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0篇
  免费   608篇
  国内免费   2192篇
安全科学   376篇
废物处理   285篇
环保管理   587篇
综合类   4695篇
基础理论   506篇
污染及防治   1368篇
评价与监测   76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348篇
  2014年   603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437篇
  2011年   453篇
  2010年   396篇
  2009年   422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我国一些城市污泥中多环芳烃(PAHs)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应用GC/MS对我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共11个城市污泥中的17种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进行了研究,各城市污泥中∑PAHs的含量在2.271-143.804mg/lg之间,依次为兰州污泥>珠海污泥>北京污泥>广州污泥>佛山污泥>无锡污泥>沙田污泥(香港)>元朗污泥(香港)>大埔污泥(香港)>西安污染>深圳污泥,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主要是蒽、荧蒽、苯并(a)蒽和屈等,珠海污泥和北京污泥的苯并(a)芘含量超过我国城市污泥农用标准,各化合物的最高含量分别分布在兰州污泥、珠海污泥、北京污泥和广州污泥中,各城市污泥中的PAHs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均以少数化合物为主,主要是3和4个苯环的化合物,2、5和6个苯环的化合物含量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942.
厌氧污泥胞外聚物的提取,测定法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志杰  谢华 《环境科学》1994,15(4):23-26
选用6种方法,对4种不同性状的厌氧污泥的胞外多聚物(ECP)进行提取试验。此外,采用2种方法测定提取液中多糖浓度,还测定核酸浓度以检查细胞的破坏程度,通过对比,认为硫酸法提取的ECP较完全,对细胞的破坏作用小,而苯酚-硫酸法较适于测定提取液中的多糖含量。文中还对厌氧污泥ECP的含量,成分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43.
污泥施肥时重金属镍对农作物的毒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盆栽和小区试验,研究了在石灰性土壤中镍污染对小麦和水稻的影响;两种作物对土壤中镍的吸收、迁移和累积规律。建议农田污泥施肥时镍的控制标准为330PPm。  相似文献   
944.
通过生物沥浸预处理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和去除其中的重金属,有利于降低后续污泥处理和处置过程中的成本和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以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驯化所得的嗜酸性硫杆菌混合菌群为接种物,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底物(FeSO4·7H2O)对污泥进行生物沥浸预处理试验,考察生物沥浸过程中污泥比阻(SRF值)和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生物沥浸预处理可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并去除其中的重金属,污泥比阻降低率的变化范围为5.73%~79.53%,污泥中重金属去除率的变化范围为0.38%~90.84%,且底物浓度的改变对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和提高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率有一定的影响;当底物浓度为6g/L、生物沥浸5d时,可获得污泥最佳的脱水性能和污泥中重金属最佳的去除效果,在此条件下生物沥浸预处理后污泥的SRF值为0.52×1013 m/kg,污泥中重金属Zn、Cd、Cu、Ni、Pb和Cr的去除率分别为80.36%、76.89%、80.93%、86.04%、58.37%和58.52%。  相似文献   
945.
聚合铝混凝过程研究:不同形态硅酸的影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形态硅酸对聚合铝混凝过程的影响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经预制形成的具有不同形态分布组成的硅酸与聚合铝 ,在投加后相互间发生了十分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 ,并受溶液pH值的影响 ,从而最终决定了混凝效果 .反应过程中所生成的形态产物及其物化特征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聚合铝碱化度以及所投加的Si Al比 .其中碱化度越高 ,最终产物所带电荷越高 .而不同硅酸所起影响作用分别取决于聚合程度 ,在与聚合铝反应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单体硅酸与单体铝迅速发生较强的络合作用 ,抑制了多聚水解铝阳离子的形成 .聚合硅酸则倾向于与聚合铝形态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胶状化合物 ,从而在溶液中稳定存在 .对于胶体硅酸 ,在聚合铝作用下迅速凝聚形成更大的聚集体 ,在颗粒物间架桥形成粗大的絮体 .所得结果对混凝机理的解释与复合混凝剂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46.
为了探究3种不同粒径的污泥生物质炭(S1:大粒径 0.165 mm;S2:中粒径为0.025~0.165 mm;S3:小粒径0.025 mm)对Zn的吸附效率和固化稳定的机理,以此为污泥生物质炭在水污染控制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实验室模拟法,研究不同反应时间、溶液初始pH和重金属浓度对生物炭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运用四步萃取法分析生物炭上Zn的吸附形态.结果表明:①生物炭在4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率呈先增加后平缓的趋势,最终吸附量S1S2S3;②溶液初始浓度为0~2 mmol·L~(-1)时Zn~(2+)的吸附量呈线性增长趋势,但随溶液浓度超过2 mmol·L~(-1)时吸附量开始趋于饱和;③3种不同粒径生物炭的水溶性组分Zn分别占总萃取量的1.70%、5.02%和7.47%,可交换态组分分别占25.27%、32.35%和27.29%,酸溶性组分分别占35.06%、38.63%和27.90%,非生物利用组分分别占37.97%、24.00%和37.34%.④污泥生物质炭的动力学吸附特征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单位质量的污泥生物质炭粒径越小吸附量越大;⑤污泥生物质炭的等温吸附特征更符合Langmuir模型,小粒径的生物质炭最大吸附量最优;⑥在酸性条件下随着pH的上升污泥生物质炭的吸附率在逐渐增加,碱性条件下吸附率的增加可能是形成锌的络合物沉淀导致的;⑦Zn的吸附形态以酸溶性和非生物利用态为主,水溶性占比较小.污泥生物质炭对Zn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S1吸附的Zn酸溶性组分和非生物利用组分占比最大,吸附效果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947.
食品生产废水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排水量大、污染物浓度、水质水量变化大的特点,如不处理就直接排放,将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本工程中废水原水水质参数为:CODCr<5000mg/L,BOD5<3000mg/L,SS<500mg/L,pH5.0~7.5,水温20~30℃.针对该废水水质特点,采用气浮-生化-砂滤工艺处理食品生产废水.运行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管理简便、抗冲击负荷、污泥量小、出水水质稳定、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处理后出水CODCr85mg/L,BOD524.3mg/L,SS56.2mg/L,pH6~8,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948.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研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污水污泥产量巨大且成分复杂,如何对它进行合理利用已越来越受人们关注,若处置利用不当就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作用,也就明显地削弱了污水处理厂的净化功能。文章系统地综述了城市污泥处置与利用的现状和趋势,指出污泥资源化利用是今后污泥最终处置的根本方式,并就目前研究较多的污泥制作建筑材料、热解制油、制取燃料、堆肥利用、等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前景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9.
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是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的处置方法中,土地利用逐渐被各国所广泛采用。通过对秦皇岛第三、第四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的基本性质进行测试,以此为基础对污泥的农用价值及其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950.
曹效鑫  魏春海  黄霞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1):1443-1447
通过试验考察了粉末活性炭(PAC)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的影响.在2种类型的污泥(膨胀污泥和非膨胀)中,投加适量PAC可以减轻膜污染,表现为临界膜通量的提高和连续运行中膜污染增长速率的降低.当污泥性质和浓度不同时,最佳PAC投加范围亦不同.PAC投量过大会引起临界通量下降.PAC的投加显著降低了混合液中溶解性物质的浓度,减轻了溶解性物质的吸附和膜孔堵塞污染,并改善了絮体结构.污泥比阻与污泥混合液膜过滤性能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污泥混合液膜过滤性能的快速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