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69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21.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CH4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色土稻作区是川中丘陵区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而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因其巨大的增产潜力而日益受到关注和推广,为了解这一生态区域稻田强化栽培体系的碳过程,同时为中国紫色土地区稻田CH4排放总量提供数据依据,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原位观测水稻(Oryza Sativa Linnaeu)强化栽培体系CH4排放通量特征。结果表明:齐穗期和成熟期稻田CH4排放存在明显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单谷型;齐穗期的CH4排放速率明显高于成熟期;日变化峰值均出现在一天中温度较高的15:00,最低值均出现在在温度偏低的7:00—9:00。稻田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存在2个排放高峰,分别出现在生长最为旺盛的拔节孕穗期和收获前期。地下5cm温度和气温是影响CH4排放的重要因素。常规栽培、强化覆膜及强化无膜在水稻整个生长期内CH4排放总量分别为292.332,283.533和208.422kg·hm-2,强化栽培比常规栽培CH4排放总量减少了3.0%~28.7%,但增产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2.
兰州市南北两山不同生境红砂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资行  李毅  焦健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0):1726-1737
对兰州市南北两山不同生境天然分布的红砂种群进行数量动态研究,通过径级结构回归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生存函数曲线,计算动态指数及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红砂种群均表现为幼龄个体多,中老龄个体少,种群在Ⅲ龄级时死亡率最高,随着年龄增加,死亡率有所降低,Ⅶ、Ⅷ龄级由于生理衰老死亡率上升,种群存活曲线均接近于Deevey-Ⅲ型,年龄结构均接近增长型,增长潜力阴坡山下(5.90%)>阳坡山下(5.62%)>阴坡山上(4.77%)>阳坡山上(3.79%),并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红砂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整体上受其生命周期中生物学特性的控制;由于坡向及海拔差异带来的环境异质性,阴坡山下红砂种群整体生长最佳,阴坡山上和阳坡山下次之,而阳坡山上的红砂种群危险系数最大,受环境和种内压力共同作用显著,应适当抚育,从而促进种群持续发育。  相似文献   
123.
张玮  张冬 《化工环保》2012,32(3):201-204
采用异丙醇溶液改性橙皮,考察了模拟废水中初始Pb2+质量浓度、废水pH、改性橙皮加入量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改性橙皮对模拟废水中的Pb2+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b2+质量浓度为20 mg/L、废水pH为4、改性橙皮加入量为8 g/L、吸附时间为80 min的条件下,改性橙皮对废水中Pb2+的去除率可达88.41%。经浓度为0.1 mol/L的HCl溶液再生后,改性橙皮再生循环使用4次时效果仍较好。改性橙皮对Pb2+的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地描述。改性橙皮对Pb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表明改性橙皮对Pb2+的吸附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24.
高堇頔  朱升贺  刘思远  赵萌  甘月  梁涛 《环境技术》2024,(1):171-176+183
为解决目前电机静态性能测试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实现人工操作简单化、电机测试集成化,对静态性能自动测试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基于LabVIEW语言和模块化设计,根据电机测试技术要求,设计了电机静态性能测试仪,然后对该测试仪进行了功能测试,包括计量校准、工艺电机对比测试以及不合格甄别测试。结果表明,该测试仪具备一次连接、一键测试、结果自动判读、数据报表自动生成等功能,并具备电机静态性能边界条件的拓宽测试能力,实现电机测试项目的快速测试功能。  相似文献   
125.
用几种静态预测方法研究了来自云浮硫铁矿矿石的产酸潜力,并结合动态浸滤试验方法对比了新旧矿石的氧化过程及产酸的动力学特征.静态预测结果表明:该矿矿石的净中和酸潜力NNP<-20、中和酸能力与产酸潜力比NP/AP<1:1、静产酸量NAG>10、NAG-pH<4,是强产酸矿.连续25周的动态浸滤试验研究表明:受碳酸盐控制,新矿浸滤液的pH值在7.46—6.45呈缓慢下降的趋势,25周内减小了近1个pH单位;旧矿已经产酸,浸滤液初期pH<4,10周内迅速下降到pH<3,体系氧化性及硫化物的氧化速率远远高于新矿,金属的释放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26.
主要介绍了热解氧化焚烧的概念及原理,指出了实现热解氧化焚烧的关键因素。根据热解焚烧的控制过程,详细地介绍了静态热解和动态热解的工艺特点,并对实现热解焚烧所采用的焚烧炉进行了比较及适用性分析,提出了废物热解焚烧工艺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7.
庆大霉素和金霉素废水的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庆大霉素、金霉素及其混合废水的厌氧、好氧处理进行静态试验。结果表明,对于COD为19240mg/L的庆大霉素废水,当厌氧反应时间为3d,好氧10h时,COD去除率为98.4%;COD为7740mg/L的庆大霉素和金霉素混合废水(1:2),厌氧处理2d,好氧10h时,COD去除95.8%;庆大霉素废水厌氧处理3d,金霉素废水厌氧处理6h,再将这2种废水混合进行好氧处理4h,其最终出水COD可小于300mg/L。  相似文献   
128.
从大系统理论出发,利用系统仿真技术,首次建立全国乡镇工业环境政策模拟模型和实验方法,并利用本模型和方法预测了我国乡镇工业2000年的经济和环境发展趋势,开展了控制对策实验,提出了乡镇工业发展的污染控制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9.
为加强黑壳楠(Lindera megaphylla)种质资源的保护,了解其种群结构与群落特征,对分布于湖北省竹溪县的黑壳楠群落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绘制种群结构图,采用静态生命表和生存分析探明种群的生存现状,利用动态指数和时间序列预测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黑壳楠群落的物种数量和多样性指数均较低,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乔木层物种单一;种群的径级结构为不规则金字塔型,高度级结构为金字塔型,黑壳楠种群为增长型种群,但幼龄个体较少,中老龄个体较多,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较高;静态生命表结果表明,黑壳楠的存活数量随着龄级的增加逐渐减少,个体期望寿命也逐渐降低;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II型,前期死亡率平稳,但后期死亡率上升;生存分析表明,种群进入衰退期相对较晚,危险率曲线在V和VIII龄级出现陡增;时间序列分析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个体数量增加,幼龄和中龄个体缺乏补充,种群在未来仍会面临衰退。在今后的保护工作中,应采用补植或人工促萌等措施增加幼苗数量,同时减少破坏性干扰,加强对黑壳楠种质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0.
针对开发的新型静态螺旋切割强化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根据双膜理论从动力学角度建立了静态螺旋切割强化Ca(OH)_2溶液吸收烟气SO_2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究了烟气SO_2浓度、烟气流量、脱硫剂浓度以及脱硫剂循环流量对传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描述静态螺旋切割强化湿法烟气脱硫的实际过程,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都发现,烟气SO_2浓度、烟气流量、脱硫剂浓度以及脱硫剂循环流量的增加均有助于提高传质速率;但当脱硫剂浓度大于5%时,传质速率随脱硫剂浓度的增加改变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