.72E-04和9.00E-06 mol·L-1。两种拟合结果表明, Weibull 函数非线性拟合效果更优,半致死浓度 EC50结果相近。由上述结果可知,以甲醇为助溶剂时,DMP?DEP 和 DBP分别在6.14E-9~6.14E-3、5.04E-5~2.52E-3和3.76E-9~3.76E-5 mol·L-1浓度范围内,3种PAEs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急性毒性强弱为DBP>DMP>DEP。在上述浓度范围内,DMP、DEP和DBP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6.87%、95.24%和88.35%。  相似文献   
160.
改性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对水中酞酸酯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柠檬醛化学改性壳聚糖,制备柠檬醛交联壳聚糖树脂。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比表面测定及孔径分析方法表征柠檬醛交联壳聚糖树脂的结构。在25℃,pH为7条件下,考察柠檬醛交联壳聚糖树脂对3种酞酸酯(PAEs)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DEHP)的吸附性能,剖析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对DMP、DEHP和DBP的吸附容量分别为92、113和87 mg/g,而柠檬醛交联壳聚糖树脂对DMP、DEHP和DBP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47、166和190 mg/g,柠檬醛交联壳聚糖树脂对3种PAEs的吸附效果明显提高,吸附动力学均满足一级动力学方程。经吸附剂再生实验,柠檬醛交联壳聚糖树脂对PAEs的脱附率达到96.5%~97.1%,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