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67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MgSO_4和NaOH为原料,采用静态水热法制备152型碱式硫酸晶须。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时间以及原料中加入Na_2SO_4对制备碱式硫酸晶须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式硫酸晶须的适宜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50℃,NaOH与MgSO_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1,NaOH浓度0.833 mol/L,反应时间为33 h。原料中加入一定量Na_2SO_4有利于针状碱式硫酸晶须的形成。依据0℃时Na_2SO_4-MgSO_4-H_2O体系相图,设计了白钠矾为原料制备碱式硫酸晶须并副产十水硫酸钠的工艺。  相似文献   
82.
研究过磷酸钙、石灰和硅钙肥单一施用对土壤Cd形态和小麦植株不同器官Cd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微碱性Cd污染土壤安全利用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改良剂对小麦成熟期土壤Cd形态以及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提取态镉含量的影响,分析小麦不同器官中Cd的含量.结果表明:过磷酸钙显著降低了土壤的pH值,石灰和硅钙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值.3种改良剂均可以显著降低土壤DTPA提取态镉含量,其中施用硅钙肥(3%)的效果最好,降幅为73.60%.添加硅钙肥可显著降低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同时增加残渣态镉含量,其中硅钙肥(3%)处理效果最佳,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降幅为63.30%,残渣态镉含量增幅为56.20%.3种改良剂均可显著降低小麦地上部、地下部Cd含量,其中硅钙肥处理对小麦地上部及地下部Cd含量降低效果最佳.硅钙肥(1.2%)处理对小麦籽粒镉含量降低效果最好,降幅为90.85%.土壤pH值与土壤DTPA提取态Cd含量达到了极负显著水平,土壤DTPA提取态Cd含量与小麦各器官中Cd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施用不同改良剂可不同程度的降低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和小麦植株不同器官中Cd的含量,缓解Cd对植株的胁迫效应. 3种改良剂在同等剂量水平下,硅钙肥对小麦器官中镉的降低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3.
MAP法沉淀回收装置的运行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一种简易的MAP回收装置,研究了间歇运行条件下反应时间和曝气量对MAP法除磷效果的影响,确定出最佳反应时间为90 min,最佳曝气量为1.2 L/min,相应的除磷率可达98.26%,沉淀回收率为74.54%。当增加一个漏斗形隔板分离反应区和沉淀区并连续运行时,除磷率和沉淀回收率分别为92.11%和63.66%。当不投加盐和铵盐而仅调控实际污泥脱水滤液的pH值为9.8时,其连续运行的平均除磷率和MAP回收率分别可达95.16%和70%,运行性能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84.
我国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随着合金应用技术的不断提高,合金在各个行业的用量日益增大,为废和废旧合金的回收与利用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推动了我国再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5.
磷酸氨镁法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氨氮最佳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浓度氨氮(NH^+4-N)是造成晚期垃圾渗滤液难以生物处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物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存在不足。磷酸氨(MAP)沉淀法可以彻底地去除晚期垃圾渗滤液中NH^+4-N,而且生成的沉淀物是非常好的缓释肥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及应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pH=8.5-9.5,n(N):n(Mg):n(P)=1:1:1时,处理效果较好,NH^+4-N去除率大于96%,且残余总磷(TP)浓度小于原水值。  相似文献   
86.
MAP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P法(磷酸铵沉淀法)是去除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一种有效技术。本文叙述了MAP法去除废水中氨氮的反应机理,分析pH值、物质摩尔比,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该方法具有去除率高、反应速度快、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同时还实现了对氮的有效回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7.
药剂费用过高是阻碍磷酸铵结晶技术应用的难题之一,通过磷酸铵热解产物循环沉氨可降低药剂费用.但湿法热解会生成热稳定性更好的NH4MgPO4·H2O,从而增加了磷酸铵热解的能耗.采用干法热解时,由于不引入额外的水分子,可以降低磷酸铵的热解温度.同时,在磷酸铰热解过程中加入NaOH碱促试剂,可有效促进磷酸铵释放NH4+,提高热解产物的沉氨效率,但同时上清液磷酸盐残留量也随NaOH添加量和热解温度提高而增加.热解温度为110℃时,直接热解产物沉氨效率为84%,而NaOH碱促热解产物沉氨率达到87%(NaOH与NH4+物质的量比为1:1),但此时上清液磷酸盐残留质量浓度达到2.3 mg/L,略高于GB 8978-1996《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1.0 mg/L,方便废水的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88.
本文对氧化脱硫技术运用于有色金属火法冶炼烟气治理的工艺路线、设计和运行参数、技术优势进行了讲述,同时采用了纳米铁技术去除该种脱硫废水中的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物,使废水达标排放,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9.
葛杰  林郁  钱锋  宋永会  王毅力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2):2998-3005
以模拟厌氧消化液为处理对象,进行了磷酸铵(MAP)结晶实验,考察了p H值、CO2-3、Ca2+以及CO2-3和Ca2+共存对磷酸铵结晶反应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 H值升高,磷的去除率显著提高,并在p H值为9.5时得到具有良好沉降性能的针状MAP晶体;CO2-3的存在会使磷去除率降低,在实验设定CO2-3浓度最大的条件下,磷去除率降低约17%,同时CO2-3会削弱Ca2+对MAP结晶反应的贡献,但并不改变MAP晶体形态和纯度;Ca2+存在则可以提高P去除率,但对MAP结晶反应抑制作用显著,当体系中n(Ca)/n(Mg)0.65,产物主要以无定形磷酸钙盐为主;在Ca2+与CO2-3共存的体系中,Ca2+可有效地消除CO2-3对除磷效果的影响,随着两者浓度的增加,产物Ca CO3含量增多,磷酸盐则主要以MAP形式沉淀.  相似文献   
90.
通过摇瓶实验,在Mg2+分别为48,4.8mg/L,其他元素组成与9K液体培养基一致的体系中,采用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催化合成次生铁矿物.考察了Mg2+含量对生物合成次生铁矿物体系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Fe2+氧化率、总Fe沉淀率、次生铁矿物矿相及矿物晶体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8h培养,Mg2+浓度为48,4.8mg/L生物成矿体系pH值分别从原来的2.50降低至2.30,2.19,ORP分别从初始259mV增加至269mV,276mV.两体系Fe2+氧化率培养至第48h均达到100%,然而两体系总Fe沉淀率及矿物形态及却不尽相同.Mg2+浓度为48mg/L生物成矿体系,总Fe沉淀率为23.7%,次生矿物紧密粘附于三角瓶底部.而Mg2+浓度为4.8mg/L生物成矿体系,总Fe沉淀率达到32.2%,次生矿物却均匀分散于溶液中.两体系合成次生铁矿物均为黄铁矾与施氏矿物共存的混合物,Mg2+含量4.8mg/L体系合成黄铁矾单个晶体长度(~1.60μm)约为Mg2+含量48mg/L体系的1.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