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40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21.
纪强 《劳动保护》2005,(1):11-11
“平时注入一滴水,到时拥有太平洋”,这句众人皆知的广告词用于工伤保险再合适不过了。  相似文献   
122.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内,生态环保法律体系通过内外协调,进入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的全面升级时期。绿色、循环、低碳要求的统筹协调和集成创新不断加强,明确了一些流域或区域的综合保护立法。对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法制建设不足,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法制建设不足,一些改革措施并未写入法律法规,一些概念和部门的职责并不清晰,一些特殊区域和流域缺乏综合性保护专门立法,影响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综合绩效。建议全面开展法制梳理,提升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类法律法规的衔接性和互助性,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法律法规的兼容性和协同性,针对特定流域和区域的保护、重点行业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及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等领域开展专门立法;界定有争议的概念,区分相关监管和监测职责;加强一般立法与流域、区域保护立法的衔接。  相似文献   
123.
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系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海洋环境问题较强的涉外属性决定了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适格主体、管辖法院等方面存在特殊的规定,此种特殊规定不宜废除。但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双轨并行的关系造成了海陆交叉污染案件存在适格主体、管辖等争议,且存在两诉协同上的挑战。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限制在地理概念上的海域,这割裂了同一污染行为下陆地与海洋的联系。陆海统筹理念要求打通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联系,以陆海一体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可对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受案范围进行陆海一体化调整,以克服陆地与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双轨并行造成的协同问题。具体而言,在海陆交叉污染案件中可以损害发生地为判断标准,当损害发生地在海洋时,则以海统陆,属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受案范围;当损害发生地在陆地时,则以陆统海,属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24.
区域水质净化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深入了解区域水质净化潜力,指导因地制宜的区域总体规划方案与环境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区位于杭州湾南岸,是陆海相互作用的典型区域,承载着重要的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功能.基于收集的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基于站点的气象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VEST模型)中的水质净化模型,研究杭州湾南岸氮(N)、磷(P)的负荷量、输出量和净化量的时空演变特征,探索不同发展情境下研究区域水质净化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时间上,N和P的输出量以及净化量在两年中存在明显差异,相比2000年,2020年研究区域N总负荷量减少276.72 t,输出量减少140.86 t,净化量减少137.86 t;P总负荷量增加93.65 t,输出量增加28.91 t,净化量增加64.74 t;空间上,N、P输出量空间分布趋势大致相同,总体呈现北高南低以及南部部分区域为高值的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基于不同情景的模拟分析表明,在自然发展优先情景下,研究区N、P的输出量分别为1 682.36 t和115.50 t,在经济发展优先情景下,区域N、P的输出量分别增加约83.02%和79.93%,在环境保护情景下,区域N、P的输出量分别减少约为79.96%和56.44%.因此环境保护发展优先情景,能有效地减少区域N和P的输出,提高水质净化功能.研究结果为制定区域陆海统筹的规划方案,促进研究区域内经济和生态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5.
山东省烟台开发区把统筹城乡就业放在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动城乡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上半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26694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78%.失业职工再就业1711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1.42%;新增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328人,完成全年计划的65.6%;972名失地农民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就业.有就业愿望的适龄农民就业率达到89.5%。  相似文献   
126.
领先创新——就业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苏州模式已显雏形 近些年来,苏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工作,着力推进社会充分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保障事业整体推进,各项业务指标完成情况均位于江苏省前列,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不断创出新的工作亮点,  相似文献   
127.
近日起,山东省雄坊市实行失业保险市级统筹,统一缴费基数,统一缴费比例,统一支付标准,统一基金管理,统一经办流程。  相似文献   
128.
基于城乡统筹视角,运用GIS空间技术、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武汉市1996~2009年城乡建设用地数量结构变化、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是土地利用变化(LUCC)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区域城乡建设统筹规划及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武汉市城乡建设用地整体规模扩大,城镇建设用地比重上升,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下降;城市与建制镇扩张较快,主要源自对农用地的占用及独立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整理。(2)外城区城-乡建设用地数量、结构变化及类型转换特征对武汉市城乡建设用地变化起主导作用。(3)人口变化、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及政策等因素对武汉市内、外城区城-乡建设用地格局的驱动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129.
社会保险体系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扩大覆盖面,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才能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均衡负担、共担风险,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的整体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30.
中国的淡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单位面积淡水资源接近全球平均值,但由于人口密度比世界平均大3倍,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3弱。淡水是可再生资源,主要靠自然降水补给。地表水体传导水的能力强,但存储容积小;地下水含水层传导水的能力弱,但存储容积大,其静态库容只是调节空间;深层封闭地下水资源潜力不大,长期大量开发会导致地面沉降等严重后果。我国大气降水极不均匀的时空分布,使蒸发量和流失量加大,农业灌溉更加剧了淡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联合调度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以实现淡水资源在时间上的调控。淡水又是无法依赖进口的资源,只能依靠节水和现有淡水资源的科学使用。我国淡水资源南多北少,应当避免人口过多地向缺水地区流动。南水北调可以缓解北方缺水的局面,但应主要用于特殖干旱年份,供水的基本来源仍应立足本地。我国南方缺水主要是污染造成的,应当集中力量治理污染。今后,有必要加强流域的统一管理,规定第一地区的取水量和排污总量的限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