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基于2015~2019年长株潭城市群PM2.5和O3遥感浓度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指数和地理加权回归(GWR)等方法探究PM2.5和O3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对其影响强度.结果表明:① PM2.5浓度整体呈现出冬季和春季高,夏季和秋季低的"U"型特征,而O3浓度则表现为夏季和秋季高,冬季和春季低的"M"型特征,PM2.5与O3年均浓度高低排序为: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② PM2.5与O3浓度在夏季呈现正相关,秋冬季为负相关,且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O3浓度高-高集聚区的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③GWR结果显示:夜间灯光强度和人口密度都对PM2.5与O3具有正相关效应,其中,植被指数(NDVI)、风速和温度对PM2.5浓度的影响最为显著,而风速和温度对O3影响强度更为突出,不同因素对PM2.5和O3浓度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42.
利用Hysplit、MeteoInfo模型,计算株洲2017—2019年特护期(10月至次年3月)的后向轨迹,并进行轨迹聚类、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结果表明,10—12月,污染物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偏北方向,1—3月,偏南方向的源区不断扩大,这与季节更替、季风转换有关;12和1月,潜在源区面积最大,强度最强,传输通道最清晰。对特护期各月份进行权重潜在源贡献因子(WPSCF)和加权浓度权重轨迹(WCWT)分析,结果表明,12月有1条明显的WPSCF高值带起源于河南省中北部,一路向南,经平顶山、过南阳、再经襄阳进入湖北省,该高值带蛇形前进,过荆州跨长江经岳阳华容县进入湖南,再过常德、益阳,以弧形路径到达长株潭地区,这条路径是12月北方污染物影响长株潭的主要传输通道。WCWT分析也有类似结果,且通道路径更宽广,1月的潜在源区在偏北方向呈扇形分布,在较远距离上的河南、安徽等省份呈指状分布。经2017年12月5日重污染个例检验发现,传输轨迹与分析的传输通道一致。  相似文献   
43.
44.
从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在安徽召开的中部地区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为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适应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新变化规律,中部地区将重点规划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四大城市群。  相似文献   
45.
长沙市乔口镇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基线值的厘定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凯  韦朝阳  杨晓松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2):3076-3083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强,土壤表层重金属含量趋于上升.作为区分自然背景和人为影响的指标,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基线为土壤的污染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本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乔口镇为研究区域,利用标准化方法和累积频率曲线法两种方法,计算了这一区域土壤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基线值,并利用富集因子来评价当地的重金属污染状态.结果表明,除极少数样品外,这一区域绝大多数样品并未受到明显的人为污染.乔口镇地处湘江下游,其地球化学基线值可以为长沙-株洲-湘潭(简称长-株-潭)经济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简讯     
两部委今年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 从财政部、农业部获悉,今年国家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综合治理工作,并先期在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开展试点。两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污染修复治理,实现重金属污染耕地的稻米达标生产,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7.
涉及我国废旧电池循环利用产业的社区居民、金融机构、企业、高校和政府等相关主体仍处于零散状态,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结构。通过在"长株潭3+5城市群"开展实地调研,考察了废旧电池回收产业相关主体的角色困境,研究了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了构建合理废旧电池回收模式及协同创新科技平台的对策。  相似文献   
48.
胡美灵 《环境保护》2012,(13):66-68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城市,株洲的成功经验将为全国建设"两型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矛盾,那就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利益博弈。与很多发达国  相似文献   
49.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提倡从消费领域入手,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实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助推“两型社会”建设的良好作用机制。回顾了能源消费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了长株潭城市群推进绿色消费的背景,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城乡居民日常消费现状与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长株潭城市群推进绿色消费的政策重点与政策建议,能够为“十三五”时期长株潭城市群绿色消费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50.
循环经济理念下的“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发展模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在湖南省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扩散能力不断增强.然而,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生产虽然获得了空前发展,但由于人们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对自然超限度的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本文结合国家"中部崛起"和"两型社会实验区"机遇和挑战,尝试在循环经济指导下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发展设计基本框架和发展模式,旨在引导"长株潭"城市群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